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历史由正史记载,那么为什么还有野史?搞清这个问题,先要清楚正史与野史的概念。
所谓正史指以纪传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代表史书有纪二十四史。其他纪传体体裁的史书也可称为正史。早期我国史书如《春秋》等都为编年体史书,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增补了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等。此后各朝都把纪传体奉为正规体例。而以纪传体为编写体例的书也就称作正史,意味用正规体例写作的史书。
其实,正史强调的是一种正规的体例,内容上也不一定“正”,有的往往带有国家意志和民族的情绪夹杂在里面。当时或者后代往往曲笔或忌讳一些政治与秘闻,不敢如实记载,故对待正史有必要看如别史、杂史加以认证,否则难免以管窥豹,不得其真。总体而言,正史是最可信的,如《史记》,当时著作后,在国家是本历史禁书,后来才渐渐公正。
所谓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野史即所谓的与正史相对的民间编撰的历史,其大部分是根据传闻、神话等编写,有的具有真实性,而有的则有待考察。
野史是由私家所著,但在内容上也不一定完全不“正”。“野”的一层含义是,从与在朝人士相对立而言,是在野人士(或士大夫的下层人士)所作,未经官方审定,更不是"钦定"的,甚至被官方禁止的,不能在庙堂官厅之上,是流传之“野”。另一层含义是,从雅与俗、文与野相对立而言,是未经人工过分修饰的,是原始的史料,虽然有些粗俗,但具有原始性、真实性。野史就“正”在这个地方。野史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不少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但相比较而言,正史的史料更可靠,更权威也更可信,由于封建的正统观念及其他种种原因,也删去了一些本该记入正史的事情。这些事情,便成了野史。
所以,中国古代历史虽然由正史记载,但也需要野史来补充。研究历史,探索史实真相,要坚持正史与野史相结合的原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