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概念辨析】说话、话本、诸宫调、拟话本、章回体、传奇

【概念辨析】说话、话本、诸宫调、拟话本、章回体、传奇

【概念辨析】说话、话本、诸宫调、拟话本、章回体、传奇一、说话——曲艺表演形式最晚在唐代已出现以听众为对象的说话、说唱艺术。宋、金、元时期,说话和说唱艺术日益繁荣,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是其一大特点。“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一、说话——曲艺表演形式

最晚在唐代已出现以听众为对象的说话、说唱艺术。宋、金、元时期,说话和说唱艺术日益繁荣,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是其一大特点。“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话”就是故事。宋元说话主要分为四家:

小说:以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属于短篇小说。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说前代兴废战争之事。合声(生):这个的定义比较有争议,一般认为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偏重它的表演性。

在“说话”定义中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它是一种表演形式,也就是“说书”,不是文献。“说话”分为四家,主要是按题材分类。这里的小说指的是演说“烟粉、灵怪、传奇、公案”这类题材故事,不等同于以“叙事”为特征的当代小说定义。二、话本

过去一般认为话本就是说话人的底本,不过现在这个概念更加丰富了,从来源上看分为三类:

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详,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一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

说话和话本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口头表演艺术,一个是文字记录。前面提到“说话”分四家,前三家主要是按照题材来分的,那么他们的话本也可以这样来分类:

话本原初并非供一般人阅读的,经过整理加工、刻印出来,主要供阅读的本子,不应简单成为话本,由话本加工而成的,可成为话本小说。模仿话本而创作的,可成为拟话本小说。

三、诸宫调——连用多种宫调的说唱形式

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宋代孔三传创立,流行于宋金时期。王国维提到“诸宫调者,小说之支流,而被之以乐曲者也。”诸宫调又称“话本”,这是在强调它的代言体叙事,与小说话本对人物声口的模拟有密切的关系。诸宫调与民间说话是孪生的艺术种类,不能认为诸宫调属于话本。今存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佚名《刘知远诸宫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阴,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这一说唱形式,在宋室南渡后,传至南方。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

诸宫调与说话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唱为主的,兼具音乐性与故事性,而说话是以说为主的,偏重故事性。宋代同时还有其他音乐表演形式,比如唱赚、鼓子词,他们与诸宫调的区别在于,诸宫调用多种宫调,而这些仅限于一种宫调。

那么到底什么是宫调呢?古代音乐有“七音十二律”:

以七音乘十二律,则得八十四音,称为“宫调”。以宫音乘十二律,名曰宫。以商、角、微、羽、变宫、变徵乘十二律,名曰调。故宫有十二,调有七十二。常用的有五宫(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四调(大石、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调。

四、拟话本

拟话本是指明清文人摹仿宋元话本形式所编创的白话短篇小说。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被称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话本→拟话本,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之路,巅峰是“三言二拍”。由于宋元话本今天已几乎不得见,现存最早的《清平山堂话本》明嘉靖年间刊刻,因此,严格意义上,今天所见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本,都经历过明代文人的加工,几乎不同程度地具有“拟”话本的性质。

拟话本小说与话本的区别在于形成方式,话本来源于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有的经过了文人整理加工,而拟话本是文人学士案头编创。共同点都是白话短篇小说,都是“说话”形式(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点缀,辞句多俚)。

五、章回体

章回体是古代传统白话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注意两个关键词“白话”“长篇”。它的特点是分回(则)标目,起结的模式化,以散文为主、韵文为辅的叙事语言,说书人口吻等。《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章回小说后来也有中篇的,即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不过那是从晚明话本小说发展而来的。

话本小说百科_话本小说是啥_话本小说

大致比较如上表。笔者对此了解不多,再加上各种概念古往今来多有混用,不同学者定义也有差异,本文难免有些地方理解有误,欢迎指正。

六、传奇

这一部分是后来补充的。

大体上看,“传奇”一词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文体(有变化,下面会谈到);二是指传奇色彩,即情节离奇、不同寻常、人物非凡,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很具有传奇色彩。下面谈作为文体的“传奇”。

(1)唐:文言短篇小说

唐代的“传奇”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唐传奇在中唐最为兴盛,主要有以下题材:

晚唐时期,出现了不少传奇故事集。同时出现了了一批侠义传奇,如杜光庭《虬髯客传》。唐代的传奇很多在元代被改编为剧本,且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所以元杂剧有时也称作传奇。

(2)明清:杂剧之外,以南曲为主谱成的中长篇戏曲

元代戏曲包括流行于北方的杂剧和流行于南方的南戏。自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以南曲为主谱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大家熟知的《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戏曲就是明清所谓的“传奇”。

但是注意并不是明清所有戏曲都称为传奇,传奇不包括杂剧,比如明代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歌代啸》,不能归入传奇。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刘柠︱《汤尔和先生追悼录》及周作人“佚文”
下一篇: 晋书的原文及翻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