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明实录》的定位 二、《明实录》的研究状况 三、《明实录》研究的前景 **章《明实录》的国史地位 **节明代“国史”《明实录》 一、明
绪论 一、《明实录》的定位 二、《明实录》的研究状况 三、《明实录》研究的前景 **章 《明实录》的国史地位 **节 明代“国史”《明实录》 一、明代的国史概念 二、皇权强化与《明实录》“国史”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国史《明实录》与明代政治斗争 一、君主对《明实录》的政治布局 二、史臣对《明实录》的政治盘算 三、朋党对《明实录》的政治利用 第三节 国史《明实录》与明代史学生态 一、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 二、实录秘藏与野史蔓延 三、《明实录》外传对野史的** 第二章 《明实录》的学术渊源 **节 从档案、起居注、日历到实录:实录的史料渊源 一、起居注与实录的“亲缘”关系 二、时政纪、日历与实录的“血缘”关系 三、明代列朝实录更多地取自原始档案和一手材料 第二节 实录体的流变与《明实录》的特点 一、实录的产生与发展 二、集实录之大成:《明实录》的特点 第三章 明代史馆:《明实录》的修纂机构 **节 明代史馆的基本面貌 一、史馆与翰林院及内阁的关系 二、史馆的设置地点 三、史馆的内部构成 第二节 明代史馆的管理制度 一、人事及纂修制度 二、供给、门卫、考勤及奖励制度 第三节 明代史馆的分工与运作 一、监修、总裁及纂修 二、稽考、校正、催纂、誊录、收掌及吏匠 第四章 明代列朝实录的修纂过程” **节 《太祖实录》的三次修纂 一、建文初修 二、朱棣再修” 三、朱棣三修 四、附于《太祖实录》后的建文史录问题 第二节 《太宗实录》、《仁宗实录》的并行修纂 第三节 宣宗、英宗、宪宗、孝宗实录的修纂 一、《宣宗实录》 二、《英宗实录》 三、《宪宗实录》 四、《孝宗实录》 第四节 武宗、睿宗、世宗、穆宗实录的修纂 一、《武宗实录》 二、《献皇帝实录》 三、《世宗实录》 四、《穆宗实录》 第五节 神宗、光宗、熹宗诸朝实录 一、《神宗实录》 二、《光宗实录》及其改修 三、《熹宗实录》 第六节 崇祯实录与南明诸朝实录 一、崇祯实录 二、南明诸朝实录的修纂 第五章 明代列朝实录的修纂人员 **节 变动频繁的《太祖实录》的修纂者 一、建文朝的初修者 二、永乐朝再修作者 三、永乐朝的三修者 第二节 以“三杨”为核心的太宗、仁宗及宣宗实录的修纂者 一、合二而一的太宗及仁宗两朝实录的修纂者 二、《宣宗实录》的纂修者 第三节 处境艰难的英宗、宪宗及孝宗实录的修纂者 一、阴影笼罩下的《英宗实录》的修纂者 二、如履薄冰的《宪宗实录》的修纂者 三、阉宦干预下的《孝宗实录》的修纂者 第四节 从费宏到张居正——武宗、睿宗、世宗、穆宗实录的修纂者 一、《武宗实录》的修纂者 二、《献皇帝实录》的修纂者 三、《世宗实录》的修纂者 四、《穆宗实录》的修纂者 第五节 费尽考索的神宗、光宗及熹宗实录的修纂者 一、《神宗实录》的修纂者 二、《光宗实录》的两拨修纂者 三、《熹宗实录》的修纂者 第六章 《明实录》的修纂程序 **节 盖棺定论与实录修纂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道程序:下诏修史与组织人力 第三节 第二道程序:发金匮之藏与搜访史料 第四节 第三道程序:开馆修纂与史官分工 第五节 第四道程序:实录修毕与进呈仪式 第六节 第五道程序:赏赐升擢 第七章 《明实录》的体例与主题 **节 《明实录》的结构与体例 一、修纂凡例 二、内容取舍的标准之一 二、内容取舍的标准之二 第二节 《明实录》的写作体例与行文风格 第三节 《明实录》的史学主题 一、一以贯之的政治鉴戒 二、史料处理的求变求新 三、间杂曲笔的据实直书 第八章 明代列朝实录的版本与收藏 **节 明政府所收藏的几个抄本 一、正、副两本格局的形成 二、新正本的产生与旧正本的焚毁 三、内府旧本的替代品——御览小型本 四、大本——内府旧本的复原本 五、明政府四本的销毁 第二节 现存《明实录》的重要版本 一、馆本系统 二、抱本系统 三、广本 第三节 现存《明实录》的其他版本 一、官方藏本 二、私人藏本 三、学术机构藏本 第九章 得失之间:《明实录》的价值与缺陷 **节 《明实录》在史源学上的意义 一、《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渊海 二、史源对史流的校正作用 第二节 《明实录》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第三节 《明实录》史料价值及其开发 第四节 《明实录》的曲笔与体例之失 一、有意之误:《明实录》的曲笔及其限度 二、无意之误:《明实录》内容及体例之失 三、众说纷纭评实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史籍 二、著作 三、论文 后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