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丨上善若水的智慧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丨上善若水的智慧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丨上善若水的智慧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万事万物遵循着怎样的法则?人应该怎样存在于天地之间?亘古以来,东西方先哲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着关于万物本原和存在的奥秘,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函谷关,中国哲学鼻祖老子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万事万物遵循着怎样的法则?人应该怎样存在于天地之间?亘古以来,东西方先哲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着关于万物本原和存在的奥秘,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函谷关,中国哲学鼻祖老子,浓缩了自己一生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以五千余言道德之意,给出了极富东方智慧的解答。

道德经》作为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被翻译成近百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型,成为翻译语言种类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中国文化典籍。典籍如海,读者如舟。老子一生博览群书,在典籍中求问先贤,在思辨中追寻大道,集先贤智慧于大成,传根本智慧于后世。一起在《道德经》中感受老子的大智慧和大胸襟!

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_典籍的拼音_典籍

对于今天的许多读者来说,《道德经》给人的第一感受大概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全文五千多字,言简而意味深长,质朴而充满哲理,玄妙而顺理成章。虽然“玄之又玄”,但《道德经》里的诸多思想,至今仍是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智慧。

节目中的老子,少年时期善于发问,青年时期勤于读书,壮年时期精于思考,老师商容先生教诲他,应当把这股求知的欲望,转化为为世间众生求大道、求智慧的志愿。学成后,老子入守藏室为吏,这段守护典籍、努力为学的经历,极为动人。古圣先贤留下的众多典籍,让青年老子大开眼界,狂喜不已,他形容这是一种“鼠入谷仓的感觉”,打开史书,帝尧和商汤顿时在他的眼前“活”了起来。老子说:“在典籍面前,我感觉自己很渺小。日月交替,世事变迁,这些典籍不动、不改,像千年不老的智者,等着我来求问。”

典籍_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_典籍的拼音

从求书若渴的老子身上,更为深刻地理解今天的我们为何要守护典籍、参悟典籍、传承典籍。就如节目中太史和老子的对话中所说:“典籍如灯,可照亮世人,我要为文明的传续,守住一盏灯火。”

戏剧的结尾,当老年老子于风雨交加中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从他的身影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追寻大道的决心,也能聆听到薪火相传的呼唤——许多我们如今早已看不到的典籍,老子可能都读过,他更新和延续了那些珍贵的华夏文明。而在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要让“典籍之灯”长燃,让大道生生不息,让文明继往开来。

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_典籍的拼音_典籍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老子悟道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中华民族融汇了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也为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打开了一扇思考宇宙万物追寻幸福生活的大门。老子超凡无穷的智慧,已然化作中华文化丰沃的土壤,涵养后世,利益众生。

经典语录节选: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德经·第八十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上一篇: 典籍里的中国 (套装共20册)
下一篇: anaku满文打字练习程序V1.0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