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该词语来源于唐章怀太子李贤的名作《黄台瓜辞》,全文为“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2016年,李嘉诚就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引用该句表示:香港今日各行各业有不同压力,相当困难,犹如黄台之瓜,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了。无论持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大家要为整个香港利益着想,不要伤害香港。12:08
2019年8月16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东方日报》等多家报纸都刊登了一则署名为“一个香港市民 李嘉诚”的广告声明,声明中写着“以爱之义 止息怒愤”,以此反对暴力。其中一款刊于《东方日报》A3版的全版广告引用他多次用以劝戒港人顾全大局的名句──“黄台之瓜 何堪再摘”。
李嘉诚的几层意思:
第一层,大家不要折腾了。
第二层,香港是秋后的老黄瓜了,拉秧瓜,不行了。
第三层,也可以理解为,对北京的牢骚,不要如武则天皇帝逼迫章怀太子李贤。
第四层,老李自己也是年命不久,没几天了,熟透的黄瓜。自怜之语。
[cp]兔主席:
李嘉诚在若干香港报纸全版刊登广告发了这么一句话:“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名义是“一个香港市民”。
立马很多人去搜典故。先附上: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八字来由,出自唐代李贤的诗《黄台瓜辞》。
全文是: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李贤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儿子,高宗死后,武则天为实现称帝之梦,所以连番逼害自己的儿子。之前李贤的兄长李弘已遭害,武则天欲再加害李贤,李贤临死前留下此《黄台瓜辞》名诗,他借此劝告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不要再对子女赶尽杀绝。
不过李贤最后还是被武则天逼令自杀而终。
这个黄台之瓜的典故李嘉诚在2016年引用。现在点评一下李嘉诚的这个表态:
1、我昨天已指出昨天他的表态:“最好的因、可成最恶的果。”是顾左右言他、和稀泥,是骑墙和两面。今天这个更糟糕。
2、“普通市民”身份意表面意思是谦卑,其实意思是我也就一普通群众,有事别老盯着我啊。我放下瓜出来冒个泡就很了不起了(我要吃瓜,别来烦我)。另外我发言就代表我自己,也不代表我的公司和家人。别去找他们。
3、“黄台之瓜”这个典故就不能用“最好的因最坏的果”去解释了。这个典故就是宫廷政治,因就是争权,就是恶的。那李嘉诚想针对谁、说什么呢?非常耐人寻味。他如果要和广大市民特别是香港青年对话,让大家听懂,那就应当说大白话,而不是一个在当代中国鲜为人知的唐代典故。因此可以看出:1)他的受众对象就不是广大市民。2)他不愿意发言表态,你想要的大白话支持特殊支持警察他说不出来。3)他引用的文寓意是另有所指。
4、中国文人大夫有个传统就是交换古人诗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涉及政治,自己不方便直接言说的时候。表达态度就赠个古诗或典故。对这些典故的理解又是有很大主观性,可以有不同说法的。所以借古人诗词典故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实现自我政治保护。这就是李嘉诚做的事。他不愿意表态,不得已要表态就塞你一句古诗。
5、李嘉诚引用的不是世人皆知的流行典故,而是唐代历史里的一个争权场景。他不是大知识分子,不可能通晓古代典故。那他看来喜欢唐代历史,记下了这个典故。他为什么喜欢唐代历史呢?是不是因为这是李家王朝?
