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神童##课本第一诗##反武斗士#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义乌人士,他头上的标签很多,身世充满了传奇。
壮士发冲冠(壮士发冲冠的古诗)
古时候的义乌人,以彪悍著称,戚家军正是招入了义乌兵,才真正开始成为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铁军。
而更早之前的明朝,七岁写出《咏鹅》的才子骆宾王,为恢复李唐江山,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失败后,生死未卜。有传说,被乱军所杀,也有说遁入空门。
不论结局如何,清朝陈熙晋用“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寥寥数语,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细想一下,我们对初唐四杰的诗歌了解得并不多。对许多人来说,骆宾王“最出名”的诗是他七岁时候写的《咏鹅》,也是小学课本里学的第一首古诗。
这首白描诗通俗易懂,鲜活生动,充满童趣作为幼儿的启蒙古诗顺理成章。
骆宾王之所以被称为神童,这首看似稚嫩的小诗,细细品,会发现其中动静相间,声色相辅,即便未曾见过大鹅,脑海中也能浮现出水波之上的灵动。
之前在写虞世南的《蝉》鸣一文中,提到过唐朝三首关于蝉的绝唱,其一就有骆宾王的《咏蝉》。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身在狱中,环境的压抑,官场的不得志,言论受到压制,老骆的人生一片混沌。但在末尾,他还是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无论前路如何艰难,也要像蝉一样高声鸣唱!
除了咏鹅,人们读到最多的一首应该就是《于易水送人》。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图片来自网络
送别诗,一般都会写清楚送的是谁,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武判官归京。
但骆宾王的这篇,送的谁,他没说,但文章荆轲刺秦的典故,已经可以清楚的知道,送别的必然是肝胆相照,志同道合的志士。这次送别,是壮士赴死前的诀别,是生离死别。人物信息是机密,自然不便透露。
一方出发,便义无反顾,绝不回头。作者把荡气回肠的义无反顾,抑郁难申的悲愤,都写进了最后两句。
公元684年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结局成迷。
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走向市井,展现出更高的格调,一扫文坛颓废之势,视野开阔,文风清新,开创了诗坛的新气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