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的典籍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文化,
历史成就在古代没有先进的设备来记录
就会找可以记录保存的载体来记录
我国古代典籍的载体主要有
简册、帛书、纸写本、刻印本、石刻书籍
简 册:
简册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材料,多用竹或木制成,简是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简册”也称“简策”。始于西周时期,流行于春秋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就与此有关。到了南北朝时代,简册才基本绝迹。
古文经——汉武帝时在孔子故居的墙壁发现的,战国竹简,记录儒家古文经典。
汲冢古书——晋武帝时出土于河南魏襄王墓,战国竹简,有《穆天子传》、《竹书记年》等。
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年,山东临沂,西汉竹简,包括《尉缭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书。
帛 书:
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马王堆汉墓帛书——1973年出土,有《老子》、《易经》、《战国策》等。
纸 写 本:
在东汉出现纸写本。在纸写本文献盛行时期,抄书成为风尚,如隋炀帝曾在洛阳令人抄书8.9 万卷。初期的纸写本文献用黄檗汁染过的黄纸为书写材料,卷面用墨画栏,多张纸粘连成一卷,一端用竹木作轴,轴两端用琉璃、象牙、紫檀等镶嵌,称为“卷轴装”。
《三国志》——手写残卷,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三国志》。
敦煌遗书——1900年发现于莫高窟藏经洞,共6万余卷,包括从五代十国时期到宋代的手写经卷,广涉经史子集各个领域,文献价值倾城倾国,产生了“敦煌学”。
刻 印 本:
利用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技术刻印的书籍,出现于唐代。唐代的《金刚经》和《陀罗尼经咒》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刻印本书籍,《金刚经》发现于敦煌,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
石刻:
石刻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书体为秦大篆,历代评价甚高。它结构和谐,隽美秀丽,被视为大篆“经典”之极品。其年代唐代人以为是周文王或周宣王时,宋人提出是秦始皇以前之物。最早的石刻医学论著《褚氏遗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