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宋史》是记载宋朝兴亡始末的一部重要史籍,包括北宋、南宋的全部历史,全书共计496卷,其中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史书,此书为元朝官修三史之一,至正三年(1343)四月,与《辽史》、《金史》同时开修,五年十月修成,历时两年多。由中书右丞相脱脱任都总裁,后因罢相,改由阿鲁图继任。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李好文、王沂、杨宗瑞7人任总裁,斡玉伦徒、泰不华、杜秉彝等23人为史官。宋朝极重视史书的编修,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国史和日历、实录等史料。元军攻占临安府后,将大量的史籍文书运抵大都,这为《宋史》的编撰提供了极为丰富和便利的资料条件,因而此书收录了许多独有的珍贵资料。“志”中所记载的宋朝天文、律历、地理、礼仪、选举、职官、食货、军事、刑法等典章制度尤为详尽,在二十四史中首屈一指。在“传”中单列忠义、道学,也是此书所特有。“外国传”中的夏国传,也收录了宋、夏关系的大量史料,成为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资料依据。尽管《宋史》的编修有浩繁的史料,但由于成书仓促,史官又未进行认真的整理、修订,对欠缺的史料也未进行必要收集、辑佚,所以此书修成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全书体例失调,北宋详而南宋略;错误、疏漏极多,纪、志、传之间往往矛盾百出,相互抵牾;出于元朝的立场,删减、隐讳或回避史实,等等。正因如此,后人对《宋史》又进行了大量补正,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叶渭清的《元椠宋史校记》、张元济的《宋史校勘记》等。由于《宋史》中辑录的史料已大多失传,所以它在史学史及宋史研究中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宋史》修成后,于至正六年,在杭州路刻版刊行,明朝又有成化本和南、北两种监本,清朝有武英殿本和浙江书局本。1934年商务印书馆以至正、成化两种版本为底本,影印成百衲本,同时作了一些校补、订正。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标点校勘本,吸收了前人校订的成果,是目前较好的一种版本,但其中也还有一些错误,使用时还应参照以前的版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