清代一直实行“满汉不通婚”的国策,不管是皇室宗亲,还是一般的满洲旗人都不能和汉人通婚。这一规定,直到慈禧晚年才被解禁,不过皇室公主、格格依然不能和汉人通婚,仅限于一般的旗人。
满汉不通婚的规定应该是在顺治朝以后确定的,而据御史推测,可能与孝庄皇后有关。孝庄骨子里是坚定维护满蒙联姻的,她在宫中就曾悬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汉女不得入宫”。清初时期,满汉通婚的例子还是常见的,努尔哈赤时代,就有不少明军降将娶了格格,而且有确切记载的,清初时还有三个和硕公主下嫁汉人的例子。
和硕恪纯长公主是皇太极第十四女,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她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名——建宁公主。
和硕和恪公主为什么不封固伦公主(和硕和恪公主叫璟什么)
和硕恪纯长公主,名叫阿吉格,生于崇德六年十二月,生母是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清代公主的封号也是在崇德年间开始形成定制的,此前汗、贝勒之女都叫“格格”,皇太极称帝后,才效仿明制,始称公主,并定皇后所生之女为“固伦”,妃子所生之女以及皇后养女为“和硕”。而且,公主只有在下嫁时,才会给予具体的封号。所以,和硕恪纯长公主出嫁之前的封号,仅仅是“和硕公主”。
顺治十年八月十九日,和硕公主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帝下诏封“和硕长公主”,并颁给公主金册。到了顺治十六年,又改名为“和硕建宁长公主”,不久又进和硕恪纯长公主。在官方史料中,一般都不称呼建宁长公主。
和硕恪纯长公主下嫁吴应熊本是朝廷为了笼络吴三桂,但顺治帝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妹妹最终会落得孤家寡人的悲惨结局。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造反,康熙帝下旨处死了吴应熊和其子世霖,和硕恪纯长公主受到牵连,至于和硕恪纯长公主本人及其他幼子则被幽禁。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康熙帝似乎对这个亲姑姑没有多少照顾,只是口头表示出遗憾,最多也就是派人前去探望安慰而已。
到了三藩彻底平定后,即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康熙帝下令将和硕恪纯长公主所生的吴三桂“二幼孙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长公主薨,年六十三。终其悲苦一生也只得到了不冷不热的官方祭文而已。
和顺公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主,因为她是裕亲王硕塞次女,尽管也是皇太极的亲孙女,但毕竟不是顺治帝所生。
和顺公主生于顺治五年八月,大概在顺治十三年前后,她被顺治帝的宠妃董鄂氏抚养。因为董鄂氏进宫后,一直没有生育,顺治帝为了排解她的寂寞,便将硕塞之女认为养女。
顺治十七年,她被封为和硕和顺公主,时年13岁。同一年,由孝庄指婚她嫁给平南王尚可喜之第七子尚之隆,此时的尚之隆在宫中担任侍卫。
三藩之乱时,由于尚可喜没有附拟吴三桂、耿精忠,坚决拥护清朝的统治。所以康熙帝对尚可喜一家颇为赞赏,晋封他为平南亲王。而尚之隆作为额驸也很得康熙的宠信,官至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
尚之隆这一脉因和皇族联姻,其后裔世世代代缙绅联绵、簪缨繁续。一直到清末,极尽显赫之荣。和顺公主于康熙三十年去世,享年44岁。
与和顺公主一样,柔嘉公主也非顺治帝亲生,她是安亲王岳乐之女。顺治九年和顺公主出生,但不久便被抚养宫中,到了顺治十四年时,也和和顺公主一样,成了董鄂妃的养女。
顺治十五年,为了安抚三藩之一的靖南王,顺治帝将其指婚给了耿仲明之孙耿聚忠。不过当时柔嘉公主年方七岁,直到康熙二年,两人才真正完婚。柔嘉公主命不好,22岁就去世了。而就在柔嘉公主去世的第二年,耿聚忠的大哥耿精忠起兵造反。
耿聚忠和耿昭忠兄弟不愿背叛清廷,极力反对大哥造反,。熙十四年(1675年)七月康熙皇帝叫其招降耿精忠。康熙十九年(1680年)耿精忠叛乱被平定,耿聚忠去福州处理善后事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耿聚忠去世,同年四月康熙皇帝派礼部尚书伊桑阿代表自己前去祭祀耿聚忠,并赐谥号“悫敏”。
柔嘉公主和耿聚忠生下一个女儿,名字不详一般叫耿氏。这个耿氏后来嫁给了明珠的儿子纳兰揆叙。康熙晚年,纳兰揆叙也是很受重用的,只不过由于站队问题,后来被雍正帝打击报复。
以上三个下嫁汉人的公主,其结局有好有坏,但其根本出发点都是出于政治需要,为安抚三藩而下嫁的。到了康熙平定三藩之后,皇室公主、格格,大部分就是远嫁蒙古或是下嫁王公贵族之后,至清代灭亡,再也没有出现公主下嫁汉人的例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