6、有一个朋友一针见血的点评,一言蔽之:
——“大唐黄台摘瓜,是一个不姓李的女人,伙同一帮不姓李的男人,尝试削灭李氏千秋万代的利益。”[/cp]
新唐书
原文:
承天皇帝倓①,始王建宁。英毅有才略。善骑射。禄山乱,典亲兵,扈车驾。度渭,百姓遮道留太子②,太子使喻曰:“至尊播迁,吾可以违左右乎?”倓进说曰:“夫大孝莫若安社稷,殿下当募豪桀,趣河西,收牧马。今防边屯士不下十万,而光弼、子仪全军在河朔,与谋兴复,策之上者。”广平王③亦赞之,于是议定。太子北过渭,兵仗盐恶④,士气崩沮,日数十战。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太子或过时未食,倓辄涕泗不自胜,三军皆属目。至灵武,太子即帝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帝曰:“广平既冢嗣,安用元帅?”答曰:“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元帅,抚军也,莫宜于广平王。”帝从之,更诏倓典亲军,以李辅国为府司马。时张良娣有宠,与辅国交构,欲以动皇嗣者。倓忠謇,数为帝言之,由是为良娣、辅国所谮,妄曰:“倓恨不总兵,郁郁有异志。”帝惑偏语,赐倓死,俄悔悟。明年,广平王收二京,使李泌献捷。泌与帝雅素,从容语倓事,帝改容曰:“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己。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帝泣下曰:“事已尔,末耐何!”泌曰:“陛下尝闻《黄台瓜》乎?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陛下今一摘矣,慎无再!”帝愕然曰:“公安得是言?”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及即位,追赠倓齐王。大历三年,有诏以倓当艰难时,首定大谋,排众议,于中兴有功,乃进谥承天皇帝,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
[注]①李倓: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②太子: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李亨。③广平王:唐肃宗的长子,即代宗。④盐恶:犹“严恶”。
译文:
承天皇帝(李)使,开始被封为建宁王。英明果断有才略,善于骑射。安禄山叛乱,带领亲信士兵,护送玄宗。渡渭河时,百姓拦住道路要太子留下,太子派人告诉他们说:“皇帝流离迁徒,我可以离开他的身边吗?”李使进言说:“大孝莫过于安定天下,殿下应当招募豪杰,急赴河西,收求牧马。如今防边驻守的士兵不下十万,而李光弼、郭子仪的所有部队都在黄河以北,和他们谋划振兴恢复的大业,才是上策。”广平王也赞同他的计策,于是商议决定太子留下。太子北过渭水,兵器甲仗坏损,士气涣散,每天打几十仗。李俟带领着几百名英勇的骑兵,每当交战时,常常身先士卒,鲜血染红衣服(衣袖),也不告诉太子。太子有时过了吃饭时间没有吃饭,李使就痛哭不已,三军都敬佩地注视他。到了灵式,太子登上帝位,提议让李使担任天下兵马元帅,左右的人坚决请求让广平王担任。皇帝说:“广平王已经是太子了,哪里用得着当元帅?”回答说:“太子从君出征叫抚军,留守叫监国。现在的元帅,就是抚军,没有比广平王合适的。”皇帝听从了他们,改令李使掌管亲军,让李输国做府司马。当时张良娣受宠,与辅国勾结,想要借此动摇广平王嗣君的地位。李谈忠心正直,多次向皇帝揭发两人,因此被良娣、辅国诬陷,他们诬陷说:“李俊怨恨自己没能总握兵权,心里郁问有叛逆的图谋。”皇帝被谣言迷惑,赐李侦死,不久悔悟。第二年,广平王收复二京,派李泌向皇帝报捷。李泌与皇帝有旧交,闲谈时说起李使之事,皇帝伤感地说:“李俟在国家有难时确实出了大力,但因受小人挑拨离间,想要加害他的哥哥,我为国家着想,忍痛割爱才处理了他。”李泌说:“那时我在河西,知道这事的详情。广平王同兄弟非常和睦,至今谈到建宁王,还哭个不停。陛下的这些说法得自谗人之口。”皇帝流着眼泪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又有什么办法呢!”李泌说:“陛下曾经听过《黄台瓜》的歌辞吗? 歌中说:“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陛下如今已经摘了一个瓜了,小心不要再摘第二个瓜!”皇帝吃惊地说:“你为什么这样说?”这时候,广平王立下大功,也被皇后陷害,所以李泌趁机在回答时提到这事,广平王因此得以平安。等到广平王即位,追赠李侦为齐王。大历三年,下诏因为李谈在国家危难时,首先定下大计,排除众人异议,对于国家复兴有功,进封谥号承天皇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