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后)金入关后为何改国号为「大清」?

(后)金入关后为何改国号为「大清」?

(后)金入关后为何改国号为「大清」?我看到的问题:清朝为何改金为大清?清入关前是金。后来为何改清呢?准确说,在皇太极改元崇德之前,其国号应为「后金(amaga aisin gurun)」。

我看到的问题:

清朝为何改金为大清

清入关前是金。后来为何改清呢?

准确说,在皇太极改元崇德之前,其国号应为「后金(amaga aisin gurun)」。而改国号为「大清(daicing gurun)」(而非「清」——两者区别后文有述),发生在天聪十年(1636),这时距离入关(1644)还有8年之久。

可见改国号跟入关其实没关系。

我个人认为,改国号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皇太极在天聪十年和努尔哈赤的格局有了根本的不同。

@浪涯踏青

所说的,为避免金朝给汉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改国号,诚然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但我个人对这个解释还是存有疑虑的,起码不是主要原因;至于

@官新均

所说五行相克之说,属于本末倒置的解释。

接下来详细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后金(amaga aisin gurun)」这个国号,世人常说是在所谓「天命元年」努尔哈赤上尊号时期就建立了改国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太祖朝《满文原档》中,其实「后金」的称呼是很少见的。努尔哈赤时期对本国称呼非常混乱,早期比较常见的说法是「jusen gurun(女真诸国)」,后来可能还有「manju gurun(满洲国)」(此称呼在太祖朝是否出现尚有待考证)。

在《满文原档》中,「后金(amaga aisin gurun)」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所谓天命六年(1621),其原文如是说:

Orin emu de amaga aisin gurun i han solho han de bithe unggirengge suwe nikan de kemuni cooha dambi seci da, darakū seci giyang be doome genehe nikan be gemu amasi bederebu. te liodong bai nikasa be warakū gemu ūjibi(ujifi) ūju(uju) fusi-bi(fusifi) fe kemuni hafasa de hergen bubi(bufi) ūjimbi(ujimbi). suwe nikan de geli cooha dabi(dafi) jai minde ūme(ume) hendure, suweni solho tondo gurun suweni sarkū ai bi? suweni cihadere.

——第一句即为:「二十一日,后金国大汗致朝鲜大汗书曰:……」,其中「amaga」一词乃是「后来」之意。另有论文指出,据朝鲜方面记载,「后金」这一国号最早出现在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给朝鲜国书之中——也就是萨尔浒之战前后。而萨尔浒之战时期,距离上尊号已经有些时日了。

可见实际上「后金」国号出现的背景,是在努尔哈赤将女真各部统一了个七七八八、正式对明宣战时候才出现的。我认为努尔哈赤彼时对东北地方军的认识,其实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想法。所谓「天命年」,也未必是开国新纪元。这一观点《论后金天命纪元之不存在》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文中指出了太祖朝老档的纪年其实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这从侧面说明了努尔哈赤可能并没有详细谋划建立一个新的朝代。

我个人认为,从「后金」原文的构词来讲,可能只是一个偷懒的外交辞令——因为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后来的金(朝)」。从太祖朝满文原档来看,努尔哈赤对本国的认识就是「jusen gurun」——女真诸国,所以统一女真诸部之后,顺理成章延续之前女真的政权,也就是所谓「后金」的由来。这一国号通常是在对外(如致朝鲜国书)场合出现,说不定只是迫于形势随便起了个名字……既然没怎么考虑建立新朝,自然也不需要费心起名。

其次,皇太极改元时的格局与努尔哈赤时期有本质不同,其眼光自然也不同。

皇太极继位称汗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沿用了「后金」这个国号的(后来多简称金或大金),毕竟是他皇考起的名字啊再破也得用着(皇太极很显然是不喜欢这个偷懒国号的,太宗朝往后的史料里根本就不写amaga aisin gurun/aisin gurun/后金这个说法,一律写作 manju gurun/满洲国)……而改元daicing则发生在天聪十年(1636)。那么改元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天聪九年,林丹汗之子额哲携大元玉玺归降——这时候后金的立场已经不一样了,由单纯的「女真国」,变身为United States of East Asia...#kidding# ——在这种情况下,改元是势在必行之事。至于是否有「消除金宋对立而产生的不良印象」,或许有,但我认为这并非是主要原因。如果真是为了消除不当联想,皇太极可以在此之前的十年里早早就完成改元这种事情。

所以说,天聪十年改元大清(daicing),更多反应的是皇太极与努尔哈赤三观与对未来设想之不同。在天聪十年以后,清朝的格局就变为以满蒙联合为主、汉族谋士为辅的一个局面了——入关以后,格局又有所变化。天聪九年蒙元正统的归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治信号,改元也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

最后,来说说为嘛改为「大清」。

大清,满文写daicing,学界和民科界很多人都简单解释为「大+清」这样一种……北方少数民族常见的土豪范儿表达。但事实上「大清」是一个单词的汉语音译。在满文中,对清朝的正式称呼写作「amba daicing gurun」,即「大-大清国」- -b(后一个「大」字应读dai)——满文称呼中第一个词「amba」,才是表达大小的「大」字。

这个词的来历,本身应该是源于蒙古语 daicin,意为「善战者」。进入满语后,大概由于口音或者其他原因,变身为「daicing」。在太祖朝满文老档中,这个词在满文里只用于对勇士的封号——比如多尔衮同学,他原本的称号叫「mergen daicing beile」(墨尔根代青贝勒),后来皇太极改元「大清」之后,就把这个词从他称号中拿掉了,他就变成了后来的「和硕睿亲王 (hošoi mergen cin wang)」。

daicing 这个词词根为dain,满蒙语都是「战争」的意思。皇太极选用这个词作为新的国号,除了有标榜本国战力爆表之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体现满蒙联盟的政治局面——反正这个词在满蒙语里都挺受人欣赏的,蒙古人也懂,且还颇有与有荣焉的感觉~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们几千年来都在玩这套,你们懂的。

至于汉语翻译为「大清」,而不是直接音译「岱青、代青」,这绝对是汉族谋士们的点子——就跟太宗本命hong taiji 其实就是「洪台吉」却非被音译作「皇太极」这般高大上吊炸天的仨字是一个性质。这里估计的确有「水克火」五行相生相克的缘由,但是此事先后顺序却不应搞反——是先有改元的需求→订立满蒙国号daicing→最后才有音译汉字选用的讨论。改元之因并非出于五行相克的考虑,恰恰相反,因有改元之事,才顺带玩了一把水克火的美好祝愿。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仅作参考。

上一篇: 军事历史小说的历史真实
下一篇: 西汉文章两司马之史学大家司马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