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全州青瑶峒神秘的皇帝古道,充满历史传说美丽神奇的地方

全州青瑶峒神秘的皇帝古道,充满历史传说美丽神奇的地方

全州青瑶峒神秘的皇帝古道,充满历史传说美丽神奇的地方在桂北全州县大西江天湖皇帝大殿,经八步岭、塘世界、古木洞、九龙山、桃花寨、平头寨,到大西江镇大石江村领旨头之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在桂北全州县大西江天湖皇帝大殿,经八步岭、塘世界、古木洞、九龙山、桃花寨、平头寨,到大西江镇大石江村领旨头之间有一条跨越崇山峻岭的古间道,民间称之为青瑶峒皇帝古道

相传这条皇帝古道名由因永历皇帝率领南明军队在全州抗清复明时,曾穿梭其间而来。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魅力大西江。在波光粼粼,烟霞浩渺,胜似蓬莱仙境的全州县大西江镇境内的天湖有一处水下文物奇观——皇帝大殿。

据史料记载:南明永历皇帝(1623—1662年)朱由榔,于清顺治三年(1646)在肇庆正式即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永历帝倚仗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大西”之余部李定国、孙可望和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之余部赫摇旗、李过及明朝旧臣等,在西南一带抵抗清军。南明与清军在全州反复争夺,抗清烽火曾在全州燃烧15年之久。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地形图

据考,永历皇帝曾设行宫于桂林知府署,他离开桂林来到全州指挥抗清是有缘由的。一是永历帝是流浪皇帝,他被清军四处追杀,桂林离清军驻地近,全州离清军远,他认为到全州会比在桂林要安全;二是到全州更便于指挥南明军队抗清,因为全州是广西北部门户。当时明朝人数最多的军队在湖广南部和西部,如果要把长江中游地区(现今的湖北和湖南)从清廷手中夺回来,那么,全州这里比往南的任何城市更有利于进攻;三是永历帝认为全州是他的福地,相传永历帝的父亲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的第七子,封地在衡州。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张献忠进军湖南时,朱由榔仓皇出逃,却在永州被大西军俘获,正在性命堪忧时,受到混入大西军中的全州黄沙关镇守总兵焦琏暗中保护,才得以死里逃生。在从湖南逃往肇庆途中,路过全州在龙岩寺休息时,曾在弥勒佛座前做过一梦。梦中佛祖对他说:“尔有十四年的江山,无忧!”因此他深信,福地会佑他(见《岭表纪年》卷一)。另据《桂林市志》载:南明永历元年(1647)正月二十二日永历帝到桂林,设行宫于知府署。二月十五日,清军屠列鳌部逼近阳朔,永历帝逃往全州,委瞿式耜为桂林留守。三月十一日,清兵数万攻桂林城,大学士瞿式耜与副将焦琏率部属拼死抵御,清军受挫,退返阳朔。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在刘承胤唆使下,迁入湖南武冈州,以岷王府为行宫。五月十四日,援桂的刘承胤部与焦琏部哗斗,大掠府城而去。清兵侦知,于同月二十五日反攻桂林。八月,孔有德进逼武冈,刘承胤欲挟持永历帝降清。不过,在刘母出面干预下,永历帝和少数朝臣带着宫眷匆忙出逃,从间道过八十山进入全州。十二月初三日,永历帝回桂林。由是可知,永历帝在全州坐镇指挥南明军队抗击清军有数月之久。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古木洞路段上的巨石上有先人留下的字迹,因年代久远多已风化,但有一个“天”字仍若隐若现。这块巨石上会不会是记载“天子”南明永历皇帝在全州开展反清复明的事呢?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上有皇帝大殿遗址的石阶。图片源自人民网广西视窗(刘耀华、盘今摄)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大西江八步岭古道风光

南明永历皇帝领导的抗清斗争,历时15年,其中前9年都在全州发生过数次激烈的战争。南明和满清数十万军队在全州的土地上反复厮杀,全州城屡战屡复,饱受战火蹂躏。尤其是发生在经全州长万两乡过大西江八十山这条通往新宁、武冈的军事间道上的兵家战事穿梭,“虎狼肆毒”,东突西窜,败兵劫掠,使得出白米的万乡也饥馑年荒,“十室九空”。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峥嵘而崔嵬

