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明朝确实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作为汉人的最后一个帝王政权,这个朝代的开国君主曾是一个放牛娃、和尚、乞丐。可以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低贱的皇帝了,最终,他凭借着一己之力推翻暴元政权,从而建立了一个新政权。
不得不说,朱元璋在一些方面确实有着过人之处,不愧为一代“传奇”。
但是,从小贫苦的他,一旦手里握有万人之上的至高皇权之后,心里的感受和那些继承皇位的人又不尽相同,过惯了苦日子的他,知道现在权力和地位来之不易,由奢入俭难,尝到了甜头之后,他对皇位则会更加地狂热、痴迷,绝不松手。
因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只是一个农民,并不是皇亲国戚,所以,在他心里难免产生自卑心理。他担心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会瞧不起自己的出生,继而,觊觎自己的皇位。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朱元璋上位之后,拉拢当时的富商和权贵,疯狂地打击与他为敌的人,只要有一点质疑他的声音出现,这些人则会被统统杀干净。
最后,疑心病发作的他,甚至,对自己曾经一起同吃同住打江山的弟兄们出手,因为,他害怕这些人功高盖主,自己则成了他们王权路上的垫脚石。再加上,那些人都知道自己的底细,害怕他们会轻贱自己的农民出身,为此,他几乎杀光了所有知道他底细的开国功臣。
虽说,宋朝早有“杯酒释兵权”的先例,但是,赵匡胤却是为了国家稳定、皇权的统一,不像朱元璋,完全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加牢固的坐稳龙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多疑、自卑、好杀戮。
朱元璋在位后的三十年间,整个朝堂几乎成为了“人间地狱”,不少官员都想辞官回乡。甚至,当时的大臣们早晨出门上朝前举家哀痛、抱头痛哭,仿佛是去上刑场一般。等到傍晚,大臣若是平安回家,全家这才有了一丝笑容。
朱元璋手段残忍,在各地设立一个名为“录皮亭”的小亭子,凡是被举报贪污受贿的官员,就会被立马收押,在牢狱之中扒皮凌迟,之后,将剥下来的人皮悬挂于这个亭子之中以儆效尤。根据当时的记载,全国各地因为受贿罪名而死,或因贪污罪名被流放的官员,每年有数万人。而追赃的范围更是面向全国,官员的亲属或是有联系的家庭几乎全部被查抄。
还有一个原因,朱元璋无休止的屠杀,也是因为太子朱标的懦弱和皇长孙朱允炆的年幼。后来,太子早早病逝,只留下年幼无知的皇长孙朱允炆,所以,朱元璋为了让孙子朱允炆能得到一个海清河宴的天下,可谓是煞费苦心。
曾经,太子朱标对祖父的狠厉颇有微词,朱元璋一言不发,将一根荆棘仍在地上让朱标拿起,太子朱标刚碰到荆棘就被刺痛,于是,赶紧把荆棘扔在地上。朱元璋则捡起荆棘,仿佛没有一点感觉,他用一只匕首将荆棘上的刺剔除干净后递给朱标。朱标看到父亲鲜血淋漓的手,握着手里光滑的荆棘条,泪流满面跪倒在地,顿时明白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
似乎,这样一来,朱元璋好杀戮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甚至,根据《蓬莱县志》的记载:朱元璋年轻时,在山东宜县乞讨,不仅受到了宜县山东人的歧视和嘲笑,甚至,还遭受过宜县山东人的毒打。于是,睚眦必报的他,对山东人恨之入骨,并发誓:“待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必定将屠尽山东宜县人。”所以,到朱元璋上位之后,马上派常遇春前往山东屠城。
但是,常遇春却听错了,将“山东宜县人”杀光听成了把“山东一线人”杀光。结果,害得几万人惨遭屠杀。
第一遍屠杀过后,还唯恐有遗漏,常遇春专门带兵在清晨和傍晚时分站在山头瞭望,观察是否还有活人的迹象,若是发现,便又下山屠杀一遍,如此三遍之后,终于,将山东变成了一座空城。可以说,自明军过后,山东地界尸横遍野,白骨堆叠。之后,为了补充这块土地的空白,朱元璋便命令山西的部分居民迁徙到山东,乃至于,现在很多山东人的祖籍都是在山西。
关于山东人被屠城一事,是否是谣言,朱元璋就就说过:“这座城不是要地,我们平定战乱的目的是安民生,遇到敌人就杀了他,切勿伤害百姓,切勿毁坏民房,切勿屠戮耕牛,切勿损坏耕具。”朱元璋军队进入山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各州县张贴告示寻求贤才,安排父母官。野史中说的,山东“白骨堆叠”确实存在,但是,却不是朱元璋所为。
山东人口在元朝时期就已大幅度下降,再加上,朝代更迭之际战乱连年,人数急剧减少。严格来说,从宋朝末年开始,山东一直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当时的蒙古人在那里烧杀抢掠,不仅是人祸,山东也同时遭受了各种严峻的天灾:旱灾、蝗灾、瘟疫,这些都导致山东人口的不断下降。
朱元璋上位之后,为了尽快恢复山东的繁荣,他还组织全国各地的老百姓移民到山东。并且,在明洪武十五年及永乐二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小云南”先民,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由国内各地汇聚云贵,再行迁至山东。甚至,朱元璋为了鼓励更多人移民,他连续减免山东省的各种税务,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建设山东。
参考资料:
【《明史》、《蓬莱县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