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司马迁:为显身而立言,因心有郁结而发愤,秉笔直书,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为显身而立言,因心有郁结而发愤,秉笔直书,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为显身而立言,因心有郁结而发愤,秉笔直书,成一家之言《史记》是司马迁用整个生命创造出来的,其价值之所在,也是司马迁的生命价值之所在。毫无疑问,《史记》之不朽,归于对社会、历史的严肃审视和尖锐批判。通过《史记》我们可以明了

史记》是司马迁用整个生命创造出来的,其价值之所在,也是司马迁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毫无疑问,《史记》之不朽,归于对社会、历史的严肃审视和尖锐批判。通过《史记》我们可以明了,司马迁多重思想的构成,以及复杂的情感形态。

扬名显身,立言不朽

大人物总是有大抱负,有了大抱负才有可能成为大人物。

李白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杜甫低吟“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才能成为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司马迁天资过人,“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北涉”,从文学角度看,这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般景的旅行经验,对他养成大胸襟、形成大手笔、写出大文章,有极大的作用。

司马迁二十岁左右求学于当时的古文权威孔安国。光是如此还不够,儒家的经典传记、古史中的文献记录、先秦的诸子百家、历代的诗歌辞赋,一直到汉初的政府档案,司马迁没有不详加阅读的。

这些,皆为太史公著史的有利条件。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

司马迁雕像

立德、立功、立言是依照古代社会价值高低的排列。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世家,在当时的社会中,并没有太高的政治地位。于是乎,司马迁从一开始便明确追求第三层次——“立言”。

“立言”为人生不朽之盛事。司马迁有深厚的学问,有不凡的视野胸襟,更有奋斗进取的满腹豪情。他一心要“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向往自己的著述能成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巨作。

从此,“成一家之言”的撰史目的,与“立言不朽”的著述理想,就紧密结合在一起。司马迁这种表述,已成为历代史家寄托理想的典型表白;也因此,“立言不朽”的观念,一直引导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将文章著述与人生价值结合一起。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_司马迁简介

孔子雕像

景武之际,是汉代统治集中至极的时期,也是国家实力发展至极的时期。这一段,正是司马迁生活的年代。

太初元年至天汉二年,司马迁过着相对安定的日子,他的事业、地位亦达到巅峰。有人说:周公死后五百年出现大圣人孔子,而孔子死后已有五百年,也应该有一位伟人出现!

太史公曰:“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司马迁认为这个人应该是自己。又: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做一个“倜傥非常之人”,成了司马迁得时无怠的人生理想,也正是其扬名显身人生观的核心。

发愤著书,方能成功

“愤”是一种愤懑、怨恨的情感反应,也是司马迁心中那团压抑不住的烈焰,更是《史记》中那挥之不去的浓烈情感呈现。

它凝聚了司马迁所有的苦痛。有了它,司马迁的生命苦涩之情倍增,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更加透彻,对社会的批判也更露锋芒。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

屈原剧照

追溯中国古代“发愤著书”之源,《诗经》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屈原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抒情。”

司马迁引述孔子对怨的看法,又汲取屈原发愤抒情的精神,再加上自己创作的实际体验,综合提出发愤著书之说。

司马迁因心有郁结而发愤述作,其愤来自于“李陵之祸”。这场灾祸,对司马迁来说,是他个人生活的悲剧,但却是《史记》增色的新起点,也是司马迁思想发生飞跃的转折点。

细读《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可以发现他从“求亲媚于主上”的立场,转而“愤”。这一情感转变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心理诉求。

司马迁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画像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借先贤的例子以自励。前人的伟大启示,已经够使司马迁重建他的信念了。

这些可敬的古代人物,虽被拘、被厄、遭放逐、失明、膑脚,却给后世留下不朽之作。他们的人格力量,无疑是激励司马迁活下去的原动力。

司马迁指出:“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内在郁结的心理被压抑,纠结眼前的挫伤,导致对现实的不满;只好将不满的情绪加以转化,于创作上缔造佳绩!

这,如杜甫诗中所云:“文章憎命达”,亦与欧阳修所言“穷而后工”的道理相通。

司马迁曾在《悲士不遇赋》中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说自己有才有德,却生不逢辰,有形不彰,有能不陈,只能顾影自怜。

当他内心慨叹遭遇挫败与伤痛之时,不禁发出“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与“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之困惑,多么悲痛无奈!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

《史记》

于是,这些更加促使司马迁“思空文以自见”,并“述往事,思来者”,完成“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的大作。可以说,《史记》是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最成功实现!

以古为镜,坚持实录

司马迁初作太史令时,也正是汉武帝处于巅峰时期;司马迁虽然身为太史令,但是他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却与统治者相扞格。

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都是汉武帝进行文化建设措施之一。统治者需要的是以史书润色鸿业、点缀升平,而不希望史官通过历史,来寓褒贬、干预现实。

司马迁有崇高的历史观与社会责任,却不擅长歌功颂德。班固说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这恰好从反面指出他独特的人格。

司马迁写史的态度十分严谨,他突破传统思想束缚,不仅抨击历代君王中残暴荒淫者,而且揭露汉武帝刻薄寡恩、任人唯亲、压抑人才的酷吏政治,以及迷信神仙方士的种种荒唐丑态。

西汉扬雄云:“《周官》,曰立事;《左氏》,曰品藻;《太史迁》,曰实录。”

《周官》是记载人们行事准则的,《左传》的特点是品列人物的言辞,而《史记》在记事和写人方面,皆如实记载历史。可以说,扬雄已经准确地抓住了司马迁的著述宗旨,那就是——“实录”。

司马迁秉笔直书,想以史书成一家之言,实在与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大相径庭。

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

司马迁剧照

然而,他善于使用语言,言辞丰富,能侃侃而谈,但不滥用浮华无实的辞藻;他不畏统治者的修史精神与批判勇气,却也赢得“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最高评价。

司马迁的笔触之间,不由自主流露出真挚的心地、清醒的良知、浪漫的性格以及卓越的才华。

因此,有人说司马迁所著“皆为怨诽所激发”;于是,在一些人眼中,《史记》成了作者发泄个人怨恨的作品;《史记》的史学,也随之而成了“影射史学”。

这样理解《史记》,显然并不妥当。

《史记》的根本内容是叙述历史,作者的感慨是由历史事实而发,而不是离开史实而空发。

司马迁不用抽象性与概念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具体前言往行的重现,用历史人物的陈述,来写就了这一部藏诸名山,流传后世的巨著。

司马迁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简介

孔子剧照

结语

孔子著《春秋》,史家皆尊奉孔子之教,大开中国的史学境界。司马迁作《史记》,以《春秋》为精神主轴,其拨乱反正之功,莫近于《春秋》。

司马迁遵循微言大义的论述模式,深切关心现实政治与社会现况,其以王道德治的标准,审视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种秉笔直书的胆量,和留信史于后世的责任感,一直被历代的正直史家奉为圭臬。

上一篇: 司马迁与中国人的日历
下一篇: 读《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通典》《资治通鉴》等经典史学著作是一种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