尽管永历皇帝在全州领导的南明抗清烽火如一颗流星闪烁而过,但却留下了不灭的陨痕。今天就让我们从大西江青瑶峒境内的万全里古道、广西大路、夷襄水古水道、皇帝古道等交汇点的瑶人古城大石江村开始,探寻这条穿梭在崇山峻岭间的皇帝古道,看看还有哪些历史沉积,兴许还会有一些其他发现!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大西江青瑶峒盆地地形图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青瑶峒万全里古道上的城门口。

大石江村在历史上曾是一座瑶人古城,十二姓瑶人曾在青瑶峒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昔日进入青瑶峒内的这座瑶人古城要经“探口”(今名龙水坦口)、“牛路口”、“石塔口”、“城门口”等城防关口,才能进入到大石江村这座瑶人古城。

相传城门口一带是青瑶峒内的风水宝地,登上城门口旁的凤凰山对青瑶峒盆地可一览无余。凤凰山有“凤凰望北斗”的风水。相传永历皇帝在青瑶峒反清复明时,曾登此山北望企盼恢复大明江山。柳宗元客居青瑶峒的钴鉧潭时也曾登上凤凰山向北远眺北斗七峰,远志抒怀,盼望早日北归。

城门口周围小山还葬有不少达官显贵。如附近的尺木山庄有清顺天府尹(类似今天的北京市长)蒋琦龄的父亲蒋啟敭(咸丰年间河道总督)的墓园。蒋啟敭的侄儿著有《尺木山樵杂著》并对这一带的山水风土进行了描述。凤凰山南侧地下曾挖掘出一石墓空穴,相传是杨再兴在青瑶峒自立为王时,生前预筑的陵墓。当地有杨再兴在青瑶峒建立小王国的传说。学者袁乘风在《农民起义领袖杨再兴考》中也说:青瑶峒八十里山是农民起义领袖杨再兴的迁居地。今青瑶峒八十里山关外的炎井口子旁的龟山山顶上,尚依稀可见杨再兴建聚义厅和拜将台的残痕。今龟山下的月塘村确实有日潭和月潭,民间称日潭为天子潭。相传杨再兴建王宫行营的大石江村确实也有“真龙桥”、“帝龙桥”、“护龙桥”、“城门口”、“狗王坪练兵场”、“九龙山”、“天子岭”等很不一般的地名。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登上青瑶峒万全里古道上城门口的凤凰山顶,可见“天开地闭”的青瑶峒——“山停水聚,半阴半阳,方成太极”。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瑶人古城城门口旁有状元山。唐国辉摄。

状元山位于大石江村旁的城门口,在现全大路与良田路交叉口的山顶叫做状元顶。相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客居于大西江的钴鉧潭,但从游者仍然不少。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也写到了学子们南来向柳宗元拜师求学的事,“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柳宗元经常陪同从游者及弟子到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行游,开化民智,当地人认为柳宗元行游过的这个地方会文运昌盛,便取此名为状元山和状元顶。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

如图:瑶人古城城门口旁有登科桥遗址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瑶人古城城门口旁有状元亭遗址。图为附近的迎客松。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旁的领旨头遗址

大西江镇至今仍流传着蒋锡周追随南明永历皇帝反清复明惨遭 “五马分尸”的故事。大西江村的蒋锡周,系明代天启七年(1627)丁卯科举人,任江西玉山县知县。他的祖辈在明朝中后期曾获得“一知府、四大夫、五知县”的功名。明亡后,他随明军南下到全州,追随南明永历皇帝反清复明。相传永历皇帝“奔据全(州)城,称帝大南门渔家洲,对江筑台拜将”时,给蒋锡周封了一个不小的官。南明永历皇帝曾带领他的部属驻扎于大石江村,并在村后的山头(今大西江镇政府和粮所所在地)向蒋锡周发布搞清圣旨。反清复明失败后,蒋锡周惨遭清廷“五马分尸”。大石江村蒋姓一族跟随蒋锡周反清复明,也作出重大牺牲,从其家谱记载的情况来看,当时男丁人口锐减。此后,大石江村因受蒋锡周参加反清复明的影响,村中人长时间内不为清廷所用,造成了人才断层。村里人为纪念永历皇帝向蒋锡周发布抗清圣旨这件事,称村后那个山头为“领旨头”。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大西江峡口村的唐從孟因参加蒋锡周在当地组织的反清复明斗争,最后被沉入了箕山下的古塘。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戚的蒋锡周不该带上表亲唐從孟走上反清复明的不归路。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旁的大石江村族文明发祥地一角的古民居。

