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提及《魏略》,那就是一个大魏忠臣写的一本很翔实、很有节操、对魏记载可信度极高的失传良史。但真钻研现存《魏略》记载吧,又会发现不少内容很扯淡,于是有人(比如我)迷茫了,这什么情况?
有一个令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网友对于鱼豢和《魏略》的了解,仅来源于百度百科。可《魏略》的百科几乎全是以前百科编辑者的主观议论;而鱼豢百科不仅对于鱼豢的介绍没有引用史料,还大段大段地复制粘贴了《魏略》百科。此外,这两个百科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引用名人评价特别多,但没一个是完整的;二是在明贬王沈等《魏书》的同时,影射着陈寿的《三国志》。
所以,我详细找了找这俩百科仅有的一点干货。于是,壬寅年七月廿六日子时,风霜夜袭鱼豢及《魏略》百度百科。
下面逐一说。
(好像废话太多了······)
鱼豢其人
我们先看鱼豢其人。
《典略》八十九卷,魏郎中鱼豢撰。——《隋书·经籍志·杂史》
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史通·古今正史》
我们可以得知,鱼豢,京兆人(疑为京兆下邽人,下邽有鱼氏),曹魏郎中。
豢又常从,问《左氏传》,禧答曰:“欲知幽微莫若《易》,人伦之纪莫若《礼》,多识山川草木之名莫若《诗》,《左氏》直五百七十五相斫书耳,不足精意也。”豢因从问《诗》,禧说齐、韩、鲁、毛四家义,不复执文,有如讽诵。又撰作诸经解数十万言,未及缮写而得聋,后数岁病亡也。——《魏略·隗禧传》
今此数贤者,略余之所识也。——《魏略·儒宗传·论》
鱼豢曾从隗禧,询问过关于《左传》和《诗经》的问题。而且《魏略·儒宗传》的七名传主(董遇、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全和鱼豢认识(鱼豢:“我认识滴都是大儒,我说滴。”)。
然后我们再回顾一下百度百科:
张鹏一即辑《魏略》者,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原话:
豢卒当在太康以后,上距泰始禅让之初,星逾二纪而未委质新朝,故名位止此也。——《魏略辑本·补鱼豢传》
大意:我(张鹏一)推测鱼豢是个不依附晋的大魏孤忠。
很明白了,人家就推测一下。在百科不知道让谁搞了波二创。
再看张鹏一的理由之一:
鱼豢,京兆人。魏明帝时仕为郎中,〈《隋书·经籍志》、《史通·正史篇》。〉秩三百石。——《魏略辑本·补鱼豢传》
回顾本节开始时引的《隋书·经籍志》和《史通·正史》,可以发现《史通》只是提及《魏略》【事止明帝】而非鱼豢为魏明帝时郎中。
鱼豢认识邯郸淳,淳卒于魏黄初二(221)年,可知汉末鱼豢已经有一定年龄了,而鱼豢记载最晚的事是嘉平六(254)年高贵乡公被立为帝,也就是说《魏略》限断到嘉平年。;甘露二(257)年,乐详上书讼杜畿之遗绩,使杜预得以封侯,而《魏略·乐详传》乐详事止于正始年间致仕。至于宣王、景王、文王之类的称呼,鱼豢死后这书过审也要避讳,裴松之引用也会改称呼(比如《英雄记》称曹操为太祖),唐宋还会改来改去,倒也不是大问题。 而张鹏一认为【豢卒当在太康以后】的来源,应该在于魏晋史书的限断问题,目前鱼豢生卒不明。从《隋书》、《史通》等称鱼豢为【魏郎中】看,豢当卒于魏时。
其实可以从《魏略》的内容看出鱼豢文笔很好,也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有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但一般来说,这种人写出来的史书往往私货很多,记叙的事件也会出现问题。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史记》中《虞卿传》记载虞卿为弃官救助魏齐而困死魏都大梁。按《范雎传》,虞卿、魏齐至大梁时,魏公子门客侯赢还活着,则此事必为长平之战前(搜索“窃符救赵”)。然虞卿在赵国的主要事迹正是在长平之战及邯郸之围中,而从《范雎传》魏公子与侯赢的对话可以看出此时魏公子和虞卿从未相识,若是长平之战后,魏公子和虞卿必然已相交。再者解邯郸之围后十年间,魏公子居于赵,平原君、范雎、秦昭襄王几个当事人均已死。所以无论如何,《史记》的虞卿事迹存在明显的巨大错误,但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史记》虞卿和司马迁:
虞卿才华横溢身居高位——司马迁学识渊博前程似锦;
虞卿为帮魏齐弃官逃亡——司马迁辩护李陵遭受腐刑;
虞卿困于大梁发奋著书——司马迁忍辱偷生编纂《史记》。
所以,虞卿的事迹究竟是司马迁不能捋明白还是不想捋明白就很耐人寻味了。司马迁尚且如此,何况鱼豢呢?
