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大事项前占卜吉凶的传统,这背后的原理究竟如何我们普通人自然不得而知,但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确涌现了许多能人异士,更不乏精准预判他人命运的人。
这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相士,相士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职业,指的是能够凭借相面、相命等手法预测未来的人。
为避免泄露天机,有真本领的相士往往不会轻易预测他人未来。有野史记载,宋朝时就有一个相士去一人家,只在其家门口看了一眼便扭头离开,问其原因,他说: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
这家人到底是谁,这个相士为什么会留下这样一句话呢?
一、开国皇帝离奇死亡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大家都很熟悉,他出身于军人家庭,凭借自己的一身本事拼杀到最后成了皇帝,这让许多人都感到很惊奇,但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他的离奇死亡。
开宝九年,也就是976年,五十岁的赵匡胤驾崩。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措手不及,因为赵匡胤死前的一个月才刚刚下令要发兵进攻北汉。
对于他的忽然离世,史料上有过一定的记载。在赵匡胤去世的那一晚,他的弟弟赵光义曾去找过他,并与他发生了争吵。
据传,当晚有宫人曾看见赵光义的影子呈退避的状态,随后房内还响起了柱斧砸地的声音以及赵匡胤的怒吼声,随后不久赵匡胤便忽然离世。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斧声烛影”,许多人猜测,赵匡胤的死亡或许并非意外,当晚跟他见了最后一面的赵光义有很大的嫌疑。
之所以有这个猜测是因为赵光义很快就继承了哥哥的大位,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个皇帝。要知道,在古代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留给皇帝的儿子的,如果皇帝没有子嗣或者子嗣出现意外这才轮得到兄弟。
赵光义的继位显得十分不寻常,但显然他自己也明白这件事,因此,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名正言顺一些,他将杜太后搬了出来。
杜太后是赵光义和赵匡胤兄弟二人的亲生母亲,据史料记载,杜太后病重时曾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到床前,并请求赵匡胤若他死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这便是历史上的金柜之盟。
赵匡胤究竟有没有答应这件事我们不得而知,但赵光义很明显将这件事听进去了。他离皇位如此之近,怎么可能不心存妄念。
如今哥哥赵匡胤已死,他直接将杜太后的遗言公之于众,如今死无对证,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二、磨刀霍霍的赵光义
当上皇帝以后的赵光义接过了哥哥赵匡胤未完成的事业,于979年灭掉北汉,结束唐朝末年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政治上取得的成就并没有让赵光义高兴太久,在他心里始终都有一块放不下的石头,那就是皇位继承的问题。
赵匡胤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的孩子还活着,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太祖死时,他最大的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了,早已成年。
虽然对他来说,25岁的赵德昭尚且羽翼未丰,但难保有一天不会因贪恋皇权而谋反。因此他狠下心来于979年将赵德昭杀害,两年后又将赵德芳杀害。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赵光义已经无法回头了,他必须为自己的大业铲除一切后患。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继承自己的皇位,为此他又将刀刃对准了自己的兄弟。
自他继位以后,为了防止其他兄弟借机上位,赵光义一而再再而三得想法子削弱弟弟们的势力,首当其冲的就是魏王赵廷美。
赵廷美性格十分专横,对兄长赵光义凭借“不正当”手段上位的事情相当不满,同时也对继承大业有一番野心,然而赵光义岂能让他如愿。
自赵光义继承皇位以后,魏王赵廷美以各种由头多次被贬,势力也越来越小,最终于984含冤而亡。
三、不是凡人的一家子
赵光义好不容易才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扫清了障碍,结果一转身儿子又出了问题。他的长子赵元佐本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谁知竟然因为赵廷美的死亡疯了。
这转折令赵光义十分猝不及防,他不能立一个疯子为太子,刚下定决心要立次子为太子,结果次子暴毙而亡,这太子之位便传到了三子赵元侃身上。
995年赵元侃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恒,也就是历史上的宋真宗。
或许是两个儿子相继出现意外让赵光义有些杯弓蛇影,野史记载赵光义曾经请过当时有名的相士陈抟为相看太子的命格。
若太子赵恒命格好,一来可以他自己安心,二来也能让朝野上下不再有任何怨言,可谓一石二鸟。
谁知陈抟来到太子门前还未进去扭头就要走,这让早已等候在内的太子一干人等傻了眼,幸好太子身边的一个女子反应迅速前去拉了一把。
然而陈抟却说自己不会为这家人相看,因为这一家子人都不是凡人。前面已经说了,但凡有本领的相士都不会轻易为人相看,这样也是为了不泄露天机。
作为当时著名的相士,陈抟的一句不是凡人十分有重量。这让赵光义和太子赵恒都安下了心。
野史中的这一记载到底属不属实,又有几分属实我们无法判断,但能判断的是,陈抟口中的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说的是真的。
太子赵恒后来继承大位成了宋真宗,并且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鼓励读书人科举,使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而野史中记载的,拦住了相士的女子便是刘娥,她出身寒微,却在后来成为了皇后,并且在宋真宗去世后垂帘听政数十年。
这俩人的确都不是凡人,那相士所说倒也没有错。
结语
历史究竟如何我们只能从史料记载的三言两语中、从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典籍中得以窥探一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辩证批判的心,对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才能不迷失本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