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汗青·杨山岭
近代一些文史“大师”们一直在调侃太祖杀牛在钟离。自明嘉靖皇帝不认江南句容是他的先祖生活过的地方,放任私乘野录臆断明太祖的生世祖籍,给近现代借历史标新立异的人们留下了作践正典经史的文字资料。搬抄《龙兴慈记》和《鸿猷录》中说明太祖朱元璋少小时候因家贫到富家帮工放牛却杀牛充饥的传奇故事置放在今安徽凤阳地方,已经成为众多文说朱元璋少年故事的唯一。在人们反复咀嚼这千篇一律的再生神话传说时,却少有人知道,太祖杀牛的原生神话,出在宿北山岭重迭的偏远山村。出自明嘉靖朝的野史被反复讹传,硬生生让四百年前的盱眙地方造出一块生下真龙天子朱元璋的圣地即今安徽明光地方神话,这伪史经近现代一些个史学家的文笔运作,再生的神话似乎变作了真正的历史,粉饰的伪史曲掩了明太祖朱元璋原本是宿北山村农民的儿子这一原生神话。
野史《鸿猷录》是明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由西曹吏高岱撰写的一部纪事体书作,计十六卷。这部私乘之作多被近现代文史大家引用文说明史。吴晗先生首引此书中故事在他的《朱元璋传》里说事。今安徽明光山二郎庙诞生太祖亦出于此。由李学勤和吕文郁两位大师主编的《四库大辞典》对《鸿猷录》的书注说明是这样的:“《鸿猷录》,明高岱撰。高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时西曹吏。他认为,一个人既身通仕籍,就应知时政。但当时历代实录秘不可得见,于是广泛搜集先代臣僚的记述、传志、书疏案牍等,并加以考订,撰写成《鸿猷录》十六卷。”笔者在此引摘《四库大辞典》对《鸿猷录》的简明书注,目的是向大家介绍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明实录》是普通社会人群谁也“不得见”的圣物,不读知《明太祖实录》里文说太祖历史的原始资料,就难能明了朱元璋说祖在句容,爷驻泗州,生父游移江湖是骗人的假话。《明史》经满清王朝前后历百年成书,同样是深藏皇宫,也就是说,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前,人们是读不到一直私藏皇室宫廷的《明实录》和《明史》的。辛亥革命胜利后,得史学先贤努力,记载着大明三百年国朝历史的文献资料移出皇宫并刊发天下使之“变身万千”,让国民得读,但是,这一过程是漫长的——我们国家政府在一九五六年提出整理出版被历代定为国之正典经史二十四史,得伟大先后二次批复认同,由吴晗和范文澜主持,中华书局负责点校勘修刊发,这一工程,至一九七八年二十五史(连《清史稿》)版发全国,历时二十二年。在其间,吴晗先生利用自己的优越条件,在一九六五年不听中央政府主要领导的规劝,抢先在全国范围里出版发行了他的《朱元璋传》。
吴晗,幼年有神童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得顾颉刚和胡适先生的赏识和保荐,在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到国立清华大学专攻明史,解放后任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会会长,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他较之他人,于史学资料,是首先占有使用的。但是,他作传朱元璋,却没有遵循忠诚于正史不尚虚诬的作文原则,特别是对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岁之前的生身历史介绍,是含糊而不认真的。对太祖少年故事的梗概线条是以稗官野录为经,而对《明实录》和《明史》中有关太祖的生世文字却多从略不用。先生以正史资料为纬去辅说闬里之闻,他首开逆反正统述史之成规,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生世历史上,引万千读者入歧途,进迷局,此责当不能推。
我们在《考证》中开宗明义的说到,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濠之钟离”无论其生之于斯与否,那里都是他的故乡。但是,那里只能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因为他和马秀英在那块地方龙凤合祥;他在那块地方盘踞些年月后,蓄力而腾飞过江,变王为皇,这是谁都不能置否的历史事实。对于生他养他十七年的宿州这块古沼泽地,对于宿州是他的父母的桑梓之邦这一史实,我认为吴晗先生是知道的,因为史料证明,我国政府校勘二十四史,吴晗是提倡并身负此责的史学专家,兼是国家文化部的主政官员,更主要的是,他是国内最先占有和翻查辛亥革命胜利后从皇宫中移送到国家文史档案库里的诸如《明实录》和满清王朝编撰的《明史》的少数史学大家之一。遗憾的是,他不遵史作文——太祖身世本在明初就是明存争议的事实,为护佑祖根,太祖不惜血杀至爱亲朋和为他打江山的功臣战友;《明实录》和《明史》里都有清楚的文字正说“濠之钟离”和“徐宿二州”是太祖高皇帝的故乡,为此元朝军兵为捕捉朱元璋而“按谶索之”,可吴晗先生却在作文《朱元璋传》时,执意把太祖定位在钟离太平乡,更重要的一点是,为此他借野史中的神化传说,把朱元璋杀牛的神话故事借王文录的《龙兴慈记》书定在濠州钟离地方——“同看牛的周德兴、汤和、徐达许多孩子也都嘴馋起来。……猛然间元璋一喊有了,大家齐声说什么?元璋笑着说,现放着肉不吃,真是呆鸟!大家还不明白。元璋也不再说话,牵过一条花白小牛娃,放牛绳捆住前后腿,周德兴看了,赶紧抄着砍柴斧子,当头就是一斧。汤和、徐达也来帮忙剥皮割肉。别的孩子们拣烂柴树叶子,就地生起来火来……”《朱元璋传》P23
依吴先生《朱元璋传》说太祖少小时放牛杀牛故事,那汤和、周德兴和徐达是同伙密友,是在一山放牛使坏的伙伴,然史实却非此。见《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徐达》中文载:“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这段话的意思是,徐达是濠州人,出自农民家庭。从小就有很大的志向,身体魁梧,办事干炼果断。在朱元璋二十六岁那年已经成为郭子兴造反部队头头的时候,二十二岁的徐达到朱元璋那里投伍当兵,一见面,他们就聊得很投机,感觉很投脾味。——以文字断,徐达此前并不认识朱元璋。“一见语合”而非“同里闬”,更没有“两小无猜,共同使坏”的亲近。
以太祖十七岁父死自入皇觉寺为僧说,太祖杀牛当在十五至十七
岁间。而史说徐达小太祖四岁,太祖杀牛时徐达是十岁左右童稚小儿。
如太祖杀牛在十二至十五岁间,徐达怎帮太祖杀牛剥皮?原本私乘野
录,经由吴晗先生笔端运作,变成板镂的历史;依吴晗先生在二十世
纪六十年代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出自先生笔下的神化传说,旋即成为
信史。透视其本,实传讹也。
作者:赵汗青,名先杰,配字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媒体人、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1992年起:先后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美国麓鹿出版社华文版副总编、《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辑。
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
宿州市党史研究员、市侨联常委、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