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平记忆
篇首语:乐平,地处吴头楚尾,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繁衍。古属番邑,曾隶九江、豫章两郡,隋唐以降,均为饶州望县。灵帝光和元年置乐平县,此后三易县名、四迁县治,唐中和三年,县治迁于花靥镇复名乐平。在近两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乐平素以“文章节义”享誉江右,尤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彪炳千秋。为全面展示乐平历史人文魅力,再现乐平独特地域风貌,特开设《乐平记忆》专栏陆续刊文介绍,以飨读者。今天刊登的是第三十八篇“《夷坚志》记洪迈足涉‘吾乡’”。
《夷坚志》记洪迈足涉“吾乡”
《夷坚志》是南宋乐平风节名臣洪皓季子洪迈(1123—1202),写的一部文言志怪集,该书堪称宋代志怪小说发展的高峰。洪迈是宋代极享盛名的学者,自幼聪敏异常,博览群书,过目成诵 ;他为官清正廉明,仕至端明殿学士,卒谥文敏。洪迈一生著作极丰,代表作是《容斋随笔》和《夷坚志》。《夷坚志》有一志、二志、三志、四志,总数达 420 卷,所收故事当在五千篇以上,可谓卷帙浩繁。绝大部分篇幅记述了鬼神怪异之事,同时还记载了不少宋人轶事,当时人物的诗文,以及社会习俗风尚。
《夷坚志》这部著作一问世,立即引起当时的学者、文人的重视。陆游看了此书后,十分兴奋,写了《题〈夷坚志〉后》一诗,称赞此书“笔近反离骚,书非支诺皋。岂惟堪补史,端足擅文豪。驰骋空凡马,从容立断鳌。陋儒哪得议,汝辈亦徒劳”。陆游认为,《夷坚志》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作者足以在文坛称豪。
洪迈长期在赣浙闽等地做官,每到一处,都要了解当地山川地理、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搜集当地奇闻逸事,甚至要亲自调查。对客人来谈之所见所闻,择其佳者,便录记下来。
而乐平作为洪迈的故里,家乡乐平的一些人和事势必录入《夷坚志》一书,其书中写乐平的事和人的有 27 篇。
例如《洪州通判》,写了一个下农村办公务的乐平人李宾王,即李利用,乾隆《乐平县志》载,“李利用,字宾王,仕至广东运使”,是与洪皓同榜的乐平籍进士,所以,洪迈称之为“乡人”:
乡人李宾王绍兴二年知新淦县,从宣抚使入境,躬至村墟督赋。其仆梦主人归,剑挝传呼曰:“洪州通判来!”且以告母。李公至,妻言其事,李笑曰:“孤寒如是,方大军络绎过县,幸不以乏兴为罪,得供给粮饷足矣。别乘所望也”……
写乐平人李南金(《乐平县志》载 :“李南金,字晋卿,仕至光化军教授”,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较洪迈晚 17 年中进士)的有两篇,《夷坚志》卷五《李南金》:
乐平士人李南金,绍兴二十七年登科,才唱名,归旅舍,梦二女执板歌词以侑酒。曰 :‘君是园中杨柳,能得几时青,趁金明春光尚好,尊酒赏闲情。它年归去强山阴处,一枕晓霞清’……
卷十五还有一篇《宣城冤梦》,也是写李南金的事。
还有一些写当时普通百姓的人和事。如《无颏鬼》:
吾乡白石村民为人织纱,于十里外负机轴夜归。月正明,一人来曰 :“吾胆怯多畏,闻此地有鬼物夜出,愿得俱行。”村民许之。其人曰 :“脱有所睹,何以为计?”曰 :“我见之当击以轴,腰下插大镰刀亦可镣也。”其人竦然行……
