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政权以后,鉴于元朝被推翻的历史教训,发展生产,鼓励垦荒,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抑制豪强,促进了明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安定。要评价这个王朝的十六位皇帝的历史功过,首先应该列出十六个皇帝的帝名,他们依序为:
一,朱元璋 二,朱允忟, 三,朱棣 四,朱高炽, 五,朱瞻基, 六,朱祁镇, 七,朱祁玉, 八,朱见深, 九,朱祐樘, 十,朱厚照, 十一,朱厚璁, 十二,朱戴垢, 十三,朱翊钧, 十四,朱常洛, 十五,朱由校, 十六,朱由检。
一,铁血皇帝朱元璋
朝廷的赋税是以人头征收的,为了逃避赋役,地主的惯用手法是隐匿田产、户口。这种情况历朝都有,比如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很多三国迷都以为陈寿记录的“仅有百万人口”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当时隐匿户口的情况相当严重,根本不止百万人口。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下令各地认真清理,统计全国户口和耕地数据,
制了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形象化的土地登记薄册),形成了严密的户口和财产登记制度。
加强军籍和军政的管理,使军队的调发和指挥权限分开。
在军队的编制和训练上,创立“卫所制度”,它的实质内容就是将武装力量和生产力量相结合。使它们以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域存在。
朱元璋深刻意识到元朝学校教育“其弊己极”,于是诏令郡县皆立学校。师生由政府供应每人六斗米,有司(教育领导机构)供应鱼、肉。
明朝初创,百业待兴,国家人才紧缺,朱元璋称帝前的苦难经历使他聘请儒士培养民间子弟。不但教授经史子集,而且聘请武师专教武臣的子弟学习武艺。
制定科举是他解决国家人才的重要途径,明代科举分文武二科。有个十分有趣的规矩,考试的时间以十二时辰为准,如以子、午、卯、酉年为乡试;辰、戌、丑、未年为会试。当然,科举制度也有很多弊端《范进中举》这篇小说就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个情况。
(《范进中举》)
发展农业耕作技术,具体措施是:深耕、良种、防治、轮作,明代的农业发展迅速。
加强农业立法,恢复促进农业发展。
解决令统治者长期困扰的“流民”问题,推广移民恳荒,实行屯田,包括军屯、商屯、戍罪屯等。
明初的基本国策就是重农抑商,盐、茶由国家专营。
为了控制地方政府,他大封二十五个儿子到全国各地为王屏藩皇室。
明洪武四年(1371)二月,由宋濂主编的《元史》完成。虽然它的成书时间仓促,质量稍显粗糙,却是记述元代历史最可信赖的著作。为后人研究元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加强军队的管理,命工部制作“用宝金牌”和“调用走马符牌”。“用宝金牌”仅有两枚,由中书省、都督府收藏,仅在调动军队时使用。
“走马符牌”分金银两种材料,各20个,由内府保存,用于执行军务者佩戴。
洪武五年(1372),针对一些开国将领大臣仗势欺人的现象,令工部制作铁榜申诫功臣们要奉公守法,不要侵犯百姓利益,不准接受贿赂,不可强霸国家地上地下资源。对于屡教不改如蓝玉者,杀无赦!
朱元璋诛杀功臣历为后人诟病,使他获得“铁血皇帝”的称号,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朱元璋的铁血手段对明初抑制豪强,整顿吏治,稳定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对剝夺削弱公侯们的兵权,加强皇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朱元璋唯恐公侯们掌握兵权的心理阴影。
明朝的锦衣卫为朱元璋所设,目的是为了监督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本文不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但我还是认为,这种机构在国家形势走向成熟的时候,应该予以撤销,应该以法治国,对人以法教育为主,但是这种锦衣卫制度贯穿了明朝整整二百多年。
治理一个马上得到的天下,还是需要文人的参与,朱元璋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广阔的胸襟,开放的视野,在对待文人的态度上,有点小心眼存在。具体表现在所谓的“文字狱”现象上,它的后果就是使人不敢说真话,或者说一些违背良心的话。
最后说的是朱元璋对自己的百年后事的处理,他遗诏恢复了残酷的人殉制度,这是历史的大倒退,也可以说是对朱元璋盖棺论定大大的失分!
