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永昌大地】隆阳瓦马香柏场的历史传说 / 朱加文(保山)

【永昌大地】隆阳瓦马香柏场的历史传说 / 朱加文(保山)

【永昌大地】隆阳瓦马香柏场的历史传说 / 朱加文(保山)香柏场坐落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东北部的瓦马彝族白族乡安邦村,与隆阳区瓦窑镇、瓦房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人物故事_传说历史故事

隆阳瓦马香柏场的历史传说

朱加文

香柏场坐落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东北部的瓦马彝族白族乡安邦村,与隆阳区瓦窑镇、瓦房乡,大理州云龙县漕涧镇接壤,海拔2614~3585米,最高点篱笆山顶海拔3585.4米,属滇西横断山区怒山山脉南段,处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高原山区地形。

在方圆约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草原被四周的森林包围。自然修剪的冠状树木、杜鹃花、各色野花、野果和黑熊、黄喉貂、雪鸡、红腹角雉等多种珍稀鸟类遍布区内,构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香柏场不仅成为南方草原中高山草原的典型代表,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人物故事_传说历史故事

盐马古道

香柏场是当地有名的“盐马古道”,此称谓的由来有一段历史渊源。从明清到解放初期,香柏场所处的保山市隆阳区西山片区(杨柳、瓦房、汶上、瓦马)的人们吃盐,需要到大理云龙县石门井去买。

由于当年交通不便,人们只能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运输。一般人背着篮子走路去背盐,一个盐坨4斤,一般人背16个,力气好的背20个。条件好的还能赶着一头骡子去驮,廋小的骡子驮32个盐坨,膘肥马壮的驮40个盐坨。

买盐人途径安邦村翻过香柏场几道山岭才能到达石门井。头脑好的、胆子大的还会把石门井的盐贩卖到腾冲,赚取差价补贴家用。瓦房乡党东村的大地主杨茂禄家就把盐店开到了腾冲瓦甸街(今腾冲界头永安街)。

盐马古道的路线有两条。一是:石门--旧州--漕涧--大坪--纸厂河--火烧岩--篱笆山--香柏场--安邦--水源--瓦房--猛林--石头寨--双虹桥--百花岭---南斋公房--腾冲。二是:石门--旧州--漕涧--大坪--纸厂河--火烧岩--篱笆山--香柏场--安邦--汶上--新民--猛古--八萝田--灰坡--北斋公房--瓦甸--腾冲。

相传,石门井的卖盐人非常聪明,总是在斤两上克扣,然后又把扣下的盐块当礼物送给不知情的买盐人做人情。这样一来二去,蒙在鼓里的买盐人都愿意到石门井买盐。

石门井的卖盐人生意也越来越好,去的人也越来越多,走着走着就从香柏场走出了一条山间道路,便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盐马古道”。

由于山高坡陡,路途遥远,每次去一个单程都要花上两三天时间,路上非常艰辛,加之常有黑熊出没,危险程度不言而喻。所以,有人就在香柏场脚有水的地方开了个旅店,供过往背盐的驮盐的歇脚过夜。解放后,随着公路的开通,这条盐马古道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今只有一个叫店房垭口(还有地基、石墙)的遗址供后人来此凭悼。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人物故事

王大将坟

清朝咸丰十一年辛酉冬,有弥渡赶马人张万贵,回籍,为白旗都督,奉杜文秀之命由栗柴坝进攻北冲(瓦房、汶上、瓦马、安邦)。

兵抵北冲,瓦房街上寨康井不战而降,唯党东村落较大,率众迎击。张万贵部死三十人、伤者无数、势大挫。张多次来攻,党东不敌,故退守红岩山顶。

白旗入村逢人便杀、见屋即烧,全村一片火海、遍地血流成河,共计二百五十户最后仅剩房屋三间。张部仍盘锯瓦房街,筑土为城,四处烧杀。

安邦地处盐马古道要冲,是白旗张万贵把持盐道的战略要地。所以,安邦也卷入这场斯杀中,安邦地方史称这一事件为“红白旗相争”。安邦王姓和杨姓族人率众奋起反抗,最后不敌白旗凶狠,王姓头人王德福被张万贵追击到香柏场坡脚杀死,杨姓头人杨朝魁激战受伤被困在香柏场的密林中不久伤痛而死。

不久,白旗兵败,安邦人到香柏场找到王德福和杨朝魁的尸体,就地掩埋。至今香柏场脚下还有两堆坟茔,被安邦人叫作王大将坟和杨大将坟。

传说历史故事_传说历史人物故事_历史传说

驼峰航线飞机航标桩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怒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3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安邦香柏场三脚架梁子---飞机航标桩是当年驼峰航线的重要地面导航标志。现在还有遗址存在,安邦香柏场的特殊地里位置居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传说历史人物故事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边纵朱家璧过香柏场