这里洪迈讲的“吾乡白石村”,即今距洪迈家乡洪源村不远的临港镇中堡村,《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述“原名白石”。
还有《童银匠》:
乐平桐林市童银者,为德兴张舍人宅打银。每夕工作,有妇人二十余岁,容貌可观,携酒肴出共饮,饮罢则共寝,天将晓乃去。凡所持器皿,皆出主人翁家,疑为侍婢也,不敢却,亦不敢言……
再看《许德和麦》:
乐平明(洺)口人许德和,闻城下米麦价高,令干仆董德押一船出粜。既至,而价复增,德用沙砾拌和与人,每一石又赢五升。不数日,货尽,载钱回。甫及家,天气正好晴,或变阴暗,雷风掀其身于田畈间,即时震死……
还有一篇直接写他的家乡“乡里洪源”的《董染工》:
乡里洪源董氏子,家本染工,独好罗取飞禽,得而破其脑,串以竹归。则焚稻秆丛茆,燃其毛羽净尽,乃持货之。平生所杀不可计,老而得奇疾……
其余一些篇目如,《邹益梦》《笋毒》《洪粹中》《鱼陂疠鬼》《全师秽迹》《何冲水斗》《朱氏乳媪》《钱为鼠鸣》《沈仲坠崖》《吴氏迎妇》等等,这些故事都发生在乐平。洪迈在 27 篇写乐平事和人的文章中,有时写“吾乡人某某某”,或写“乡人(及乡里)”“乐平(或乐平人)”“族人(或予叔父家)”等等。如“饶州乐平县白石村民董白额者……”《无颏鬼》开篇写道 :“吾乡白石村民为人织纱……”“乡里洪源董氏父子,家本染工……”“乡人董璞,宣和四年为南安军上犹丞”“乡人董彦明,二十余岁未有子……”等等。
再从文中的地名看,如《鱼陂疠鬼》故事,发生在吴口市鱼陂畈,即今浯口镇鱼陂畈 ;《许德和麦》故事发生在明口市,即今名口镇,此镇今人大都姓许。《刘十九郎》“叱令负担,经由数村疃,历洪源(洪岩)、石村(下石村)、何冲”。这些村坊,均为小山村,洪迈对乡里何其熟悉啊!
洪迈在朝为官时,曾当面告诉皇帝其家乡乐平的特产、美食,如郭子章的《豫章诗话》所载,洪迈参加皇帝的“寿皇宴,因谈肴核,上问容斋,卿乡里所产?容斋,饶州乐平人,对曰 :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洪迈在光宗绍熙二年(1191)告老回乡,《乐平历代名人传》述,“洪迈辞官后,曾回到故乡乐平生活过一段时间”,且目睹了绍熙癸丑年(1193)乐平东北乡旱灾闹饥荒的情况,如《容斋三笔》卷六就有一则《蕨萁养人》,其中就记录了 :
历居山在乐平……山出蕨萁。……绍熙癸丑,村民无食,争往取其根。
▲洪迈“送君”(杨简)图
告老回乡后的第四年(1194),乐平知县杨简奉调任国子博士,洪迈还有一首《送杨简迁国子博士》五言诗,也记述了当时的灾情 :
杨君解墨绶,去作国子师。
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
曩岁天旱苦,赤地无余遗。
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
采薇有时尽,讵能救工饥。
慨然顾自任,舍我将告谁。
昧爽出厅事,日暮忘旋归。
大家贮陈粟,出粜不敢迟。
偷儿纷狗鼠,锄治如平时。
一意摩手抚,如子得母慈。
明年麰麦登,比屋无流移。
史牒载循吏,于今亲见之。
我亦受一廛,惜哉轻语离。
桥山未迄役,酌饯疏酒卮。
聊述路人颂,持作送君诗。
由此可证,此几年间,洪迈在乐平,目睹了“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曩岁天旱苦,赤地无余遗。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的惨状,又眼见乐平“路人”(百姓)感恩杨知县救灾之功,依依不舍“送君”(杨简)时的场面,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