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旧唐书》:智谋超群的治国圣手;重定大唐社稷的中兴之将

《旧唐书》:智谋超群的治国圣手;重定大唐社稷的中兴之将

《旧唐书》:智谋超群的治国圣手;重定大唐社稷的中兴之将刘晏列传 刘晏(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大乱之后的理财能臣刘晏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

旧唐书音乐志_旧唐书魏征传原文_旧唐书

刘晏列传

刘晏(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

大乱之后的理财能臣

刘晏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很有文采。

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山,刘晏来到玄宗驻地进献颂文。玄宗对这么小的孩子就擅长写文章感到惊奇,命令宰相张说考察刘晏。张说考察完后,对玄宗说:“这孩子是国家的祥瑞。”玄宗当即封赏了刘晏。大臣们也纷纷邀请刘晏,誉之为“神童”。刘晏的名声轰动一时。

刘晏成年后步入仕途,逐步升官为县令。由于治理得法,虽然从不催促百姓缴纳赋税,但总能按期完成任务。后来到各地做官,都十分称职,当地百姓树碑歌颂他的政绩。后来,刘晏被调到中央任职。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京城长安沦陷,刘晏为躲避战乱来到南方。当时唐肃宗已经即位,他的弟弟永王李璘却在南方招兵买马,拥兵自重。李璘用高官拉拢刘晏,刘晏坚决拒绝,给宰相写信说:“现在各位亲王刚刚走出深宫,想要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绝不可能。”

这时,朝廷任命刘晏主管江淮地区的财政工作,正赶上李璘谋反。他帮助当地官员出谋划策,坚守城池,李璘听说是刘晏在出主意,知难而退。事后,刘晏对自己的功劳绝口不提。

旧唐书_旧唐书魏征传原文_旧唐书音乐志

后来,刘晏被调到中央,主持全国的财政工作,没多久遭人陷害,被贬为地方官。唐代宗即位后,将刘晏再次调回中央掌管财政。当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创,长安的米价竟然高到一千钱一斗,连皇宫的膳食储备都不足三个月。

刘晏上任后,亲自巡视天下河道,将漕运调查结果上报给宰相元载。元载当时忙于专权,将漕运事宜交给刘晏全权办理。刘晏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根据河道情况,采取分段运输的方式,低成本完成了漕运任务。

当满载粮食的船队到达长安后,唐代宗专门派出使者,在河边奏乐迎接,慰劳刘晏说:“你就是朕的萧何啊!”漕运改革每年给京城带来四十万斛粮食,即便关中地区出现水灾旱灾,也不用担心粮价暴涨。

刘晏认为,管理好财政重点在于选拔人才。他不用小吏,而是专门从刚刚进入仕途的士人当中选拔税务官,到各地督缴赋税。刘晏解释说:“士人有爵位和俸禄,就把名声看得比利益重。小吏没有荣誉和晋升机会,就把利益看得比名声重。”因此,刘晏任用的人即便在千里之外,也能高效完成工作,不敢有所隐瞒。对于权贵们走后门安排进来的人,刘晏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不让他们插手具体事务。

旧唐书_旧唐书魏征传原文_旧唐书音乐志

刘晏还改革了榷盐法。此前,全国各地都设置盐官,不允许商人染指盐业。刘晏只在盐产地设盐官,负责从盐户手里统一收购食盐,然后转卖给商人,任由他们到各地贩卖。

这就形成了民产、官收、商人运输销售的产业链,有效避免了各地盐官扰民的乱象,保护了私商的利益,为国家增加了赋税。十几年后,朝廷的盐税增加了十倍,但百姓并没有增加负担。

为了平衡物价,刘晏精心挑选一批精干廉洁的人到各地搜集气候、收成和灾情的情况,定期向朝廷汇报。刘晏将这些情况进行汇总,然后将丰收地区的粮食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来,卖到歉收的地区去,这种方法叫作常平法。

推行常平法以后,不仅朝廷可以获利,而且有效平衡了粮价。如果各地出现灾荒的征兆,这些人就会报告朝廷,朝廷可以提前准备赈灾工作。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因战乱而遽减的人口得以逐渐恢复。

旧唐书_旧唐书音乐志_旧唐书魏征传原文

到刘晏晚年,朝廷掌握的户口从最初的不足两百万户增长到三百多万户。户口的增长意味着纳税人口增多,朝廷的赋税自然也就多起来。

777年,宰相元载因专权获罪,刘晏参与审理元载,将他判了死刑。元载的党羽杨炎受到牵连被贬职,对刘晏怀恨在心。

两年后,唐代宗去世,儿子唐德宗即位,杨炎东山再起成为宰相。为了报复,杨炎捕风捉影,声称刘晏当年曾反对立德宗为太子,借此激怒德宗。唐德宗听信了杨炎的话,将刘晏贬为地方官。杨炎还不满足,继续陷害刘晏,最终致使刘晏含冤被杀,终年六十六岁。

刘晏死后,他当年选拔的部下继续掌管财政,长达二十多年,都很有刘晏的风范,为唐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旧唐书_旧唐书魏征传原文_旧唐书音乐志

李晟列传

李晟(727—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

力挽狂澜的中兴名将

李晟出身于武将世家,祖父、父亲都在西北地区担任过将领。李晟幼年丧父,性格刚烈勇敢,长大后身高六尺(约为两米),勇猛无比,擅长骑马射箭,很有才干。

李晟十八岁参军,投入名将王忠嗣麾下,很快就在战斗中有了突出表现。

当时,王忠嗣进攻吐蕃,一名作战勇猛的吐蕃将领据城抵抗,唐军将士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攻入。王忠嗣大怒,招募箭法高超的士兵对付他,李晟上前一箭就将他射死。唐军大声欢呼,王忠嗣重赏了李晟,夸奖说:“这个人是万人敌啊!”