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野数十万大军分两路向西南进军。蒋介石妄图利用云南是西南天险和地处边境的地理条件负隅顽抗,建立所谓“反共根据地”,调集其残部第8、第26军和由云南地方武装组建的第74、93、89军共5个军的兵力,分别“进剿”滇东南和滇西北根据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简称“边纵”,下同),企图为国民党总部迁往昆明、云南省政府迁往大理以及打通外逃通道扫除障碍。

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部队,为了粉碎敌人对滇东南地区和各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打乱敌军部署,配合野战军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战略行动,切断敌军外逃通道,完成中共中央指示的阻敌迎军,配合大军歼灭蒋军残部于国境内的任务,决定从“边纵”第1、第6两个支队各抽调一个主力团组成西进部队,跳到外线作战。

1949年11月5日,朱家璧、张白林率6团及独立排急行军90千米,经漕涧--大坪--纸厂河--火烧岩--香柏场--安邦--瓦房--一碗水--李家寺进逼保山县城;5日翻越篱笆山梁子时,牺牲了两名边纵战士,朱家璧司令员命令部队在篱笆山脚香柏场旁休整,为牺牲的战士举行了追悼会,就地掩埋了烈士,今天在香柏场畔篱笆山脚的放羊人还流传着这个悲壮动人的红色故事。晚上在香柏场店房垭口过夜,还死了一匹驮迫击炮的战马,朱家璧边纵驻扎的地方至今被安邦人叫作营盘墩子,掩埋战马的墩子被安邦人叫作将马坟墩子。6日早上8点过安邦直奔保山,晚上夜宿离保山县城15千米的大麦地、李家寺一带。

“边纵”西进部队原计划攻占保山县城,保山县地下党组织获知敌人刚从永平调来一个保安营的重要情报后,中共保山县特支书记张笛亲自带人前往李家寺报告。6团获知敌人力量变化后,改变了攻占保山县城的计划。保山县特支还为“边纵”西进部队补充了1000多千克粮食和几百双草鞋。西进工作队领导人之一杨苏把派到保山县工作的赵丁、赵玲介绍给张笛、史建国等人,并指示“保山县地下党的工作从现在起由赵丁负责。”

赵丁等赴保山县后,6团绕过保山县城,经麂子坡翻大麦地梁子,到罗板附近的干海子(又名浑水塘)宿营。8日经蒲缥、太平街至老鲁田一带宿营。9日拂晓奇袭怒江上的惠通桥,歼敌30余人,破坏惠通桥。10日乘胜西进,11日插到龙陵县县城所在地龙山,组织策动了归侨地下党掌握的龙陵县常备队起义,龙陵县宣告解放。

“边纵”西进部队从漕涧翻越篱笆山夜宿香柏场徒步经过安邦过保山县,展示了人民武装的强大。中共保山县特支联系到了“边纵”主力部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和补给,有力地支援了“边纵”西进部队完成战略任务,切断了国民党中央军退逃缅甸的通道。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人物故事_传说历史故事

高耸云端的香柏场大多时候安然静谧,而坐落山下的安邦村却总是被浓浓的烟火气息萦绕。每年大年初一,香柏场脚下的少男少女则把自己打扮得帅帅气气、漂漂亮亮的,三五成群结队到安邦河的公路上散步,四邻八寨的人聚集在安邦河边,篝火燃起来、山歌唱起来、情话讲起来、美酒喝起来,这里就变成了天然的婚姻介绍所。彝族白族小伙看上了汉族姑娘,汉族小伙看上了彝族白族少女。

大年初一,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生活。小伙少女只要彼此对上了眼,二月提亲、四月放媒、六月许话、八月订亲、十月结婚,来年就生一个大胖小子。故乡安邦村是典型的彝、汉、白、苗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彝、汉、白、苗通婚率非常高,有诗为证:安邦河上话斜阳,彝汉白苗一家亲。这与安邦河畔正月初一春节踏歌习俗是分不开的。

生活在这里的各个民族,互帮互助,互相取长补短,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形成当地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又一片和谐的独特民俗氛围。山与水的娟秀,花与草的艳茂,人与景的祥和、事与史的传说,是你不可错过的红色香柏场。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人物故事_传说历史故事

(作者系隆阳区瓦马乡安邦小学教师)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人物故事_传说历史故事

上一篇: 4个事实上都是谎言的知名历史传说:埃及艳后到现代其实是丑女!
下一篇: 全州青瑶峒神秘的皇帝古道,充满历史传说美丽神奇的地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