二,朱允忟(忟是错别字,无法打出“火”旁)
朱允忟是朱元璋的嫡长孙,他一共在位四年,却一直与自己的叔叔朱棣展开激烈的战争角逐。最后在叔叔朱棣所谓“靖难之役”中失去皇位,本人不知所终。
三,朱棣
朱棣在位期间有二十二年,大明王朝从此走上振兴之路,从这个基本点来看,朱棣不愧是一位英明卓著的皇帝。
他的重要功劳之一就是命令解缙编撰完成了《永乐大典》。
朱棣也是大明除了朱元璋后第一强硬的皇帝,首先表现在将帝都从南京迁往北平的战略决策上,此举从军事、政治方面来说,震摄了北方屡次南下的蒙古,他们几乎不敢越雷池半步。
迁都北平的前期工程如开凿应天到北平的漕运,保持河流运畅;几乎是重建一个北平城,一个紫禁城皇宫。
明朝永乐三年(1405)六月十五日,郑和率领世界第一支由两百艘舰船和两万七千八百多名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驶向神秘未知的海洋,拉开了一个辉煌的中国航海时代帷幕。
永乐七年(1409)鞑靼内部的好战分子杀害了明朝使节郭骥祭旗,公开挑战大明皇室权威,朱棣冷冷甩出一句话:出征蒙古!
同年八月,明军十万大军全军覆灭。
此时的朱棣面临无将挂帅的困境,朱棣的强硬态度此时此刻立即怒现:“朕亲自担任征讨鞑靼的大元帅!”!
此时的朱棣已经“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发虽改心无改。”他悲凉的感觉自己老了,帝国大业还未实现。而皇长子的残疾也令他无可奈何!
不可否认,朱棣此时的威望如日中天,鞑靼军队望风披靡,永乐八年(1401),战争挑起者阿鲁台正式向大明朝廷投降。
鞑靼被击败后,瓦刺从蒙古第二大势力上升为第一大势力,公然挑衅大明王朝。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再次带领五十万大军亲征瓦刺。
在这次征讨互刺的战斗中,神机营大发神威,利用兵土成排轮番射击的先进战术,大破瓦刺军,逼其遁入大漠深处。
从永乐七年(1409)四月开始,明朝设立奴儿干(东北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地区)都指挥使(省最高军事长官,正二品),首任都指挥使由宦官、海西女真人亦失哈担任,目的是管理统治所辖地盘并招降女真。
朱棣的雄心壮志丝毫不逊色于他的父皇朱元璋,“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史》)
昔日的燕王,己成一代天骄,值得拥有。不过有一个问题,如果想要继续维护大明帝国的统治,后继者必须拥有朱棣开拓创新的能力,否则国家将后继无力,事实证明,明朝的后继者缺乏朱棣的远大抱负和亲临战场指挥的雄才大略,一个老大帝国,谁主沉浮?
四,朱高炽
1424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朱高炽得到朱棣死讯,在朝中“三杨”的策划下,九月七日,正式登基称帝,年号洪熙。
他在位时间仅为一年。不过应该承认,仁宗朱高炽是个好皇帝。上位伊始,首先救济灾民,下令让地方官员优恤百姓,体谅民间疾苦。採取措施,不准干扰农村生产。
仁宗鼓励朝中官员秉公直言,可以对朝廷得失进行评论。朱高炽实际上在登基前己经奉朱棣令监国时间长达二十多年,直到即帝位止,一直与谋臣杨士奇等生死相随,直到这个时候,在锦衣卫诏狱坐了十多年牢的杨溥终于得到朱高炽的释放。并且为遭受朱棣杀害的人平反。比如对大儒方孝孺后人的寻找并妥善安置。
朱高炽颁布减轻人民负担的法令,免除灾民的田赋。
在短短的一年执政时间,朱高炽实际上是在纠正、理顺朱棣时代遗留的问题,可惜天不假年,好人命不长,朱高炽当皇帝不到一年就死了。
朱高炽的历史评价极高,甚至超过朱元璋和朱棣。他没有什么过失,堪称历史完人!
