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论《史记》的文学价值

论《史记》的文学价值

论《史记》的文学价值摘要:太史公司马迁的史官精神和坚毅精神充分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司马迁还是他所著之《史记》,毋庸置疑地成为千古赞颂的经典。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摘要:太史公司马迁的史官精神和坚毅精神充分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司马迁还是他所著之《史记》,毋庸置疑地成为千古赞颂的经典。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兼顾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司马迁所著之经典以纪传体的文学创作手法开创历史之先河,丰富了文学体裁,笔者主要从该书对后世文学影响角度来探究《史记》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文学价值;

位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史官司马迁所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记述了从黄帝至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三千多年的历史,为我们今人了解那一段年代久远的历史提供史料帮助。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史记》首创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司马迁吸收了以前的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创造性地提出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以表、书为辅。自此,以纪传体通史的《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在传记文学方面,《史记》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同时为后世文学写作提供了借鉴。司马家自周代以来,世代为史官,传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这一代,司马谈深感撰写一部鸿篇巨制的困难,委司马迁以重任,立志完成这一部大规模的史书的编撰,司马迁深深受到家族的史官文化的熏陶,无论是修前朝的史,还是记本朝的事,大量的史官都是秉笔直书。“君举必书”的原则使司马迁的史官精神愈发鲜明,司马迁以“秉笔直书,仗义执言”的原则撰写《史记》。此后,司马迁的史官精神深刻影响后代文学家创作文学。

二、《史记》与后世文学

毋庸置疑,《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丰富了文学体裁的类型。《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总体来说,《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描写大量人物的著作,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历史著作出现了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中国后世小说创作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都能够在《史记》中找到历史原型。其中较典型的有三部: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

如在武侠小说,这一类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影响,以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为脉络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人物故事的叙述,这些小说的重要特征,主要是源自《史记》;在纪传文学方面,受到具有纪传体特征的《史记》的影响,此后,文学创作中产生了大量的人物传记。

其中,对《史记》的体裁划分为五类: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里面有个有趣的问题值得深思,《孔子世家》、《项羽本纪》和《陈涉世家》都为《史记》的文章,在充分理解《史记》的体裁的基础上,显然,项羽不是帝王,孔子和陈涉不是王侯。

但司马迁敬重孔子,尤其对他十分钦佩,太史公说,尽管他现在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但其内心是十分向往的。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写作《项羽本纪》,文中描述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又是一个刚愎自用、优柔寡断、性情暴戾的匹夫,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可以看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司马迁也是本着“实录”精神的。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惋惜和同情;司马迁认为:“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司马迁敢于为陈涉立传,并将其事迹列入“世家”,表明他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重视和肯定,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统治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

三、《史记》与中国小说的区分

小说之所以跟实录文学不同,是因为小说所描写的是虚拟的人做了虚拟的事,这些故事并不能在历史长河中找到原型,但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在当时的社会达到相当高的文学造诣,区分就在于史传文学叙述的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不具备虚拟性,所以,史传文学不能绝对地跟小说等同起来,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当中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为中国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借鉴,使中国小说在其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从《史记》当中汲取的特殊营养。

四、《史记》文学价值的体现

《史记》是一部兼顾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不朽的文章。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司马迁将《史记》全书完成。它不是局限于一个朝代的断代史,本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分别为: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诸侯国和汉诸侯);七十列传(重要人物记事)。

司马迁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刻画中,可谓是入木三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描述,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在太史公笔下生动地生动起来。如《史记》中的一篇《项羽本纪》中,体现项羽霸王风格的“力拔山兮力盖世”,体现他的胸无城府的“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又比如司马迁所著《刺客列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个极具个性的刺客形象。其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成为历来人生义气的英雄们(这里特指荆轲只身赴秦,有胆有识的侠义之情)所钦佩的勇敢。

五、《史记》中的游侠形象的塑造

游侠是战国秦汉社会特定发展阶段产生的特殊群体,在时代变革的潮流下,他们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游侠结交豪杰,匡护着其心目中的秩序与正义。在某种程度上,司马迁与游侠颇有很多共通点。他不但对游侠称颂颇多,运笔中也含三分侠气,若非切身体悟,不能有此力道。游侠行走江湖常配剑以彰显其正直威严,史官以史笔为刀。

司马迁赞扬游侠品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此外,他又将游侠与“王公卿相”、“豪暴之徒”、“先秦刺客”作了区分,以突出秦汉游侠之时代特性,司马迁心中之侠,是不同于刺客、豪强之侠的,而是义侠。司马迁在塑造游侠是围绕“义“这个精神内核的。《史记》司马迁笔下游侠有三类,布衣之侠,贵族之侠,暴徒之侠,布衣之侠是司马迁心中是真正的游侠形象。

司马迁为游侠立传,描述了游侠独特的人格魅力,正是因为司马迁本人也具有较强的反抗性,只不过是借助游侠之口抒发。我们知道,《游侠列传》中塑造的游侠,他们的“所作所为”跟最高统治者的意愿相违背,因此,一直遭到统治者的严厉打击,司马迁本人的遭遇在一定程度上跟他们的遭遇相似。

六、《史记》中的“纪、传”人物

《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人物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百姓,所涉人物四千六百多个,其中,重要人物三百多名。《史记》的重要史学价值之一:创造性地创立了“列传”(体例),让平民阶级也有机会成为历史人物,司马迁是第一个为平民立传的人。《史记》中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覆盖面如此之广,跟司马迁本人远大的志向不无关系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可以看出司马迁立志完成“三不朽”中的“立言”,希望借助《史记》一书而名扬后世,以实现立言不朽的人生理想,正是这句话道出了司马迁的远大理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七、结语

司马迁之《史记》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在研究《史记》的史学价值的同时,更要传承司马迁的创作精神、史官精神和他对人生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创新,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贡献力量。

选自《汉文学史纲要》 选自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 指: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它以追求和表现事物性质的普遍性观念为目的,并以观念直接呈现为手段,排斥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单一化、概念化。 选自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指: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指:五帝、夏、殷、 周、秦、秦始皇、项羽、高祖、吕太后、孝文、孝景、孝武 选自 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选自《游侠列传》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上一篇: 有些导游讲的野史,比《故事会》还精彩
下一篇: 唐史入门必读书目推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