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古今名画里的逸事

古今名画里的逸事

古今名画里的逸事《萧翼赚兰亭图》是中国传世名画,描绘的是唐太宗年间御史萧翼乔扮成潦倒书生,与辩才和尚见面,品茗煮茶、以文论道,博得辩才和尚信任,然后偷取《兰亭序

逸事的解释_逸事和轶事的区别_逸事

《萧翼赚兰亭图》是中国传世名画,描绘的是唐太宗年间御史萧翼乔扮成潦倒书生,与辩才和尚见面,品茗煮茶、以文论道,博得辩才和尚信任,然后偷取《兰亭序》的一段场景故事。该故事唐代人何延之在文章《兰亭记》中有记载。相传,唐代画家阎立本根据这个故事,画出了《萧翼赚兰亭图》。现存世阎立本的摹本,分别有辽宁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幅宋代画作。其后,历代名画家也有描绘,近现代则有傅抱石的《萧翼赚兰亭图》最为出名。

逸事和轶事的区别_逸事的解释_逸事

王羲之的《兰亭序》,一向被王家人视为至宝,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尚这一代时,由于智永没有子女,他圆寂前就将《兰亭序》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当然也视为珍宝珍藏。唐太宗喜爱书法,听说《兰亭序》在辨才那里,便三次召见辨才,想要他捐献出来,但辨才称已不知所在,大臣房玄龄知唐太宗心意,于是举荐萧翼到辩才和尚那里智取,于是就有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话说萧翼经过一番准备,穿着一身破旧的黄衫,在相貌上显得十分潦倒。在黄昏时分他来到辩才和尚所在寺中,拜佛、赏寺中壁画,显得特别有涵养,“故意”碰上了辩才和尚,辩才见萧翼气质非凡,就相互攀谈起来,两人都喜欢琴棋书画,越聊越是投机。辨才一高兴,就把萧翼请入僧房,于是就有了画面上的场景,辩才以品茗煮茶相待,谈天说地论道人生,其中当然少不了唐代文人间的吟诗作对,辩才作: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步月共裴回。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

萧翼则应和: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答辨才,探得招字》

这两首诗一唱一和之作,看起来两位诗人相见恨晚,彼此惺惺相惜。在和诗中,辨才探得“来”字韵,他称萧翼为“新知”,并且诉说夜久琴孤、知音难觅的寂寞之意,通过“非君有秘术,准照不然灰”诗句,可以看出辨才和尚自比不然灰,不然灰是佛家用来形容心静如灰的意思,指本来已经没有激情,每日里重复着做事,没有人理踩,但萧翼的到来使他的心情大为快慰,燃起了激情。萧翼选到的韵是“招”字,这首诗充满愁苦之色,萧翼可是把穷书生的样子装得活灵活现。

逸事和轶事的区别_逸事的解释_逸事

傅抱石作《萧翼赚兰亭图》

辩才和尚诗中说“设缸面酒款待萧翼”,看起来已经进入状态,非常高兴,把寺庙里酿造的酒都拿出来款待,两人对饮酣醉。萧翼当然不会醉,他是带着目的来的,清醒着呢。萧翼慢慢把话题引到书法上来,说他收藏的王羲之字多么多么好,并把事先准备好的字拿出来让辩才看。辩才酒也喝多了,一看还真是王羲之的字,不过是泛泛之作嘛,争胜之心冒气,脱口而出我有《兰亭序》。

萧翼当时想必内心中激动得不得了,但还是不动声色地假意道:“《兰亭序》据说早就毁于兵火了,哪里还有真的,假的吧?”辨才见他不信,一激动,就把藏起的《兰亭序)给萧翼看。事后萧翼找个机会趁辨才不备就偷走了《兰亭序》。看起来喝酒夸海口、说大话误事,古今人都一样。再后来的剧情当然是萧翼升官发财,辩才和尚耿耿于怀,半年后郁闷而终。而唐太宗对《兰亭序》太过喜欢,相传死时将其陪葬于墓中,自此《兰亭序》不再存世。

唐太宗此举现在看来并不高尚,也许古代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在皇帝的眼里百姓、官员,他们的人和财,都是自己的,所以那时候社会风尚没有觉得不妥,你看千百年来古人都是把这段故事当做雅事逸事来传道的,就像鲁迅笔下读书人非要冠个“窃书不算偷”一样,满是荒唐史呀。如果放现在,会怎么处理这类事,当然算偷了。

逸事和轶事的区别_逸事的解释_逸事

毛主席和牧羊人 刘文西 作 该画曾被盗

国画大师刘文西生前不是有四幅创作画被同学借去办画展,后来一直没还,刘老先生一问同学就是找不到了,事隔又几十年过去,看来这事情要不了了之。没想到有人听说这事情后,专门学了开门锁技术,寻到刘文西同学家,在附近租房住起来,每天观察刘文西同学行踪,偶尔上前搭讪,半年过去后清楚了活动轨迹,撬门进入顺利将画偷走,后来事情败露,踉跄入狱。这就不是文化逸事的谈资,成了现代生活的偷鸡摸狗之刑事案件!

上一篇: 2011年发现一明朝太监家谱,内容颠覆《明史》,清朝果然篡改明史
下一篇: 误发手机短信息 引发的真实故事(4)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