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隋唐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评书小说中论个人武力值有“四猛四绝十三杰”、“十八条好汉”之说,比如第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第二猛铁枪大将来护儿;第一绝胯下马掌中枪的姜松,第二绝三斧子半的程咬金。再比如,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捻铁如泥,八百斤的两锤对撞,可以震死几千人;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腰大十围,金面长须,使一条凤翅镏金镋,重四百斤。
然而这些都是评书演义之言,甚至其中大多数人物都是虚构,比如李元霸虽然在历史上有原型,李渊第三子李玄霸,但他却是个病秧子,年16就夭折;宇文成都更是查无此人,历史上真实的宇文化及仅有二子,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所以,不要再被隋唐演义等评书小说误导了,隋唐正史中武力值最高的是这六位!
一、尉迟恭
尉迟恭,古代两大门神之一,正史中的万人敌,“三公皆封鄂,皆骁勇善战称万人敌。”另两位是同为鄂国公的岳飞和常遇春。
尉迟恭身为李世民的近卫将军,有多次贴身肉搏经历。讨伐刘黑闼时,李世民被敌军围困,尉迟恭“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灭窦建德时,与李世民一人持弓矢,一人执槊,“太宗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所杀亦十数人”。颉利可汗入寇时,尉迟恭在泾阳,“杀其名将,贼遂败”。
另外尉迟恭还有两次单挑经历,一次是在李世民与尉迟恭以及护卫数人在榆窠狩猎,被王世充率兵数万围困,当时“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一次是与“善马槊,少有人敌”的李元吉比槊,尉迟恭以无刃马槊对敌,一连三次夺得了李元吉的长槊。后来李元吉“深忌敬德”,“令壮士往刺之”。结果尉迟恭“重门洞开,安卧不动”,刺客竟然不敢进入,“贼频至其庭,终不敢入。”
史书载,尉迟恭“身长八尺二,勇健非常”,其巅峰武力对决数十人不成问题。另外,尉迟恭性格纯朴忠厚,脾气暴躁,曾因宴席之上有人做其上首,发怒殴打宗室李道宗。
不过,尉迟恭晚年迷信方术,耽于享乐,不问世事长达16年之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怕被猜忌而自毁。
二、罗士信
罗士信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原为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后归降瓦岗,被授以总管之职,在与王世充交战时重伤被俘,“世充素闻其勇,以为骑将。”后因不耻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枪刺王玄应,智取千金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武德五年,罗士信在洺水之战中力竭被俘,刘黑闼劝降不成,将其杀害,享年二十三岁,谥号“勇”,葬于北邙山。
罗士信确是一员猛将,按照《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和《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的记载,罗士信比秦琼还能打,所以杨广只知张须陀帐下有罗士信而不知有秦叔宝:“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炀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而且,罗士信的战斗风格也极为暴烈,《新唐书》载:“(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
不过,正史中的罗士信并非如演义中的那般膀大腰圆极其雄壮,而是骨瘦如柴力大无穷,据史料记载,在张须陀眼里,罗士信身材瘦弱,穿上盔甲就得压趴下:“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罗士信听后,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
一说罗成的原型就是罗士信,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因为演义中的罗成身材也偏瘦。
三、史万岁
史万岁是隋初最有名的猛将,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勇武入选武庙的武将。
史万岁虽然也有平定江南叛乱,活捉云南羌族首领爨翫这样的名将战绩,但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勇武。
公元583年,隋朝和突厥大战,史万岁跟随窦荣定兵击突厥,两军阵前史万岁到辕门请战,窦荣定知史万岁素有勇名,便派人告诉突厥,各选一勇士决胜负。突厥派一骑将出战,史万岁应战,“万岁驰出,斩敌骑而回。”突厥大惊,请和而退。
杨素知其勇名,征伐突厥、平定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叛乱时还特地邀请史万岁归其帐下,史万岁也不负所望,史称其翻岭越海,转战千余里,攻陷溪洞无数。
后来,史万岁又跟随梁士彦平定尉迥之乱,“每战皆先登”。邺城之战,官军溃败,危急之下,史万岁“驰马奋击,杀数十人,官军乃振”。战后,史万岁论功第一,拜上大将军。
史载,史万岁多次与突厥交战,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到最后突厥每次看到他的旗号,都大惊失色,引军回撤,史万岁勇名更胜。
然而祸福相依,史万岁的威名引起了老上司杨素的嫉恨,他屡向文帝进谗言,还说,突厥人并不是被史万岁吓跑的,他们只是放牧而已,“突厥本降,初不为寇,来于塞上畜牧耳!”