我们可以看出鱼豢起码博于儒典,却仅仅位至郎中,这种情况恐怕放任何人身上都会对此感到不满吧?【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是。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间,百人同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馀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尚且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写出的不正是鱼豢满腹的委屈与不满吗?但就是这种情况下,他的理性又有多少呢?
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鱼豢仕途不得意,所以《魏略》反倒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中低层官员和平民百姓眼中的王侯将相。
《魏略》其书《典略》八十九卷,魏郎中鱼豢撰。——《隋书·经籍志·杂史》
《魏略》三十八卷,鱼豢撰。——《旧唐书·经籍志·正史》
《典略》五十卷,鱼豢撰。——《旧唐书·经籍志·杂史》
不难发现,《隋书》中的《典略》指的是如今的《魏略》+《典略》。
《典略》八十九卷,《旧唐志》五十卷,愚按鱼豢《魏略》祗记曹,故以魏名,若《典略》所载惟裴松之《国志》注、章怀《后汉书》注,专引汉末及三国事······此类纪载广,体裁亦杂,与《魏略》断代为书者,一为正史,一为杂史。《隋书》阙著《魏略》。《新唐书·志》阙者《典略》,惟《旧唐书·志》兼载之。——《魏略辑本·附载》
《唐书志·艺文》称鱼豢《魏略》有五十卷,并不言有《典略》,《隋志》则并《魏略》,亦无《三国志》注引《魏略》,又引《典略》,即一书也,《太平御览》直称《魏典略》焉。——杭世骏《诸史然疑》
也就是说《典略》和《魏略》以曹丕称帝为界限,《典略》主要记载汉末事,《魏略》主要记载三国事。《魏略》有帝纪等,为正史类史书。
《史通》谓豢书事止明帝,考《魏略》有司马宣王、景王之称,而懿卒于齐王嘉平二年,师卒于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又记赵王干卒,司马文王西征事,当陈留王景元二年,其书非止明帝,《史通》有误。又《晋书》,秘书监贾谧掌国史,朝廷议立《晋书》限断,中书监荀勖欲以魏正始时起,著作郎王瓒欲以魏嘉平年起。惠帝立,谧上议请从泰始为断。事下三府,谧重执奏,事遂施行,《史通》殆因勖议而致误欤。——《魏略辑本·附载》
先是,朝廷议立晋书限断,中书监荀勖谓宜以魏正始起年,著作郎王瓒欲引嘉平已下朝臣尽入晋史,于时依违未有所决。惠帝立,更使议之。谧上议,请从泰始为断。于是事下三府,司徒王戎、司空张华、领军将军王衍、侍中乐广、黄门侍郎嵇绍、国子博士谢衡皆从谧议。骑都尉济北侯荀畯、侍中荀藩、黄门侍郎华混以为宜用正始开元。博士荀熙、刁协谓宜嘉平起年。谧重执奏戎、华之议,事遂施行。——《晋书·贾谧传》
关于称呼问题,这里不再赘述,但荀勖为中书监在正始元年至七年,问题解决在惠帝时。也就是说,终晋武帝司马炎一世,断代问题都没解决。鱼豢大约是以嘉平为断的。
鱼豢立场
我觉得最直观的可能是《文选》引的这段《典略》(疑《魏略》误):
平叔为散骑常侍,迁尚书主选。后曹爽反,为司马宣王斩於东市。
Q:曹爽如何反的?
A:他很狂,被弄死了。
Q:有类似的事吗?
A:“陛下何故谋反!”