旧唐书_旧唐书音乐志_旧唐书魏征传原文

769年,上司命令李晟率领五千名士兵攻打进犯边境的吐蕃军队,李晟说:“带五千人强攻显然不够,智取又太多。”于是只带一千人进行袭击,摧毁了敌人的一个重要据点,擒获守将,焚毁军用物资,大胜而归。

后来,李晟的上司被吐蕃军队围困,形势十分危急。李晟率军进攻吐蕃军队的腰部,打得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大败而退,成功救出上司。李晟威名大振,被封为郡王。这位上司非但不感激李晟,反而忌妒他的威望超过自己,多次排挤他。李晟被调到京城长安担任禁军将领,离开了他生活、战斗了大半生的西北地区。

782年,淮西地区(今河南省、安徽省一带)发生叛乱,朝廷命令各地军队前往平叛。第二年十月,泾原镇(今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的士兵经过长安时又饿又冷,请求朝廷封赏被拒绝,发生哗变,随即占领长安,拥立被罢免军职的节度使朱泚为帝,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县(今陕西省乾县)。

李晟受命讨伐泾原镇叛军,另一名将领李怀光也带领军队进驻长安附近,生怕李晟抢了功劳,请求唐德宗命令李晟与自己合军一处。李晟与李怀光会合后,发现他与朱暗中联络,反迹十分明显。情急之下,李晟假传圣旨,将自己的军队带回原驻地。不久,李怀光果然反叛。唐德宗惊慌失措,再次南逃到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任命李晟为宰相,以安定人心。

旧唐书魏征传原文_旧唐书_旧唐书音乐志

当时,李晟身处朱和李怀光两大势力之间,势孤力单。他先向叛军示弱,等粮草筹集充备以后,集结部队,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现在国家多难,叛乱频发,陛下西巡。我世代蒙受皇恩,为国效命是臣子的本分。我将带领你们歼灭叛军,恢复王室,建立不世之功,你们愿意跟随吗?”三军将士都流着泪说:“愿意效命!”各路勤王部队也都接受李晟的调度,李怀光感到害怕,仓皇向东逃窜。李晟被任命为平叛军队的副元帅。

李怀光的威胁解除后,李晟又谋划进攻占据长安城的朱。部将们认为,应该先打下外城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再进攻皇宫。李晟说:“如果先进攻外围,叛军会利用狭窄的街道进行巷战,必定伤及百姓。叛军的重兵都驻扎在宫苑内,如果我军直接进攻那里,他们惊慌之下,一定忙着逃命,不光皇宫可以保全,商业贸易也不会受到干扰,这才是上策!”部将们都表示赞同。于是李晟命令各路勤王军队限期到达指定战场,多次与叛军交战都取得胜利。一天夜晚,李晟决定发起总攻,他派人偷偷扒开一段宫墙,一举攻入皇宫,叛军被打得四散奔逃。

收复长安后,李晟立即下令,不得骚扰百姓,即使在长安有亲属,也不得探亲,因此百姓没有受到惊扰,有些人直到第二天才知道长安已经易手。捷报传到梁州,大臣们上奏说:“像李晟这样不毁坏宗庙,不惊扰百姓,不中断贸易,就收复国都的,自古以来都没有。”唐德宗也感慨地说:“天生李晟,不是为朕,是为了社稷苍生啊!”随后返回长安,重赏李晟。

旧唐书_旧唐书魏征传原文_旧唐书音乐志

李晟从此威名远扬,觊觎中原的吐蕃将他和另外两名唐朝将领视为三大劲敌,企图用离间计消灭他们。786年,吐蕃的宰相率兵进犯,故意不抢掠,对外声称李晟召见他们,却没有好好招待。李晟早有准备,挑选三千名骁勇善战的精兵,埋伏在吐蕃军队撤回的路上,猛攻中间的部队,果然大获全胜,差点生擒了吐蕃宰相。从此,吐蕃不敢再进犯,多次派使者前来求和。

后来,李晟因为得罪了新任宰相,被罢免军职。鉴于李晟战功卓著,唐德宗下旨将他的画像挂进凌烟阁中。

793年,李晟病逝,终年六十七岁。他的儿子李愬后来也成为一代名将。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八册《旧唐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旧唐书音乐志_旧唐书魏征传原文_旧唐书

上一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一篇: 《散文诗》头条诗人 | 阳飏×甘肃:史与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