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
司马迁学习刻苦,一遍放羊一遍读书。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他的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司马迁十六七岁时到长安投靠父亲,太史令是掌管长安图书馆的职位,司马迁因此有机会阅读大量皇家典藏,在长安的几年里陪父亲整理典章、历法、天文,又如饥似渴的阅览百家之言。
司马迁的父亲指示他到全国各地游历,探访古迹遗址,收集奇闻轶事。从20岁起,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开始到全国各地游历。这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
从南郡渡江之后,司马迁来到了湖南长沙北面的汨罗江。汨罗江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自沉的地方。司马迁感到,屈原虽然早已葬身鱼腹,可在人们的心中,他永远活着!
司马迁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司马迁具备写作的能力,又有写作的素材,因此早早就开始写作了。
司马迁子承父业,父亲司马谈在临死之前将家族的使命和自己的遗愿都托付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接着编写自己的论著。
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 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公元前104年的时候,司马迁就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了。
但是不幸的是,在公元前98年的时候,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对此非常的生气。司马迁为李陵解释求情,李陵投降匈奴的罪名被“坐实”之后,司马迁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受到了宫刑的处罚。
司马迁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在狱中,司马迁仍坚持写作《史记》。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为止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着作《史记》。
司马迁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但他从小坚持到死去的信念就是不轻易放弃,不论是在风吹雨打中周游各地收集材料还是被处以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巨著《史记》,每一件事都体现了他的坚毅和勇敢。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公元前87年,司马迁逝世。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终年56岁。对于司马迁的死因,因史料无明确记载,至今仍为未解之谜。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故乡——韩城市芝川镇东南的高岗上,依据山岭的天然地形,建成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司马迁祠和墓。
司马迁在历史上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创作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篇章。对我国的历史,自西汉止,做了公正的评判。司马迁为中华民族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作了巨大的贡献。司马迁不关心自己的贫富荣辱,一生不置私产,一心只为完成修史目标。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圣,是当之无愧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