南明永历皇帝曾带领他的部属驻扎于大石江村,并在村后的山头向蒋锡周发布搞清圣旨。1931年1月1日红七军总指挥部也设于此。当年红七军就宿营在大石江村中的六个大祠堂和桥头边“四家火炉”的大宅院里。1945年农历4月7日(公历4月29日)是日本天皇寿诞,驻地日军在大石江村的三房公堂给天皇举行“庆寿活动”。当地的抗日自卫队在大石江村组织了刺杀日军军官和汉奸唐帮樟的抗日活动。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旁的大石江村村族在神道祭神

这是南明永历皇帝到村后的山头向蒋锡周发布搞清圣旨的必经之地。当年这里有两棵老柏树,红七军过境大西江时,李明瑞总指挥曾在此演讲,宣讲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和政策,并承诺了打下江山后会回来看望大石江的村民蒋世银。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的大石江村桥头边的“四家火炉”民居。桥头边曾有一座风雨桥,名字取得够大的叫“真龙桥”,永历皇帝就是经过“真龙桥”向蒋锡周发布抗清圣旨的。

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旁的大石江村桥头边的“轿子门楼”。相传外出为官的学子在真龙桥前要落桥。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从大石江村穿村而过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的大石江村后的神庙归崇庙。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上的大石江村的神道。图为村民们在请神。

如今大石江村每年的正月初十至十二日,都要举行一次迎请庙王的“傩鬼头还愿”求平安的祭礼活动。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上位于大石江村后的瑶人祭坛大巫坛遗址。古时瑶人在此地前的打莺脚一带还建有古寨,名叫平头寨。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上位于大石江村后的古木洞。图中左边山是九龙山,右边山是金字岭,中间山是桃花寨。

图示中的“金字岭”形貌如方方正正的一个金字,山腰陡现一块平地是为福地,暗寓可坐江山。图示中的“九龙山”的九道山脊形态各异、连绵起伏,犹如九龙腾飞,暗示九五尊位。九龙山后可通天湖河谷盆地。在大西江当地相传,永历皇帝选取天湖河谷盆地指挥抗清,不仅因全州青瑶峒是明朝旧臣“六户”的属地,而且还与当地“天门开,地门闭”的风水学有关系。有风水民谣称:“好个大石江,门前坦平洋;头顶金字岭,脚踩桃花井;龙椅堂上坐,文案批奏章;洋塘笔架砚,佛山作印箱。”民谣以上述天然实体作比,形象说明大石江村前地貌有犹如帝王坐堂姿势,意为象征出显贵,意思是说大西江境内风水好,有天子岭,会出真命天子。永历皇帝选取的这天湖河谷盆地位于大西江河的源头,原称“河露”,意为雾露凝结为水汇流成河的地方,即河流的源头。大西江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四周群山环抱,河露之水自西从天上而来,称为“天门开”。全境所有河流向东汇聚峡口,数条龙脉东锁水口,众源归一,山停水聚,开口如关,藏风聚气,称为“地门闭”。永历皇帝认为“天门开”的河露源远流长,为风水宝地,可保南明江山永久,于是改“河露”为“天湖”。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旁的九龙山犹如九龙腾飞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上位于大石江村前的虎形山

虎形山的山势威态宛然一只猛虎睥睨天下,显示出无可抗拒的气势。

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旁的九龙山余脉下的天子岭

在大西江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桐油配火烧,荡平天子岭”的平瑶神话故事。故事说的是天子岭不停地上涨,瑶民对这一异相甚是惊愕。于是瑶人首领便召集各峒源的瑶民头领来破解异相,他们根据青瑶峒众源归一,龙蟠“九龙山”,方正“金字岭”,“九龙山”如帝王坐堂威态的自然神奇和“山脉”不断上涨的“异候”,认为青瑶峒“山停水聚,半阴半阳,方成太极”,是“天开地闭”的“龙脉”集结处,将天降大任,出真命天子。随后,瑶民们“顺应天意”在各峒源相继爆发起义。最后被朝廷所平息,并用“桐油配火烧”灭了“天子岭”的灵气,用铜钉钉死了青瑶峒内的所有龙脉,以免再出真命天子。

