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准高三,暑假通读史记对文言文有帮助吗?

准高三,暑假通读史记对文言文有帮助吗?

准高三,暑假通读史记对文言文有帮助吗?这个回答说得比较正确,不过有几点还是可以多讨论一下。虽然高中生通读《史记》不可能,但是多读一读本身就是不错的。高中试卷的文言文

这个回答说得比较正确,不过有几点还是可以多讨论一下。

虽然高中生通读《史记》不可能,但是多读一读本身就是不错的。高中试卷的文言文,大都节选《史记》《(后)汉书》《(旧/新)唐书》《宋史》,尤其以《宋史》居多;内容大都是出名的官吏(世家与列传)。

这样来看,多读一读这些书的普及本,还是能对考试材料更熟悉的。

这个更熟悉有两个作用:

第一,自然是更熟悉文本风格和语言使用办法。虽然老师会教你文言文的词汇语法,但是不否认多读依然是掌握文言的好办法之一,尤其先秦到明清的文言实际上有很大转变,最古奥的属先秦文言,以南方古文言为基础形成,这方面读百家经典(不必熟读,挑选经典篇目学习即可)和课本上的史书选文即可,先秦历史在考试中则出现在《史记·列传》中居多;相对于先秦文言,汉朝时期文言的叙述大于论述,《汉书》考的比较少;《(旧/新)唐书》和《宋史》考的更多,事实上经过南北朝和唐宋,文言已经出现明显的白话化特征,原因一在于北方古白话和原有文言融合,二在于唐宋之变中民间文化地位上升(科举“平民化”、商业发达、文人文化等等因素)。这样,多熟悉不同文本,对于文言的理解把握当然还是有好处的。

对于中学文言学习,如果说唐朝之后的文言读起来像是白话一样通顺明白,甚至感觉就是在读白话,那么除了极其个别词汇和语法点,考试当中能遇到的就没有新鲜的东西了(我是说考试当中能遇到的)

第二,对于了解历史还是有好处的。多读这些史料原文,哪怕还不能把“互文”完全厘清,不能读遍所有人物,只要读了终究是对一段历史更清楚了(只要不以偏概全,保持谦虚就好)。今天不读,大学选了别的专业你更不会读(汉语言文学,文献学,历史学,民族学,还有几个。会主动读史书的专业其实完全数得过来)。

总而言之,为了考试去读,作用很有限。但并不是真的没用,关键是要知道有什么用。既然是暑假而不是上课,自己多读完全可以,何必多顾虑呢。

上一篇: 必考文史哲!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首推文化素养测试,这是报考攻略
下一篇: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组织专家学者赴廊坊市调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