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 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

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 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

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 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 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新华社济南8月27日电题: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

新华网济南8月27日电题: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

新华社记者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欧洲中心论”者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而在这之前,“七七事变”及其引发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已经持续两年多。如果考虑1931年“九一八事变”,战火在中国土地上已经燃烧了八年。

二战结束70年后,国际史学界重新认识到中国卓绝抗战的意义,开始重新界定二战的起点。一些知名史学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

正在济南举行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出版的最新著作《1937—1947:世界大战》引发关注。这部长篇史学著作重新审视了那场波及全球的战争、它的起点以及中国的抗战。

知名史学家新著:二战始于中国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今年,大会首次走出欧美,来到中国。

作为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弗兰克带来了他与另外共40名史学研究者耗时四年完成的2485页上下册巨著《1937-1947:世界大战》。全书今年4月在法国出版。

“实际上,这次世界大战是在亚洲开始的。”这位巴黎一大皮埃尔·雷努凡研究所世界关系史研究中心的教授在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明确提出有关二战开始的新观点。

“1937年7月,当日本开始试图全面征服中国时,亚洲战事正式启幕。毫无疑问,这一特殊事件发生在欧洲进入战争状态两年之前。”在书的第二章《1937:大战从亚洲开始》中,法国历史学家于格·泰尔特雷这样写道。

弗兰克说:“事实上,二战开始的时间甚至可以提前至1931年,即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的时间。”

在泰尔特雷看来,造成中国抗战与二战的关系被忽视或模糊化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的战争操作模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以来,日本在中国发动战争采取了一个它运用熟练的操作模式:不宣战而是制造一起引发战争的事端,不进行战争动员,也不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和弗兰克一同参会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说,随着研究深入,特别是把中国抗战战场和欧洲战场连起来审视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的抗战开辟了二战的亚洲主战场。

她说,现在中国学者倾向于把二战的起源看作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到了1937年,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形成了二战的东方主战场;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战争,战争扩大,欧洲战场形成;1941年6月,苏德战场形成;1941年12月,太平洋战场形成。

泰尔特雷也持有相似的观点:“欧战和早于欧战两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并行进行的。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袭击发生后美国参战,战争才真正变成世界性的。”

……

这是中外历史学家在70年后,对二战分期的最新思考。

观察二战的全球视角

“相信法国人、欧洲人看到这个时间会比较吃惊,就是因为他们习惯性把二战开始时间理解成是1939年。”弗兰克对此直言不讳。

两册厚厚的书籍,上卷封面是英国军队在缅甸对日作战的场景,下卷是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伦敦实施战略轰炸后伦敦残垣断壁的街景。

和以往其他关于二战史学著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弗兰克特别关注了亚洲和非洲战场,更以全球视野来审视70年前那场战争。除了第二章,弗兰克等著作者还辟出专门章节写亚洲抵抗力量、日本占领体系、战火在亚洲结束。全书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战事进展,而注重从更宽阔的视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剖析二战。

在《赫芬顿邮报》网站上,批评家让尼娜·阿亚说,《世界大战》一书“将视野拓宽至全球”,“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着力从全球视角来重新定位战争,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发生的军事冲突”。

打破地域局限,从全球角度重新考量二战始点的并非只有弗兰克。近年来,西方诸多学者通过对二战史的全球化研究,让这场战争的全景被更客观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2013年至2014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一本著作在英国、美国相继出版,美版书名为《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1937-1945》。该书很快引起英美主流媒体的重视,被《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媒体评为年度书籍,而其中二战起点在中国的观点由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米特在书中写道,“在1937年,中国是第一个遭受轴心国攻击的国家,这比英国和法国早了2年,比美国早了4年。”

《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书评写道,“如米特指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非在欧洲的平原上开始的,而是开始于1937年北京西南部卢沟桥的战火中。”米特在《纽约时报》上刊发的《世界欠中国战争债》一文也指出,“中国对日本抵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未被讲述的最伟大的故事之一,尽管中国是同盟国中第一个与轴心国开战的。”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认为,这一变化是欧洲史学迈向“全球视野”的一种表现。“全球视野”已成为当前史学研究的潮流,这一特点在这届历史科学大会上的议题设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历史科学大会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研究国际委员会专门设置了3个议题研讨第二次世界大战,90多个国家和地区2600多名史学专家以全球视角探讨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贡献和牺牲,以及中国作为签署《开罗宣言》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其在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弗兰克说,西方史学界对二战起点争议正在逐步统一。他和其他学者的著作中明确提出二战最早始于亚洲、始于中国的观点,让这一史实在欧美民众中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普及。

国际史学界肯定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和地位

对二战起点的再认识,内在的意义是“重估”中国在这场全球性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巨大贡献。

弗兰克指出,中国在二战中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出的贡献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在联合国成立之初,是4个常任理事国,其中就有中国。“法国入常也在中国之后,这说明其他的战胜国都希望中国在世界关系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这相当于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在二战中历史地位的肯定。”

“中国是二战的第一个受害者,这是可以确定的。”他说,但这个国家所展现出的抵抗决心要远远超出侵略者的野心,也因为日本的占领,谈起二战就必须提及中国所经受的苦难。

国际历史学会委员、韩国历史学家林志弦认为,对于二战,需要从跨国历史、跨民族历史研究的视角去审视,在东亚地区尤其如此。“在二战中,韩国与中国都是受害国,都受到日本残酷的侵略,韩国还受到殖民统治”。

毫无疑问,中国在二战中作出很大贡献,主要表现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抗争就是因为当时遭受的灾难特别深重,这就使得人民能够团结起来,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进行抵抗。”林志弦说。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认为,如果不是中国军队把日本军队拖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则有可能向东南亚、印度、中东转移,与德国军队形成合流,那世界将更没有办法处理,中国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所开辟的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互起到了战略平衡的作用。

“二战期间中国虽然被侵占,但其他战胜国家认为,中国无疑仍是亚洲乃至世界关系的一个重心,这也是二战留下的宝贵遗产。”弗兰克对着历史学家说。

“我们应当提醒自己,这个国家在上个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作出的巨大的、悲剧性的抗争,而这抗争不仅是为了它自己一国的尊严和生存,也是为东方和西方所有同盟国胜利,为抵抗历史上最黑暗的力量所作出的。”同为历史学家的米特在书中写道。

“历史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与未来。日本在侵略问题上,为其施下的暴行,欠亚洲、中国一个‘真诚’道歉。”日本岛根大学名誉教授广岛清志在大会上说。

70年风风雨雨,硝烟散后,得之不易的和平更值得珍惜。客观审视回顾那场战争,包括它的起点,不仅仅是为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更是为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提供一个重要的镜鉴。(记者刘宝森、王海鹰、娄辰、王子辰、席敏、孙晓辉、萧海川、滕军伟、袁军宝)

上一篇: 古代的状元官有多大?
下一篇: 只有二十四史是正史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