《三国志》和《魏书》都不带这么生猛的,可见鱼豢绝不是如百科所言的正义人士。
再来一段:
(夏侯)玄代(蒋)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及景王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
崇拜之情滔滔不绝。
此外,还有个很耐人寻味的点:
(何)晏为尚书,主选举,其宿与之有旧者,多被拔擢。
结果《魏略》不断强调何晏的老友们是多么有才无德······而且还有这么一句:
故何晏选举不得人,颇由(邓)飏之不公忠,遂同其罪,盖由交友非其才。
PS:曹爽、何晏提拔的一大批人都是西晋开国的中流砥柱······后来晋臣傅咸称【正始中,任何晏以选举,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傅咸的父亲是《傅子》的作者傅玄(傅玄还参与过《魏书》编纂),傅玄的族兄是和曹爽、司马两派都渊源很深的傅嘏。
(桓范)与徐州刺史鄭岐爭屋,引節欲斬岐,為岐所奏,不直,坐免還。復為兗州刺吏,怏怏不得意。至于与徐州刺史邹岐争屋,引节欲斩岐,为岐所奏,不直,坐免还。复为兖州刺吏,怏怏不得意。又闻当转为冀州牧。是时冀州统属镇北,而镇北将军吕昭才实仕进,本在范后。范谓其妻仲长曰:“我宁作诸卿,向三公长跪耳,不能为吕子展屈也。”其妻曰:“君前在东,坐欲擅斩徐州刺史,众人谓君难为作下,】今复羞为吕屈,是复难为作上也。”范忿其言触实,乃以刀环撞其腹。妻时怀孕,遂堕胎死。范亦竟称疾,不赴冀州。
活脱仗势欺人的家暴人渣一个。
总的来说,鱼豢对于曹爽派没什么好感(我严重怀疑是因为曹爽伐蜀坑坏了他老家一带百姓),但还是很有节操的承认了他们有才,有意曲笔何晏和夏侯玄,不过他似乎格外恨邓飏。
《魏略》评价《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文心雕龙·史传》
大意:说《魏氏春秋》、《魏略》、《江表传》、《吴录》等三国史书,要么私货太多可信度低,要么废话太多不抓要点。
——
鱼豢、姚察著魏、梁二史,巨细毕载,芜累甚多,而俱榜之以略,考名责实,奚其爽欤!——刘知己《史通·题目》
若乃历选众作,求其秽累,王沈、鱼豢,是其甚焉——刘知己《史通·载文》
大意:鱼豢、姚察著史,废话太多,记载扯淡;王沈、鱼豢著史废话太多。——刘知己大概觉得《魏略》既【激抗难征】,又【疏阔寡要】。
——
《魏略》百科
鱼豢百科魏氏别史五家,盖可与陈寿《志》参考而互见者,亦一时记载之隽也。而鱼豢《典略》,特为有笔力。——高似孙
大意:曹魏五家别史(他举了7本,我推测他说的是《魏书》《魏纪》《魏略》《魏国统》《魏末传》)都不错,《魏略》更有笔力。
——
鱼豢《魏略》,今已不存,其诸传标目多与他史异,如董遇等为《儒宗传》,〖《王肃传》注。〗常林等为《清介传》,〖《常林传》注。〗脂习等为《纯固传》,〖《王修传》注。〗孙宾硕等为《勇侠传》,〖《阎温传》注。〗王思等为《苛吏传》,〖《梁习传》注。〗田畴等为《知足传》,〖见《梁书》。〗东里衮为《游说传》,〖《高贵乡公纪》注。〗王粲诸人合传,焦先、扈累、寒贫诸人合传,亦当有目,今不可考矣。若秦朗、孔桂之为《佞幸传》,〖《明帝纪》注。〗则沿迁、固之旧目也。◎章宗源曰:《魏略》有纪、志、列传,自是正史之体。《文选·景福殿赋》注引《魏略·文纪》,《初学记·天部》引《五行志》“延康元年,大霖雨五十余日,魏有天下乃霁,将受大祚之应也”,列传以贾逵、李孚、杨沛为一卷,〖《贾逵传》注。〗以徐福等十人共卷,〖《裴潜传》注。〗陈寿《志》韩宣名都不见,惟《魏略》有传。〖同上。〗《世说·文学篇》注引“天竺城中有临儿国”,《通典·边防门》注“西夜并属疏勒”,二事皆题《魏略传》。《御览·人事部》引短人国事,《寰宇记》引莎车国事,皆作《西域传》。豢之论赞,实称曰议,裴注多引其词,而《西戎传》议尤可考见。——钱大昕
大意:《魏略》标题和论赞很特别,《西戎传》很详细。——【其诸传标目多与他史异】算锤子称赞?
——
①鱼豢《魏略》其《西戎传》,殊方绝域,最为翔实。②《魏略·西戎传》,殊方记载,最为翔实。——卢弼
大意:《魏略·西戎传》很翔实。——但根据②的前文【《御览·人事部》引短人国事,《寰宇记》引莎车国事,皆作《西域传》。豢之论赞,实称曰议,裴注多引其词,而《西戎传》议尤可考见】这里的“翔实”更偏向于“翔”——反正孤史无对照。
《魏略》百科
鱼豢百科
原意和百科的区别大概类似于:
“如花的背影真美!”
“如花真美!”
