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晒晒我收藏的古代笔记、小说

晒晒我收藏的古代笔记、小说

晒晒我收藏的古代笔记、小说“笔记”一词的提法,最早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从形式看,是随笔所记,有感而发,可以是一两句读书心得,也可以是人物故事,也可以是社会生活的琐记,

作者 | 南面书城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两个出版社在整理古籍文献、传承文化传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书局出版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和“历代学术笔记丛刊”两套丛书,上海古籍也出版了“史料笔记丛刊”,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也有不少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

在收集这些宝贵文献时,我逐步形成了一个整理藏书专题的想法,专题的名称暂定为“古代笔记、小说”。 确定一个专题的名称和范围,也是个对文献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有两大方面的收获: 一是学习、认识什么是“古代笔记”、“古代小说”。 “笔记”一词的提法,最早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从形式看,是随笔所记,有感而发,可以是一两句读书心得,也可以是人物故事,也可以是社会生活的琐记,也可以发挥想像空间,虚构一些故事情节。

从内容看,也很繁杂,上到经史考证、下到生活琐事,甚至虚构想像。 正因为此,“古代笔记”这个词儿,说来简单,但如果按现代眼光去分分类,专家们也犯了难,各有各的看法。学界相对认可的,是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图一)中的观点,把古代笔记大体分三类:小说故事、历史琐闻和考据辩证。

个人认为,出版社规划出版丛书,也大体按这三个大类:“史料笔记丛刊”大体对应于“历史琐闻类”,但有些笔记体的札记考证类,并不一定是考证史料,有些是经学等学术现点,所以,对学术性观点,又出版了“学术笔记丛刊”。

当然,对第一类“小说故事”,其实更出名,更为我们所知,象《世说新语》、《搜神记》等,古人作为“笔记小说”来看,所为现代藏书专题,这一类更不能放过。 这样,我的“古代笔记、小说”这个藏书专题,包括今人整理的史料笔记、学术笔记,还有我们更熟悉的“笔记小说”三大类。 1,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己出版百余种,按历史年限分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近代史料笔记丛刊”。

史料笔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策划出版,七十年代集众多知名专家,陆续再版,不断增加新品种,如早期出版的司马光《涑水纪闻》(图二),由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点校,现在己溢价很多。还有脍炙人口的《容斋随笔》(图三)、《酉阳杂俎》等,其中《钱塘遗事校笺考原》(图四)、《清秘述闻三种》(图五)、《桂胜·桂故》(图六)、《东斋记事·春明退朝录》、《棗林杂俎》等,己溢价不少。 《广阳杂记》(图七)、《三垣笔记》、《芦浦笔记》等人们熟知,比较畅销。

2,历代学术笔记丛刊 清代学者擅长训诂考据,成果颇多。因此,“历代学术笔记丛刊”近百种,以清代学人作品居多。像李慈铭的《越缦堂读书记》(图八)、《义门读书记》,周寿昌《日益堂日札》(图九),桂馥的《札朴》等,均大幅溢价。

3,古代笔记小说 《世说新语》是最早的笔记小说,也深受人们喜爱。古人对“小说”的定义,与现代文学的“小说”大有不同,四部分类的子部小说家子目中,除了“志怪异闻”类中的《搜神记》、《穆天子传》、《汉武故事》等有虚构、夸张的成分,跟现代小说有些类似,但另外的细目如“杂事”、“琐记”类,跟现代小说似乎没什么干系。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现在认为的史书司马光《涑水纪闻》、苏辙《龙川略志》等,在古代四部分类中,竟然列入了子部“小说家”。

二,进一步学习古籍目录版本学常识 古籍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按重要性排序经部自然是最重要的,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经典定为一尊,所以“十三经”全是儒家经典,其余诸子百家被“挤”到了第三位“子”部。“史部”排第二位,可见古人对“史”的重视,以至于现代人认为有重大史料价值的史书,像《战国策》、《国语》,在四部分类中,竟然列入史部末尾的“杂史”,以示与“正史”的区别,直到张之洞《书目答问》,才单独列为“古史”。

现代“史料笔记丛刊”所选书目,有的在古代四部分类中地位很高,列入史部“杂史”类,如《东观奏记》、《奉天录》、《三垣笔记》等。 “史料笔记丛刊”更多选自四部分类中的“子”部,主要来自“杂家”和“小说家”两个大的子目。 子部 “杂家”又分为“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篡”等细目,像墨家、法家著作,四部仅列为子部“杂学”细目。 “杂考”细目中,选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丛书的,有《东观余论》、《容斋随笔》、《学林》等。 “杂说”细目中,选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丛书的书目不少。如《梦溪笔谈》、《石林燕语》、《邵氏闻见录》、《棗林杂俎》等等。

笔记小说大观_笔记小说_笔记小说的特点

笔记小说大观_笔记小说_笔记小说的特点

笔记小说_笔记小说大观_笔记小说的特点

笔记小说大观_笔记小说的特点_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大观_笔记小说_笔记小说的特点

笔记小说大观_笔记小说的特点_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_笔记小说大观_笔记小说的特点

笔记小说大观_笔记小说的特点_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_笔记小说的特点_笔记小说大观

上一篇: 贾平凹出版长篇笔记小说《秦岭记》:未敢懈怠、敷衍、轻佻和油滑顺溜
下一篇: 上海石库门的形象史——评笔记体小说集《天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