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可以认定是个标准的童话故事。
一部春秋战国史,最传奇的无疑是春秋末年的吴越史。这是因为早期可靠史料较少,而后世文本不断层累,同时内容也不断戏剧化。我们耳熟能详的不少记载,比如伍子胥过昭关、兵圣孙武、干将莫邪铸剑、西施的故事,其中夸大甚至虚构成分都很多。至于勾践为夫差尝粪的说法,来自于东汉人的野史书写:《吴越春秋》。
其实不要说勾践有没有为夫差尝粪,他本人甚至根本没去吴国为奴。我们来梳理下史料中的记载: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檇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噽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三月,越及吴平。——《左传·哀公元年》
记载春秋史料最可信的《左传》中,提到了勾践派大夫种(文种)与夫差议和,尽管遭到伍子胥的反对,但两国最终还是修和。其中没有提到吴越议和的条件,似乎并无独特之处。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 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王, 私于下执事曰: 寡人不天……君如为惠,邀天地之福,毋绝越邦之命于天下, 亦使句践继纂于越邦,孤其率越庶姓,齐厀同心,以臣事吴,男女服。四方诸侯其敢不宾于吴邦? 君如曰:‘余其必灭绝越邦之命于天下, 勿使句践继纂于越邦。’巳! 君乃陈……王亲鼓之,以观句践之此八千人者死也。——清华简《越公其事》
最新整理清华简第七册的《越公其事》,也提到了吴越争霸的史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作品,晚于《左传》主体。其中提到文种议和的条件,即“孤其率越庶姓,齐厀同心,以臣事吴,男女服”,这当然确定的只是两国的臣属关系,而并非让越王个人为吴王做奴仆。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句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扫以䀭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国语·吴语》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夫差与之成而去。……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国语·越语上》
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器。”吴人不许。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龠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吴人许诺。王曰:“蠡为我守于国。”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国语·越语下》
《国语》的三篇也记载了勾践乞和的事。所不同的是,《吴语》说的是勾践让儿子和女儿入吴作为人质,而《越语》则都提到勾践本人入吴,其中《越语上》提到勾践与三百官员入吴,《越语下》提到勾践与范蠡入吴。可见,《越语》是勾践入吴的最早来源。
根据顾颉刚先生分析,今本《吴语》近于史官记载,今本《吴语》采自原本《吴语》;而《越语》为个人创作,除了采自原本《吴语》还加入了越事传说,(见《春秋三传与国语之综合研究》)可见,顾老认为《越语》的可信度是低于《吴语》的。
越王句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而行成,请委国为臣妾。——《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史记·伍子胥列传》
《史记》的相关篇章《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世家》《伍子胥列传》也都没提到勾践入吴的事,仅仅提到范蠡与大夫柘稽入吴。出土金文记载越王氏为诸稽,柘稽、诸稽同音相转,柘稽或即《吴语》诸稽郢,亦即越太子郢,符合“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的谈判条件。太子做人质,无疑也比国君做人质更加合理。
昔者,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第六》
《越语》的说法,没有被《史记》采用,可见太史公还是非常严谨的,但却又被之后的《越绝书》认可了。《越绝书》是东汉时期越人所作野史,可信度就更加低了。《吴越春秋》与《越绝书》性质类似,成书时间稍晚,最早记载了勾践尝粪:
越王明日谓太宰嚭曰:"囚臣欲一见问疾。"太宰嚭即入言于吴王,王召而见之。适遇吴王之便,太宰嚭奉溲恶以出,逢户中。越王因拜:"请尝大王之溲,以决吉凶。"即以手取其便与恶而尝之。……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所以说,勾践入吴最早是《越语》记载的,而勾践尝粪最早是《吴越春秋》记载的。《越语》和《吴越春秋》,可信度本身不高。但因为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现代的《卧薪尝胆》《西施秘史》等影视节目也编入了这些情节,所以反而比真正的史实更加深入人心了。今天绍兴火车站附近有蕺山公园,因山上盛产蕺草得名。蕺草即岑草,也就是鱼腥草了。
从《左传》的“越及吴平”到《越公其事》的“使者返命越王,乃盟,男女服,师乃还”,我们看到所谓的“臣事吴”、“男女服”,应当是战败国对战胜国尽一些名义上称臣和实际上的纳贡义务, 并不会像其他故事中句践到吴国服侍夫差,为其前马。司马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不取《越语下》“(句践)与范蠡入宦于吴”之类怪诞之说,表现出史学家的见识。验之《越公其事》的详细记载,可以确信句践入宦于吴三年是后人对“臣事吴”的曲解和附会。——李守奎《〈越公其事〉与句践灭吴的历史事实及故事流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