公元600年,在杨素的挑拨下,杨坚疑心史万岁谋反,在朝堂之上就把史万岁给杀了,享年51岁。
四、裴行俨
裴行俨,唐初名将,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隋书》记载,“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裴行俨是河南道讨捕大使、虎牢关守将裴仁基的长子,初为隋将,张须陀战死后,裴仁基受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的陷害,裴氏父子进退维谷之下献虎牢关,投靠了李密。
史载,裴行俨长得“威武雄壮”、作战勇猛异常。他曾在瓦岗军中非常轻松的单手举起二百斤的石蒂子,震慑住了瓦岗诸将。因此李密每战必用其为先锋,“逢战必为先锋”,裴行俨也为瓦岗的壮大立下赫赫战功,年仅23岁就获封上柱国、绛郡公。
618年,李密未采用裴仁基偷袭洛阳之策,被王世充所败,裴氏父子被擒。王世充对裴仁基父子很是看重,为了留住父子俩,王世充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裴行俨。
619年,王世充称帝,裴仁基成为礼部尚书,而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但王世充猜忌心很重,对二人甚为猜忌和防范,尤其是裴行俨骁勇善战,在军中素有威望。王世充怕父子俩权势太大,多有提防,而裴仁基也看出了王世充已容不下他们,于是准备联合数十人谋反,不想事情败漏,裴氏父子被杀,夷三族。
五、秦琼
秦琼虽然没有演义小说中说得那般:“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但历史上真实的秦琼也是一员猛将。
史载,秦琼勇武过人,远近闻名。其短兵器四棱金装锏,各65斤,共重130斤。金装锏虽然属于鞭类,但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可以隔着盔甲将人活活砸死,杀伤力不输于刀、枪等有刃的兵器。
秦琼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征战,受创十余处。后来投奔瓦岗李密。瓦岗败亡后,与程咬金等人一起降唐。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
大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最后在638年去世,死后被追封为护国公,并在贞观17年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秦琼除了勇猛无比之外,还以忠义著称。比如与“二哥”单雄信的兄弟情义,比如因为感念李渊的赏识重用,拒绝参加李世民的“兵谏”等等。
秦琼降唐以后,虽然在李世民手下做事,但李渊对他也是极力拉拢,不仅封他为上柱国,翼国公,甚至在美良川之战击败刘武周后,对秦琼说:“你立下如此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这在名将如云的大唐降将里面是头一份、独一份。
李渊对秦琼如此厚待,秦琼自然也是感恩戴德。虽然相对于李建成,秦琼感情上更倾向于李世民,但出于对李渊的感激,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是保持中立的。
这也是为什么玄武门之变前,秦琼地位远在尉迟恭之上,李世民封凌烟功臣时,尉迟恭武将第一,秦琼却沦落到最后一位的原因。
六、薛仁杲
薛仁杲,本名薛明,字仁杲,隋末天下大乱时,与父亲薛举割据陇西,自立为西秦霸王。薛仁杲勇猛能打,一度给李唐带来了极大威胁,有“万人敌”之称。
薛仁杲最出名的事迹是跟随父亲在浅水原大败李世民,薛举死后,薛仁杲独自领军与李世民在浅水原二次大战,结果被李世民的坚守不出战术,搞得粮草殆尽,士卒离心,最后为李世民所败,押送长安斩首。
史载,薛仁杲长得魁梧雄壮,力大无穷,“颇有气力”,常以楚霸王自比。而且他从小练武,骑射皆长,百步之内可穿柳叶,马战则使一杆枣阳槊,“善使槊”,少有人敌。
不过,薛仁杲为人残忍好杀,政治上比较幼稚。
据载,薛仁杲每次战后,都要将俘虏全部坑杀,而且手段十分残忍,多采用断舌、割鼻甚至棰捣等毫无人道的手法。他曾在作战中抓到过隋朝大臣庾立。因为庾立坚决不肯投降,惹得薛仁杲暴怒,将他架在火堆上活活烤死,而且还不解恨,将庾立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赏给士卒吃。
西秦军在与李唐对峙时,薛举突然暴毙,很多人怀疑是薛仁杲弑父,薛仁杲继位后,大多数的西秦军将领都疑忌不安,然而薛仁杲依然四大不觉,率军在浅水原与李世民对峙,结果两军还未开打,薛仁杲的部将浑干等人就率众投靠了大唐,等到西秦军粮耗尽,秦军已多半数投降,薛仁杲只得退守折摭城,想凭坚城顽抗,结果当天夜里,守城士兵就纷纷缒城而下,投降唐军。城里就剩下薛仁杲及少数几个死忠,薛仁杲无奈,只得出城投降,十四天后被杀于长安。
另外,隋唐历史上还有李晟、薛仁贵也是万人之敌,勇武绝伦,因其所处中唐,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END
历史君:知名新锐历史作家,擅长明清、民国、古代史,粉丝数百万。新媒十大影响力新媒体人物,新媒榜百大风云自媒体,青年新媒体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中国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