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汉文学(二),汉代史传文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霸王别姬,第一节 前代历史散文回顾,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班固,第二节 司马迁和史记的产生,清光绪十八年武林竹简斋影殿本,1923年上海中华书局印行,线装本。,南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的版本与流传,司马迁的家世和生平,家世和家庭 “世典周史” 司马谈 青年和中年时期的漫游 二十岁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山东、河南各地 奉武帝之命,巡视四川南部和云南边境一带 随武帝出巡,封禅 遭李陵之祸 42岁开始写作,47岁遭李陵之祸,报任安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2、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报任安书,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
3、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报任安书,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在穽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司马迁的著述,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共130卷,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 共计:52万余字 报任安书 悲士不遇赋,史记的产生: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史料的汇集 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刘
4、歆七略:“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山。” “百年之间,天下遗闻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空间上:疆域的扩大带来了宏阔的视野,“苞括宇宙”全景式的对人类社会的俯瞰和谛视 时间上:对以往历史作全面的总结 人类理性思维能力的极大提高 历史散文的持续发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的天才独创,宏大眼界 从纵向来看(时间):上起历史开端之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当代),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横向来看(空间):整个汉王朝的版图,甚至包括了周边国家和民族。 理性态度 对汉代官方 “天人感应” 思想的质疑究天人之际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通古今之变 直
5、面现实:实录精神 肯定历史变革 批判精神 人本色彩 弘扬个体精神,肯定人的欲望 对个人之“志”的崇尚,史记平准书,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财货。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彼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士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
6、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太史公自序,肯定历史变革,吴起(孙子吴起列传)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商鞅(商君列传)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 秦始皇(六国年表) 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7、;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高祖本纪,德莫盛于孝文皇帝,孝文本纪“孝文皇帝临天下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带,不诛无罪。”,律书:“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耶?”,汉 武 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好大喜功,黩武开边 穷奢极欲,大肆兴作 访道求仙,兴师动众 任用酷吏,残忍刻毒,刺客列传,曹沫 专诸 豫让 聂政 荆轲、高渐离 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8、!,史记的历史评价,批评: 武帝删削 三国志王肃传:(王肃)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 班固批评 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 王允视为“谤书”(后汉书蔡邕传),第三节 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的文学成就,人物塑造 叙事艺术 情感色彩 语言风格,第一,人 物 塑 造,准确把握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精心选材,以典型事件突出人物个性。 在紧张而具体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善于通过人物语言
9、和细节表现人物个性 对比法的运用 互见法的运用,以项羽本纪为例,垓下之围,司马迁为什么要描写“霸王别姬”这一场景?,在紧张而具体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项羽本纪之鸿门宴,鸿门宴的矛盾双方力量对比,鸿门宴矛盾发展与人物个性,第一阶段: 有兵守关 击关而入 无伤告密 旦日发兵 第二阶段: 项伯驰告 约为婚姻 沛公赴宴 项王默然 项庄舞剑 项伯翼之 第三阶段: 樊哙入见 项王赐酒 沛公脱身 诛杀无伤,鸿门宴矛盾发展与人物个性,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细节表现人物个性 对比法的运用,互 见 法,所谓互见法,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者将同一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
10、主。 意义:史学的可信性和文学的可读性。 在结构上避免重复 虚实相间,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人物的真实面目,避免以偏概全。,项羽十罪,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於蜀汉,罪一。 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
11、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馀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高祖本纪,第二,叙事艺术,一、把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矛盾的推进和激化 留侯世家“上欲废太子”p75 设置悬念 廉颇蔺相如列传 “缪贤荐相如”p85 魏公子列传“信陵君迎侯生” 情节设置环环相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p85 节外生枝,出人意料 淮阴侯列传 “韩信拜将”,上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终不替太子,吕泽劫留侯,上欲使太子将,上逾欲易太子,商山四皓使吕后承间为上泣言,商山四皓侍太子宴,赵得璧,秦欲以城易之,奉璧入秦,秦无意偿城,完璧归赵 置己险地,与璧同碎,晓之以理,全身以退,蔺相如完璧
12、归赵的三次波折,二、插入富有趣味的故事 增加传奇性 留侯世家 “圯上老人”p70 淮阴侯列传、黥布列传 逼真 李将军列传射虎入石 渲染气氛 项羽本纪霸王别姬 三、叙事结构完整,前后呼应,第三,情感色彩,李将军列传p115 对李广遭遇的同情,对当政者之刻薄寡恩的悲愤之情。 四次战役,极言其能其德,与终生无功相对比 悲剧色彩的渲染:生不逢时 直接歌颂,李将军列传详书四次战役,悲剧色彩的渲染,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 李广、李蔡之比 天子以为老,弗许出击匈奴 大将军青亦以为李广老,数奇,第四,语言艺术,人物语言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纵横捭阖的辞令之美,颇有战国纵横家之遗风。 叙事语言:节奏鲜明,
13、富于生气 张弛有致,随感情、气氛而变化 灵活的语言,接近口语的书面语,与谚语和口语的杂用。,第四节汉书,汉书的成书过程和体例 汉书的思想和价值 官方立场(非独立)和正统儒家思想 较高的史学价值(严肃而富有才华的历史学家),班固对司马迁的评价,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 。 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后人对班固汉书评价,唐代刘知几史通 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宋代郑樵通志 “自春秋之后,唯史记擅制作之规模,不幸班固非其人,遂失会通之旨,司马迁之门户自此衰矣。” “班固浮华之士,全
14、无学术,专事剽窃。”,自 学,以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苏武传为例,比较史记与汉书在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方面的不同。,思 考 题,你怎么样理解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班固说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 结合史记的相关篇目,谈谈司马迁的民族观。 司马迁作为史官,他的史记遭武帝删削;班固私修史书,却因此受明帝赏识,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关于学术论文文献的引用规范,文献来源 论著 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 各类论文集 网络资料 文献引用格式 论著: 作者.书名.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页码. 论文:作者.论文名.期刊名.期刊出版年份和期数 论文集:作者.论文名.论文集编辑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页码 网络资料:网址-访问时间 引文:原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