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阅微草堂笔记》节选系列解读(125)

《阅微草堂笔记》节选系列解读(125)

《阅微草堂笔记》节选系列解读(125)纪晓岚听何励庵讲述一明代书生遇狐仙读书的故事,狐仙称读经为修仙准备,重明理与学以致用。何励庵认为讲经文应求取科第功名,但避免解读支离破碎。纪晓岚赞同此看法

阅微草堂笔记原序_阅微草堂笔记的原名_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_阅微草堂笔记的原名_阅微草堂笔记原序

学习园地

(125)

纪晓岚研究会/张杰

为纪念一代文宗纪晓岚诞辰300周年,即日起本园地陆续连载《阅微草堂笔记》节选系列解读。

我们研究纪公纪晓岚,除研究他一生的功过之外,绕不开研究他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这是籍以鬼神精怪喻人喻事的大智慧。通观笔记全篇的每个故事,无不诠释警示着,给现今各个行业领域里的人生指南。诠释着释道儒文化,扎根中华大地几千年里,带给百姓工作生活中的普及化、通俗化、警示化、神秘化的特点。教育世人做人做事要谨慎,不要怀有无所忌惮的人生教诲。正如兴昌会长说过:细品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每一篇都具有深刻涵义,通篇都是教育大家做官、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水平有限,有不能达到圆融其义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以期求实悟真为要。

纪晓岚《滦阳消夏录三》之【原文解读】连载125:

纪晓岚听一个叫何励庵的老先生说:相传明代末年有个书生,有一天独自走在长满杂草丛棘的荒路上,忽然隐约听到有朗朗的读书声,心里纳闷,在这空旷的原野里怎么会有这样的声音。便慢慢地循声找去,突然发现一个老翁坐在几座坟墓中间,旁边还有十多只狐狸,各自捧书蹲坐在老翁的前面听课。这时老翁也看见了这位书生,忙起身迎接,那些狐狸都捧着书,像人一样站了起来。

书生暗想,我这是遇到了狐狸精,心中不免忐忑不安,但又一想,即然它们都懂得读书,必定不会害人,于是上前互相施礼问讯后,席地而坐。

书生问道:“老先生,您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老翁说:“我们读经都是为修仙做准备。凡是狐类求仙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采天地精气,拜日月星斗,渐渐达到变化通灵的地步,然后才能修炼成正果,这是由妖成仙的一个秘方。但是,假如入了邪僻一路,就触犯了天道,这条路快速但是危险很大。

第二条途径是先炼形成人,既然修炼成人了,然后再讲学炼内丹,这是由人而成仙的过程。

采用吞吐导引的方法修炼,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必须要长久地坚持,然后才能达到想要的圆满结果。选择这条路虽然曲折,但行之有效,并且很安全。因为形体不会自然而变,是因心性而变,随心而异,所以首先按照圣贤的教导去读书,奠定成仙成道的根本。明白三纲五常的道理,心思变化了,形体也随之而变化了。”

书生接过老翁的书看了看,都是《五经》《论语》《孝经》《孟子》等孔孟典籍,但经文上没有注释。便问老翁:“经文没有注解,又怎能为学生讲解贯通呢?”老翁说:“我们读书只求明理,重在学以致用。再说圣贤的言语本来不艰深难懂,口头讲授,嘴授心传,就能疏通解释词义,就能明白经文的义理要旨,不需要注解。”书生听后觉得老翁的观点怪僻,和自己的知见不同,茫然不知以对。

接着又问老翁的年寿多少?老翁答道:“我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我学习经书时,世上还没有刻版印刷的书。”书生又问:“您老已经历了十几个朝代,觉得世间的事有没有不一样的?”老翁说:“虽然年代久远,大都差不太多。只是在唐朝以前,只有儒家独尊。自北宋以后,常听说又出了一些圣贤,但义理上大同小异,多少有些差别。”书生听后,有些听不懂老翁的意思,起身作揖告辞。

后来,书生又曾遇到过这位老翁,还想向他请教一些问题,老翁见话不投机,转身径自走了。

纪晓岚说:这可能是何励庵先生杜撰的寓言故事。老先生曾经说过:“用讲经文求取科第功名是可以的,但有些塾师把圣贤的经典,解读的支离破碎,仅凭自己一知半解的想像。言词愈是华美,对经文要义的解读愈是荒诞。世间对讲圣贤经文开宗授课的人,众说纷纭,辩论的很激烈。但大多有一个相同的共识,就是把经文解释得愈详细,反而离经文本义愈远。”

何励庵先生的意思和故事里老翁的看法完全一致。何老先生又说:“凡是用独树心裁,标新立异的手段和方法去解读圣贤经书的读书人,一定会出现背离经典原有的结局。如果脚踏实地,按照圣贤经文的原意去解读,即使有小的失误,也不至于出现大的谬误,不然会跌得断腿伤骨。”

纪晓岚说:“何老先生这番话,与老翁所说的修仙有两条途径是一个道理。”

上一篇: 【长沙党史故事】不忘革命初心 传承红色精神(四)
下一篇: 唐史钩沉:食盐堪为财经武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