(朱高炽)
五,朱瞻基
他在位时间是十年。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也是一个有特殊个人爱好的平常人,他十分醉心蛐蛐的互相打架,甚至忘了上朝。如果你以为这会使他“玩物丧志”的话,你的结论下早了。
对于明朝宦官当道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不存在,因为朱瞻基完全能够控制宦官们,减少他们接触政务的机会。
朱瞻基执政理念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两条:“守成”和“稳定”!
具体措施是:革除积弊,积极纳谏。诏令科举考试分为南北卷,后来又细分为南、北、中卷。这些利于科举的措施在历史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朱瞻基即位伊始,面对“税赋过重,江南尤甚”的局面,下诏令广西布政使周干巡视苏抗经济繁荣地区。宣德四年(1429)下诏对官田改科减征。
其实改革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当然要承担重大压力。而具体接班周干的周忱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继续改革江南税赋。虽然周忱最终被顽固派户部给事中李素弹劾,但是,改革仍然以局部发展到全国。
朱瞻基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他成功之处在于“重用忠臣,惩办小人。”他也不相信“神仙、道士和尚,作为一个皇帝,这点难能可贵。
宣德九年(1434)十二月的立春日,朱瞻基病重,延至正月初三,留下遗嘱后去世,时年仅37岁。葬十三陵的第三陵,是为景陵。
惩治腐败力度不够,放纵了一些贪官污吏,留下遗患。
六,朱祁镇
朱祁镇九岁继承大明江山事业,他的正统年号一共使用了十四年,这是惊心动魄的十四年,他由皇帝而俘虏而囚犯而皇帝。
实话实说,朱祁镇对历史根本没有什么功绩,留给后人的只有可悲可叹的“土木堡之变”,虽然朱祁镇本人在面对鞑靼“威武不能屈”,坦然面对死亡,颇有几分君王死社稷的感觉。
但是“土木堡之变”直接导致大明王朝军事从此走向衰落的后果,是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而导致的这场灾难。朱祁镇与朱祁钰是两兄弟,接下来的“夺门之变”,其行为严重违背礼仪,是对合法应变危机举措的粗暴否定,朱祁镇的行为令人唾弃!
七,朱祁钰
他一共有七年的皇帝生涯,这是为了应对“土木堡之变”带来的政治危机,降低甚至消除英宗朱祁镇的存在价值而实施的对策。不过这些措施都是在以于谦等大臣的力主下进行的,朱祁钰能在危急关头有所担当,保卫了江山社稷,尽管朱祁钰犯了不少错误,但是,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登上帝位维系人心,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阻止了强寇的入侵;历史也应该记住这位曾经十分软弱的人。
八,朱见深
他是朱祁镇的儿子,被群臣立为皇太子后,地位并不稳固,充满了凶险。唯一能够帮助的人只有大他十五岁的侍女万贞儿和一些太监。
纵观成化一朝,在二十三年的时间中,邪魔歪道横行,政治昏暗无光。西厂特务头子汪直肆无忌惮的迫害言官;自己的内弟万安仗着万贵妃的势力,混迹巷闾街肆,胡天海地,哄吃骗喝。
令人头痛的问题是朱见深软弱无能,邪恶奸臣当道,百姓饱受煎熬。对于朝臣他也算是一个很好说话的皇上,正是如此,造成了朱见深一生的悲剧。不过大明成化也让我们记住了它那光彩如虹的瓷器精品斗彩和青花。
九,朱祐堂
继太祖、成祖而后,颇为史家称赞的也仅有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明朝拥有天下后,一共传了十六个皇帝,朱祐堂(孝宗)是仅有的少数优秀帝王之一。
弘治十一年(1493),孝宗朱祐堂重用刘健、李东阳、谢迁组成精英三人团管理国家。最近终实现了一个盛世的愿望。
他的具体举措是:更改修定刑部条例,首开以例代律的先例。改革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法律条例过多,官吏难以决断和操作的现状,杜绝奸官以此谋权夺利,从制度上确定律例并行,以例辅律,以例补律。终于出台《问刑条例》与《大明律》相辅相成。
弘治十五年(1502),历时六年之久的多达180卷的《大明会典》问世。这是一部明朝典章制度方面的书,它肯定了太祖、太宗做出贡献基础上的补充修定。
针对日趋严重的盐商们牟取暴利的违法行为,明孝宗朱祐堂多次治理整顿盐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明孝宗朱祐堂过度沉缅于佛事活动中,作为一国之君,应该对宗教活动持以正确的态度,否则将危及明朝的中央政权。