卢弼前辈已闭麦······个人对《魏略》《典略》的疑异
本节雏本始于与@范范的讨论。
据录《三国志裴注引书索引》,裴注引用《魏书》190条、《魏略》179条、《典略》49条。
魏志曹丕系列明帝旣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靣,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
顺带自行感受鱼豢爱好:
魏书五为《后妃传》
这是除去文件后的。
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諡曰定侯。【魏略曰: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
张绣,作为曹操亲家,在远征时候被曹丕一句话吓得自杀,这双商别说在曹刘袁间周旋三年,就连扶苏都能从坟里跳出来碾十几个来回了,更别说以曹丕的做事风格,他根本不会在大军出征时扰乱军心(曹丕的诗可以说明他参与北征了)。再者,曹丕官职都写错了。
感觉这记载同时黑了曹操、曹丕、张绣仨人······
这种谣言的来源可能是因为张绣之子张泉死于曹丕负责的魏讽案。当然这不是针对张绣,跟荆州有瓜葛的死不少。
文帝在东宫,尝从洪贷绢百匹,洪不称意。
引来一群牛鬼蛇神般的脑补,问题是
建安十九年曹操称魏公后,曹丕居东宫;
建安二十年九至十一月,也就是平定张鲁后,在汉中南郑的曹洪和在魏郡邺城的曹丕有私人信件,可以看出俩人关系不错;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正式为世子。
这还不如《三国志》的【文帝少时假求不称】靠谱,再者,借钱这事,曹丕不说,曹洪不敢说,群臣不会关注,诸位史官咋知道的呢?
文帝得诩之对太祖,故即位首登上司。
可能鱼豢真是曹丕肚里的蛔虫吧,但问题是:
荀彧死了,
程昱、钟繇被开了,
杨彪死活不当,
贾诩还有竞争对手么?
太子嗣立,旣葬,遣彰之国。始彰自以先王见任有功,兾因此遂见授用,而闻当随例,意甚不恱,不待遣而去。时以鄢陵塉薄,使治中牟。及帝受禅,因封为中牟王。是后大驾幸许昌,北州诸侯上下,皆畏彰之刚严;每过中牟,不敢不速。
子楷嗣,徙封中牟。——陈志《任城威王彰传》
大概率是没分清任城和中牟。
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脩。子脩亡於穰。
大概率是没分清曹操两次伐张绣。
先是使将军郝昭筑陈仓城;会亮至,围昭,不能拔。昭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少入军为部曲督,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遂镇守河西十馀年,民夷畏服。亮围陈仓,使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之,昭于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衆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付城中,以土丸填壍,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足为城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亮无计,救至,引退。诏嘉昭善守,赐爵列侯。及还,帝引见慰劳之,顾谓中书令孙资曰:「卿乡里乃有尔曹快人,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仍欲大用之。会病亡,遗令戒其子凯曰:「吾为将,知将不可为也。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于死者也。汝必敛以时服。且人生有处所耳,死复何在邪?今去本墓远,东西南北,在汝而已。」
再次厚颜无耻 @FFF团长
其他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荅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
这个或云很离谱,别的不说,兴平年间袁术部党追杀曹操是哪门子的平行宇宙?
孙权以五万衆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魏略曰:孙权尝自将数万衆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勑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魏略此语,与本传反。】【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者。俨与领阳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俨为陈绍必败意,通乃止。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阅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俨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臣松之案魏武纪:破绍后,得许下军中人书,皆焚之。若故使人搜阅,知其有无,则非所以安人情也。疑此语为不然。】
至于【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
当然,既然曹操真没看,【远近无不私遗笺记,通意于绍】估计也是假的。
——
蜀刘禅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及建安十六年,关中破乱,扶风人刘括避乱入汉中,买得禅,问知其良家子,遂养为子,与娶妇,生一子。初禅与备相失时,识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简者,及备得益州而简为将军,备遣简到汉中,舍都邸。禅乃诣简,简相检讯,事皆符验。简喜,以语张鲁,鲁为洗沐送诣益州,备乃立以为太子。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于政,遂总内外。】臣松之案:二主妃子传曰「后主生于荆州」,后主传云「初即帝位,年十七」,则建安十二年生也。十三年败于长阪,备弃妻子走,赵云传曰「云身抱弱子以免」,即后主也。如此,备与禅未甞相失也。又诸葛亮以禅立之明年领益州牧,其年与主簿杜微书曰「朝廷今年十八」,与禅传相应,理当非虚。而鱼豢云备败于小沛,禅时年始生,及奔荆州,能识其父字玄德,计当五六岁。备败于小沛时,建安五年也,至禅初立,首尾二十四年,禅应过二十矣。以事相验,理不得然。此则魏略之妄说,乃至二百馀言,异也!又案诸书记及诸葛亮集,亮亦不为太子太傅。】诸葛亮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旣毕,衆賔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荅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尔。」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衆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恱;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衆可也。」备从其计,故衆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关羽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勑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臣松之以为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故权之袭羽,潜师密发。
】按吕蒙传云:「伏精兵于之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于权,权必不语羽当往也。若许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迹乎?魏延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羣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壻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黄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子午谷奇谋可靠度不论,这段可信度也不论,但这作为一个作战计划的精髓是乳夏侯楙就离谱。
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襃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衆北附,遂率其衆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