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清史四书·康熙奇局|康熙除鳌,为何不杀主犯而杀从犯?①

清史四书·康熙奇局|康熙除鳌,为何不杀主犯而杀从犯?①

清史四书·康熙奇局|康熙除鳌,为何不杀主犯而杀从犯?①康熙八年五月十三日乙巳,康熙以下棋为名,召复为一等侍卫的索额图入宫,决定三日后召见鳌拜,突然发难,将其逮捕。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清史稿_清史稿_清史稿

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三日乙巳,康熙以下棋为名,召复为一等侍卫的索额图入宫,决定三日后召见鳌拜,突然发难,将其逮捕。

与此同时,康熙帝利用名义上的亲政之权,下旨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调离京城,又特诏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核心区和卫戍权,如命黄机任吏部尚书,郝惟讷为户部尚书,将兵部尚书龚鼎孳调礼部,起用曾被鳌拜罢黜的原户部尚书王弘祚接管兵部,配合康熙倚重的兵部左侍郎黄锡衮掌控兵权。

一场擒鳌的政治战争正式开场了——

擒贼先擒王。

康熙派亲信太监召鳌拜入宫觐见。当然,康熙会叮嘱太监如何敬畏,如何回答鳌拜对皇帝现情况的查询,如皇上爱上了摔跤爱得不得了、看中了啥新玩意等,不能出现半点破绽。

这是关键性的前戏。

鳌拜自恃“满洲第一巴图鲁”,照常入宫,看小皇帝给他什么好处。康熙六年七月,他将四辅臣之一的苏克萨哈灭门,皇帝很识趣,特地给他和战友遏必隆再次加官晋爵。

鳌拜已有二等公、少傅兼太子太傅的殊荣,康熙加其一等公、太师,赐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并加太子少师。

遏必隆于顺治五年(1648)袭爵一等公,成为非宗室成员的民爵最高等,康熙则给他再加一份一等公的政治待遇,同时加太师。

清朝封公者,有宗室系列受赏的镇国公、辅国公。而民爵系列中的“公”,分为一、二、三等,有恩封、功封之别。鳌拜为八门总管卫齐之子,其叔费英东娶太祖长子褚英之女,然鳌拜作为皇家额驸之侄,自然不算勋戚;遏必隆之母为太祖第四女穆库什,他的女儿也进宫为妃,但他只是国戚,而非皇亲,不属于爱新觉罗氏宗室成员。故而,鳌拜与遏必隆的爵位,只在民爵系列。他们最初都属于袭爵,有功封的成分,但主要是靠有功受赏了家族世袭罔替的恩封世爵。

此次康熙再给他们额外加一等公[鳌拜原来的二等公转给其子;遏必隆膺受双一等公,这样的奖励在清朝属于殊典旷恩。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帝因小舅子、保和殿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傅恒平定准噶尔,再次封赏一等忠勇公,傅恒坚辞不受,还感激涕零地说自己在前次受封一等忠勇公已经过分了],按理是对辅政大臣的论功行赏,然而更多的是皇帝对他们的施恩。皇帝的施恩,不仅赐予最高爵位,还将他们同时加太师,进位三公第一位。

清朝位列三公者二十六人,但多为太傅、太保,也有像洪承畴、金之俊等六人先加太保再拜太傅者。

《清史稿·职官志一》有云:“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三公,虽为无实权的加官虚衔,清朝的一等公已是超品,鳌拜和遏必隆自然不在乎这个品秩,但终清一朝,位居太师者,唯鳌拜与遏必隆二人耳。

康熙如此崇隆,其中潜藏阴谋。

打铁还需自身硬。少年康熙在导演一出“迷中局”。

清史稿_清史稿_清史稿

上一篇: 东北王张作霖与《清史稿》,原来还有这般渊源
下一篇: 传说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