十,朱厚照
他是明孝宗朱祐堂的独子,天潢贵胄,溺爱无比,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就是一个“耍娃”,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皇帝驾崩后,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照从一个“耍娃”扶摇九重直达天庭,非常有意思的是,他的年号改为“正德”,一个非常励志理想的名号。
不过在十六年的执政时间中,他的言行与“正”和“德”无一毛钱关系。这位十五岁的小哥捧着皇印却“四顾心茫然”,根本不晓得皇帝咋个当!所幸当时父皇托孤三大臣,他也没有逆反心理,一切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不过三大臣因循守旧,习惯用咄咄逼人的口气和方式对待十多岁的正德皇帝。引发小皇帝情绪的抵制,于是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打游戏和享乐中。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对新婚皇后和两个嫔妃都不感兴趣,他的心完全被一个全新的浩大工程所占据,这就是修建一个集养着歌妓、伶官、乐户、道士、僧人、演员小丑于一体的封闭建筑中,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豹房”。
可以设想,这些三教九流都是些奸佞小人,能够带给皇帝什么东西!在武宗朱厚照十六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就是这样鬼混过来的。
朱厚照唯一的功绩就是在“不经意间”杀了不可一世的大太监刘瑾!
从朱厚照即位开始,刘瑾就窃取了军政大权,没有任何朝野力量能够搬得倒他。
但是,正德五年官复原职的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手中有了平叛朱寘鐇与刘瑾的十七条罪状。当朱厚照在查抄现场看到刘瑾家中抄出来的“伪玺、宫牌、五百衣甲、弓弩、兖衣、玉带等违禁物和平常所执纸扇中内藏的匕首后才恍然大悟,这个刘瑾老匹夫,果然天生反骨,敢算计老子!斩立绝!这是朱厚照唯一可以点赞的事情。
十一,朱厚熜
他的帝号是世宗,是孝宗四弟留下的一个儿子朱厚熜的年号,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由“兄终弟及”的规矩传承,这就是执政时间长达45年的嘉靖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从大明门进入紫禁城登上皇帝宝座,他亲自取了“嘉靖”为自己的年号,怎样评价他的历史功过呢?这个问题历来争议颇大,可以用两个阶段评价。
少年天子即位,可谓意气勃发,锋芒毕露。用英明神武形容他可以与朱元璋相提并论,他依然釆取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他还整顿朝政,改变内宦擅权的局面,使乌烟瘴气,争吵不休的朝廷风气为之振新,对外则是明察暗访,凡是多吃多占者,一律削职为民。
非常遗憾的是,嘉靖皇帝始终无法逃脱封建时代的轮回,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自从“壬寅宫变”后,宫女们的行刺令他性情大变,他开始潜心养生修道,以求长生不老之术,那些心怀不轨的道士受到宠信,每天炼丹打坐,讨论一些玄龙门阵,竟然诱惑他二十多年不回大内理政,为自己的后辈万历皇帝做了一个非常差评的榜样。最终还是死在长期服用丹药上。
十二,朱载垢(注,“垢”是错别字)
他是嘉靖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前面两个哥哥都早夭。他在位的时间很短,仅仅六年。去世时年仅36岁。
六年中他可以值得称赞的是与蒙古俺答达成了议和协议,双方边贸恢复,这个问题上,他对蒙古持强硬态度的嘉靖皇帝不同。促使隆庆皇帝朱厚垢同意议和的原因是蒙古方面的汗那吉降明。此举为边境赢得了四十年的和平时间,北方得以安宁。
十三,朱翊钧
他就是著名的神宗万历皇帝,穆宗朱载垢的第四子,他前面两个哥哥都是早夭,他作为老三顺位登上皇位,时年仅十岁。
他一共在位长达四十七年,超过嘉靖皇帝的45年。怎么评价万历皇帝,史家们的看法各异。关于张居正去世后朱翊钧对他反攻倒算问题,《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认为神宗的作法太膨胀了,他那瘦弱的身材没有办法支撑起庞大的帝国,反而长期怠政,庞大的明朝失去重心,深一脚、浅一脚,再也站不稳,摇摇欲坠,终究是踏入危机,走向深渊。换言之,明朝急速走向衰落,神宗皇帝朱翊钧负有重大责任!
