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媒体曝光导游编八卦故事讲给游客,为什么他们“热衷”讲野史?|每日一问

媒体曝光导游编八卦故事讲给游客,为什么他们“热衷”讲野史?|每日一问

媒体曝光导游编八卦故事讲给游客,为什么他们“热衷”讲野史?|每日一问最近,央媒曝光了一些导游在讲解旅游景点时编造八卦故事的现象。这些导游以一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方式,将荒诞不经的传闻和离奇事件融入到介绍中。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

最近,央媒曝光了一些导游在讲解旅游景点时编造八卦故事的现象。这些导游以一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方式,将荒诞不经的传闻和离奇事件融入到介绍中。

许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导游会如此"热衷"地讲野史,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提供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腾讯新闻的答主就此问题背后的动机和原因进行了讨论。

腾讯新闻答主@浩然文史:关于导游为什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个事儿,最近上了热搜。比如有人在讲,这个秦始皇兵马俑的时候说,为什么没有女兵,她说因为秦代尊重女性,这个引来了很多的批评。有人问为什么导游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个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可能本身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它是一个吸引听众的手段。但是我想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看这个现象。

主流的观点包括网友的评论,都是在批评这个事情,当然批评也是应该的,但我觉得,我们可能要更加辩证的分场合分人的去看这个事情

导游,当然它是旅游这个行业衍生出来的一个服务。不同的旅游场景,对导游的要求其实也不一样。如果是去博物馆这种地方。它是一个教育和知识性很强的一个场所。我们去博物馆就是学知识的,那当然,你在这个地方对知识的准确度要求就比较高

如果我们去参观一个景区。我来这儿就是休闲娱乐放松的,那么他可能就想听点轻松的有趣的东西。

那么这是第1点,就是要分场合。

第2点,就是要分人。我们应该都有一个预期,导游他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老师。像我们是专业的研究历史的学者,当然我们对不管研究也好还是做科普也好,知识的准确度的要求就会很高。因为听众也信任,一看你是学者说的,他就觉得你说的是真的,你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你的身份。

但导游他毕竟不是学者。就好像兵马俑的那个导游。她说他认为这是体现了秦代尊重女性。当然她认为的不对,但她毕竟是个外行人,跟学者是不一样的,说错了道个歉以后改了就行了。

从这个事情衍生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还想到,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历史,我们该如何去讲述历史?那有人说,历史是严肃的,历史是务求准确的,以史为鉴,关照自身,这个当然是没错的,而且也是一直以来作为学者,我们对自己在业务上的要求。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历史只有这一种讲法吗?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很多导游编造各种的野史故事,这个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话,那么《三国演义》算什么?当然有人可能说《三国演义》是文学,那么《三国志平话》呢?《三国志平话》已经是一个很完善成熟的话本了,那么在它之前呢?千百年来大量的在酒馆,在茶楼里边说三国,说隋唐的那些说书先生们算不算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些东西我们今天统一都可以叫做市民文学或者民间文学,你从它里面涉及到的历史内容来说,它准确吗?显然不准确。为什么不准确?一方面有创作者能力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有吸引顾客吸引观众的逐利的目的在里头。

但是这些东西,你说它没有价值吗?我想显然是不能那么认为的。一方面普通人他就是有娱乐放松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在精英阶层看来不是那么的高雅,格调不是那么高,但在不跨越某些边界的前提下,注意是不跨越某些边界的前提下,我想他也应该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哪怕是不准确的历史,它毕竟也是一种历史的知识,现在我们往前看,一两千年中国的老百姓绝大多数获得历史知识的渠道,就是来自这些地方。

今天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这是真实的历史吗?这不是。但每个人都从中感受到了荡气回肠,看到了关二爷的忠义,然后千百年下来就成了中国人共同的一种道德认知,所以你不能说它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哪怕它最早的那个史实的本源,并不是真的,并不准确。

这又让我想到最近《长安三万里》,在洛阳遭到抵制的这个事儿。确实这个动漫当中的一些情节从历史上来讲它是不准确的,历史它也应该准确,但我想我们不应该把对这种准确性的追求变成一种偏执。

说回导游的这个事儿,我想以后呢,我们的导游也好,还有游客也好,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一个预期。在一个学习知识的场合,那应该要追求知识的准确,在一个放松休闲的场合,听个段子,听个故事,大家哈哈一乐,也是个挺好的事儿。有媒体评论这个事儿,说导游可以加上一句,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我觉得这个说法挺好,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预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解。毕竟谁活着都挺不容易的。

腾讯新闻答主@东林:因为讲“稗官野史”,可以避免跟游客起冲突。

你以为导游真的不懂名胜古迹的“前世今生”?

不,很多导游,特别是名胜古迹类景点景区的专职导游,其对古迹的了解或许比不上相关专业人士,但是对付一般游客富富有余,否则当初TA就很难入职;即使是那种带团的导游,由于同一条线路、同一个景点跑的次数太多,多多少少也能讲出个子午卯酉。

但这些相对专业的知识,只适合讲给比较懂行的人听;你要是讲给普通的游客听,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质疑甚至冲突——要知道,稗官野史、奇闻轶事的知晓度一般都超过了正史,也就是说以为野史即正史的人,远远比懂得真相的人要多。你这刚开口讲“董小宛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立马就有游客跳出来说”电视上说董小宛嫁给了顺治皇帝“;你说包青天没铡陈世美,人家说不定现场给你唱一段《铡美案》……每天这样整,你这导游还怎么当、团还怎么带?

再说了,导游的首要职责是服务游客,而不是宣讲知识、教育游客;大多数游客去名胜古迹的首要诉求是玩乐散心,而不是学习知识——你要真想学习,那干嘛要跟着导游呢?

当然,导游讲稗官野史,也可能会引发异议,问题是异议者是少数,且大概率还会自重身份不会现场硬怼。的是有趣,部分学了点历史知识的人还能从导游的“无知”中获得某种优越感,这种负面认同对导游来说也不是坏事。

综上,导游说“野史”更多是工作所需,不必苛责。

【每日一问】

媒体曝光导游编八卦故事讲给游客,为什么他们“热衷”讲野史?

上一篇: 为什么历史学家研究的问题看起来很细碎?
下一篇: 《历史中国书系》(套装全9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