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所著的史料笔记,全书共分为五笔,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二十则。其中,《容斋随笔》十六卷,三百二十九则;《容斋续笔》十六卷,二百四十九则;《容斋三笔》十六卷,二百四十八则;《容斋四笔》十六卷,二百五十九则;《容斋五笔》十卷,一百三十五则。据作者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洪迈(1123年—1202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学识渊博,著书极多,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
《容斋随笔》是全书的总名。创作《随笔》先后用了18年的精力,《续笔》用了13年,《三笔》5年,《四笔》不到一年;洪迈没有说《五笔》写了多少年,因为还没有按原计划写完16卷,只写到十卷便去世了。他为《四笔》写序时,是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九月,自此以后至其嘉泰二年(1202年)去世中的五年左右时间,应当就是他写作《五笔》的时间。积40多年的时间写出一部巨著,应该说是不多见的。之所以历时长久,主要是尤其笔记体这一性质所决定的。显然,必须费时读千百部书,才能集腋成裘。
《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此书和北宋沈括《梦溪笔谈》齐名,《梦溪笔谈》以科学技术见长,《容斋随笔》则长于史料和考据,被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淳熙十四年八月,此书受到宋孝宗亲自赞赏。洪迈在《容斋随笔》卷首开宗明义:“余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全次,故目之曰随笔。”
《容斋随笔》一经问世,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容斋随笔》:“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容斋随笔》中有关诗歌部分,后人曾辑为《容斋诗话》。
《容斋随笔》还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从许多资料看来,的确如此。1944年7月28日,毛泽东致函谢觉哉说:“《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其珍爱此书以致影响及于重要干部如此。谢觉哉7月31日日记就有读《容斋随笔》大篇心得记载,此后9月20日、29日、30日,10月1日、4日等都有阅读与应用记载,从中可见《容斋随笔》为启迪思维参考工作之重要借助。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