而某位知名作家认为,“这个时代只有一些不识相的文臣在那里吵闹着“立国本”,被皇帝摘了乌纱帽,发配得远远的,至此皇帝不用上朝了。”
其实早期的万历皇帝也是大有作为的,他搞定了三大战役,即对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军事行动:
平定蒙古鞑靼哮(注,“哮”是错别字)拜叛乱;援朝抗日战争;平定西南杨应龙叛变。万历皇帝显示了他的胆略和智慧。
万历皇帝长期陷入所谓“门户之争”后,以长期不上朝来与文臣集团对抗,那么国家大事就荒唐的由大臣们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大多数情况由司礼秉笔太监代作朱批,帝国航船只是凭着自身的惯性飘摇前行,沉没只是时间问题。
而此时的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崛起于东北莽莽雪原,对大明关内虎视耽耽。
十四,朱常洛
万历皇帝去世后,长子即皇太子朱常洛即位,年号泰昌,帝号光宗。
令人震惊的是,不到四十岁的朱常洛因为长期以酒色浇愁,身体健康也到了崩溃边缘,加上郑贵妃赠送了八名绝色美女给朱常洛,仅仅一个月后,朱常洛竟然驾崩,追随乃父而去。
在大明十六帝中,朱常洛的综合素质极差,国丧期间,全国的军国大事急需他来担当处理,在内忧外患之际,“四十而不惑”的光宗却沉溺于酒色享乐中,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登基一个月即死了,留下一个烂摊子给措手不及的继承者……
十五,朱由校
是为熹宗,朱常洛的儿子。在位时间为七年,但是,明朝面对的是与后金“萨尔浒”之战后巨大损失的严重影响,刚即位不久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好亲斧锯凿髮(?)漆之事,积岁不倦”。但是也绝不会坐视自己国家于生死存亡不顾,下诏重新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假节,可以先斩后奏。
“熊经略使在山东登、莱设置职官,在山海关特设经略,节制三方,一事权。”
这时的后金与大明实力不分高下,虽然努尔哈赤野心膨胀,步步紧逼,但是,辽东在王化贞、毛文龙、熊廷弼以广宁和镇江以及山海关的坚守,完全可以一战!
但是,将帅不和,宦官和党派之争的后果就是使广宁失守,王化贞入狱,熊廷弼冤死。后金政权兵锋直指山海关。
年轻的朱由校作为一国之君,关键时刻自毁长城,方寸大乱,既有国势的原因,更多的是没有力挽狂澜的魄力。
十六,朱由检
即思宗崇祯皇帝,是熹宗朱由校的弟弟。天启驾崩,崇祯继位,少年天子不动声色的置阉党魏忠贤于死地,他此刻是聪明和请醒的。
大力整顿边防,年轻的崇祯雄心勃勃,朱明中兴有望。
但是,百余年历朝积弊要一旦消除谈何容易!更为严重的各处发生民间骚乱,两大骨干为首的义军肆虐中原,威胁京师。
因为初次顺利拿下巨阉的胜利使他极度自信,反而中了后金的反间计,自毁长城,一代抗清名将袁崇焕冤死街头!
极其严峻复杂的局面使朱由检的性情大变,猜疑领兵将领成为常态,一方面又悲天悯人。
怎么评价崇祯皇帝呢?崇祯遣书己经说得明白了:“朕凉德藐躬,上天干咎,然皆诸臣误朕。……”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明朝历经万历、天启两朝后,己经很困难了,到朱由检时要振兴己是非常的困难,加上十分严峻的各种挑战,朱由检己经无力回天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