天子岭下又有钦差塘(亦名京差塘)的地名。“京差塘”地名,相传是当年的一位进峒要官粮的“京差”听说天子岭风水好,蒋大官人曾陪这位“京差”(即钦差大臣)到此地观光游览,地名由此而来。瑶人的《千家峒歌》也唱到了这回事。“京差进峒要官粮,蒋大官人发大兵,老少商量应变计,退居千家外山行。”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上位于大石江村后古木洞口的桃花寨。

桃花寨山顶有一亩见方的平地,上立有一古寨。因青瑶峒地方地理位置险要,历代官府都在各战略隘口屯兵设防。北宋时的《武经总要·前集卷二十一·兵家》记载曾在全州设峡口等七寨及横溪源等十六洞源路口御瑶,其中就有此地。相传桃花寨是风水宝地,此寨子下的西美邓家村有一口古井,名叫桃花井。当地有风水民谣称“谁若葬断桃花井,家有官帽十八顶。”桃花寨下的周家村的田洞里有块田就叫“木马丘”。“木马丘”地名缘于南明抗清失败后,清廷曾派军队追杀蒋锡周至周家之下的田垌。他无路可逃时,持木工用的木马陷入泮田,结果无法跳出而被抓获,清军就地将他进行“五马分尸”。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位于古木洞口子外的西边古道上的古石桥。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位于古木洞口子外的西边古道上的钉子路。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位于古木洞口子外右边的西美大岩,属于喀斯特地貌。

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旁位于古木洞口子外的西美大岩内有儒释道信徒立的庵堂。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位于古木洞口子外的西美大岩庵堂内供奉着诸神。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位于古木洞口子外左边的穿岩。青瑶峒内曾住过十二姓千家瑶人,千家峒故事传说曾说到这个穿岩。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位于古木洞口子外左边的穿岩洞口有怪石突兀的美丽景状。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皇帝古道旁位于古木洞口子外左边的穿岩洞口有块平整巨石,好像是已风化的字碑。

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的古木洞口。

古木洞口原名古桃洞口,地名因古木洞口有桃花寨而名。古木洞口因地理位置险要,历代官府都在这个战略隘口屯兵设防。北宋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前集卷二十一·兵家》曾写到这个古桃洞口及其附近的紫溪源口、横溪源口等,“皆夷獠出入路,尽以诸寨兵游徼,遣土丁弓弩手防扼之。”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古木洞内的顶(鼎)锅山奇石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古木洞内的顶(鼎)锅山西边就是八步岭的高台平地

在八步岭和越城岭东侧山麓,分布着横溪峡谷、紫溪源峡谷、古木洞峡谷、小源里峡谷、大源里峡谷,是溯溪、寻幽、探险的理想之地。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上的八步岭,群山逶迤。

八步岭位于全州大西江镇境,属越城岭山脉,南北走向,海拔1863.8米。从八步岭到天湖河谷盆地,有着江南华南一带面积最广的高原台地,平均海拔在1700米以上。这一带四季皆美景:春季绿草如茵,宛若置身塞北草原;夏季漫山黄花,灿若云霞;秋季衰草茫茫,一望无垠;冬季玉树琼枝,雾凇冰挂随处可见。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上的八步岭美丽如画。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

如图:皇帝古道上八步岭的高台平地有古田、古墓等先民生活留下的遗迹。

这一片广阔的高台平地土质肥沃,蕨类生长旺盛,是优质蕨巴粉产地,上世纪60年代曾给当地人渡过了生活难关。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上的八步岭奇石

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上的八步岭草原风光

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_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

如图:皇帝古道上的八步岭田垌巨石上的神秘文字。

历史传说_传说历史故事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护送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来桂林就藩的“六户”奉命屯兵青瑶峒的史料,其中这片天湖河谷盆地为军户江原的属地。

传说历史故事_历史传说_舞狮的来源和传说历史

如图:永历皇帝朱由榔在皇帝古道天湖周边地区“鼓篁动孑遗滥札粥(鬻)名器”,开展反清复明的史料记载。

来吧!朋友!

青瑶峒这条跨越在崇山峻岭间的皇帝古道,

其间如画的风景正等待着你去欣赏,

其间历史的沉积正等待着你去探寻和发现。

(续完)

(文中图片除笔者拍摄外,还采用了唐国辉、蒋满元、盘海波等人的部分图片,在此表示感谢!)

上一篇: 【永昌大地】隆阳瓦马香柏场的历史传说 / 朱加文(保山)
下一篇: 夷坚志(575)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