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漫谈史官的变迁,从地位崇高的“神的使者”到冷门闲职

漫谈史官的变迁,从地位崇高的“神的使者”到冷门闲职

漫谈史官的变迁,从地位崇高的“神的使者”到冷门闲职在我国古代的国家机构中,有一个官职非常古老,国家成立之初就存在了,它就是史官。而说到这个史官,有一个人我们非常熟悉,他是就是撰写《史记》的司马迁。

史官会不会造假_史官被杀三代_史官

在我国古代的国家机构中,有一个官职非常古老,国家成立之初就存在了,它就是史官

而说到这个史官,有一个人我们非常熟悉,他是就是撰写《史记》的司马迁。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史官很有名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杀齐君,史官因为如实写下“崔杼弑其君”而被杀,他的两个弟弟也坚持如实记写,结果还是被杀;第三个弟弟毫不畏惧,依然坚持秉笔直书,崔杼无奈才作罢。令人震惊的是,替补人员也做好准备,另外一个史官也拿着竹简准备去记写,后来知道已经写成,才返回家中。史官们这份执着和视死如归的勇气,着实让我们敬佩,即便是冷血屠刀也为之退避。

史官被杀三代_史官会不会造假_史官

根据甲骨文和先秦文献研究发现,史的本意是“使”的意思,史官是神的使者,它最早的职责是占卜祭祀。在那个神权至上的时代,史官是上帝和君主之间沟通的中间人,凡是军国大事都要请示上帝,就占卜一卦;而为了向上帝表达敬意,就祭祀一番。而为了占卜和祭祀,就需要记事和保管典籍,因此史官也承担了文化的职能。

在夏商时期,史官的权力很大的,连君主都对史官毕恭毕敬,国家的大小事务都要通过他们向神请示才能决断。他们通常都充当君主的老师,或军队的首领,商代的伊尹、甘盘、傅说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史官们把记载国事看得非常神圣,他们认为这是对神的意志检验和治国得失的总结,是国家的法宝。当国家改朝换代,史官们是抱着珍藏的典册投奔新王朝的。

到了西周时期,生产力有了提高,神权受到冲击,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史官地位的下降。史官只是文化宗教首脑,不再参与国家军政大事的决策,这个任务交由公卿、士大夫来完成。

史官被杀三代_史官会不会造假_史官

春秋时期,史官有了明确的分工,太史负责历法和记载国事,太祝负责祭祀,太卜负责占卜,内史掌管策命和记载周王的言论,御史负责保管档案。值得一提的是,史官们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君主的善恶是非,都直书不讳,他们视此为天职,甚至愿意为之献出生命,可以看文章开头那个故事。

因为世代相袭的秉笔直书的史官,对神圣的皇权是一种威胁,所以秦汉时期,为了加强皇权的需要,对神权进一步打压,史官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汉武帝举行盛大的封禅仪式,居然不允许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参加,这让司马谈发愤而死;而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解而惨遭宫刑。而且史官们身上的神职光环被剥离干净,太史令也成为太常的属官,职责也仅剩掌管天文历法一项。

史官会不会造假_史官被杀三代_史官

隋唐时期实行立三省六部制,史官们职责并入到了礼部,六部里面礼部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闲署,礼部下面的掌管祭祀的祠部,被称为“冰厅”。而且自秦汉之后,史官们发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史记》曾一度被作为“谤书”,而且自《史记》之后,朝廷对写史越来越严格,不允许私人写史,班固在写《汉书》的过程中就被举报,立即被抓起来,后查明对皇家没有丝毫损害才放出的。

综上所述,史官是一个很古老的官职,在神权政治时代,史官不仅是文化宗教的首领,而且还掌握着军政司法外事大权,后面许多职务也是从史官中分化出来的。从文化角度来看,史官对文化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从最初的记事,到最初的典籍撰写,再到文化典籍的整理保藏,史官们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上一篇: 中国历史启蒙故事|一梦五千年:鹏鹏做了一个梦
下一篇: 史官记录的真实性怎么样?如果真实,他们为何如此坚守自己的信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