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怎样炼成的?《世说新语》成语谈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怎样炼成的?《世说新语》成语谈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怎样炼成的?《世说新语》成语谈作为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在文坛有它独特的地位。鲁迅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作为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在文坛有它独特的地位。鲁迅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可以说是高度评价了《世说新语》在志人的两个角度——记言、记行方面的特点。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语言简约玄澹,受到评论家多番赞誉,而这其中与大量成语的应用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世说新语》中的成语运用,从数量与来源两方面对成语进行全局式的概览,感受成语的流变与传承,从语言、自、人物三方面入手,重点考察成语所蕴含的语言流变和思想内涵,更深入探讨魏晋时代士族社会的精神风貌。

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_语世新说二则_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成语中的语言之美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世说新语》不仅在文体上代表着中国小说成长期的水平,在语言上也展现了从上古向中古时期转变的过程。无论是词汇的口语化通俗化,还是四声的发现所带来的音韵协调之美,都在《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世说新语》中成语的形成与固定以及作为固定词汇的成语所展现出的语言特色,也成为研究这一时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素材。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世说新语》中的成语体现了中古语言的音韵之美和简约之美。

成语中的音韵之美马国凡所著《成语》指出:“汉语成语原来并不全是四音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四个音节集中,遂成为一种主要结构形式。”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便调换,但是也有六字,例如:狗彘不食其余;有十字,例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据统计,《世说新语》中四字成语约占源自《世说新语》成语总量的93%及以上,从整个成语系统来看,四字成语占绝大多数。

四字成语可以形成多种平仄变化,读上去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也便于传颂。成语平仄变化在《世说新语》的成语中有以下几种:

1.四个音节都是平声:人琴俱亡。2.平平仄仄格式的:东山再起。3.仄仄平平格式的:傅粉何郎。4.平仄平仄格式的:林下风气。5.仄平仄平格式的:不能忘情。6.平仄仄平格式的:纲目不疏。7.四个都是仄声的:枕石漱流、楚楚可怜、席不暇暖等。8.只有第二个字是平声的:处之泰然、带金佩紫等。9.只有第一个字是平声的:哀毁骨立。10.只有第三个字是平声的:北门之叹、丧明之痛等。11.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的:怅然若失。12.仄平平仄格式的:管中窥豹。13.只有第一个字是仄声的:黑头三公。14.只有第二个字是仄声的:鸡骨支床。15.只有第三个字是仄声的:披沙拣金。16.只有第四个字是仄声的:云蒸霞蔚。

根据平仄的和谐搭配,使得成语在朗读时朗朗上口的同时,听者也能觉得其抑扬顿挫。四声和声调的发现使得《世说新语》在行文和措辞时充分运用了这些语言技巧,在组合成语时也考虑到了平仄对应,使得语句协调,充满音韵美。

除了平仄之分,成语还有音节的分别。《世说新语》中音节叠用的有以下几种:

1.ABAC的成语有:公才公望,难兄难弟。2.AABB的成语有:卿卿我我,期期艾艾。3.AABC的成语有:咄咄逼人,咄咄书空,楚楚可怜等。4.ABCC的成语有:小时了了。5.ACBC的成语有:簸之扬之。

写词讲究上下对仗,成语也有这样的讲究,有些成语,除了平仄和声韵这上面的变化还有音节上的对称美,成语在音节上的对称美,主要体现在词性相对。比如说“清风明月”清和明都是形容词,风和月都是名词。再比如说“断蛟刺虎”断和刺都是动词,蛟和虎都是名词。

四字成语不论是在语言的音韵美,还是表达意思的文字美上都不遗余力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这就是《世说新语》中的四字成语自出现以来便经久不衰并且成为成语主流的原因。

成语中的简约之美《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按照形成方式来分,可分为两类:沿用其他文献的成语和自创并固定下来的成语。前者主要从史书杂传中析出,作者基于自己的趣味与理解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后者则主要来源于当世人物的言语和故事,作者进行了记录和加工。

虽然《世说新语》中成语素材的来源十分驳杂,但绝非随意而无准则,而是经过周密的选择和思考,加以修饰和变化后才得以呈现。因此,《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呈现出一种辞约旨达的美感,也为《世说新语》一书的语言增色不少。

《世说新语》中引自其他典籍的成语的沿用形式分为四种:直接引用、略作改动、提炼语句与改变意义。

直接引用如《世说新语·方正》篇中“钩深致远”一词语出《易经·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指能探取深处的物,能招致远方的人。这样一个直接用典直接将太子的贤能聪明概括出来。

略作改动如《世说新语·言语》篇中“年在桑榆”一词出自曹植《赠白马王彪》一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直接将诗句中的“间”给去掉,用于对话,而后固定成一成语。

提炼语句如《世说新语·言语》篇中“濠濮间想”一词分别出自《庄子·秋水》中的两则故事,这两则庄子在濮水和濠水上的故事,被世说新语简洁地糅合进了成语濠濮间想中,表达了魏晋士人亲近自然、高洁无争的理想。

改变意义如《世说新语·赏誉》篇中“金玉满堂”一词在文中指人学问丰富,而其出处《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中,“金玉满堂”一词指的却是财富极多,《世说新语》在引用此词时直接改变了原意,将之用于形容人的某种品质。

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_世说新语_语世新说二则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的这四种成语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世说新语》在用成语进行志人的同时,对原有文献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使之更为流畅简洁,符合时人的用语习惯。同时,这一改变也赋予了许多成语更新的内涵,使之能够更为广泛地流传。

第二类自创并由此固定下来的成语,经统计共有145条,成语结构形式绝大部分为四音节,说明成语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定型。成语的定型化方式主要有保留原本的四音节、增加或删减虚词和重义部分、概括意义三种。四音节的成语中涵盖了主谓、动宾、偏正、并列、动补等语法结构,已近成熟。

如《世说新语·伤逝》篇中“人琴俱亡”一词是主谓结构;《世说新语·容止》篇中“看杀卫玠”一词是动宾结构;《世说新语·文学》篇中的“七步之才”一词是偏正结构;《世说新语·言语》篇中的“千岩万壑”一词是并列结构;《世说新语·言语》篇中的“一览无余”一词则是动补结构。而最终大量得以流传的这种四字格形式既凝聚了典故丰富的内涵,又节奏鲜明,便于传诵。

正是因为这些成语在组词和使用过程中经过了糅合、提炼和精简,成语中的简约之美得以发挥,使得《世说新语》在语言表达更显得更为凝练而富有内涵。

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_世说新语_语世新说二则

《世说新语》成语中的自然之美

《世说新语》虽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但在其行文中却以成语的形式展现了大量的自然风景。这些描述自然景色的成语或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或与人物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息息相关。从这个层面上说,《世说新语》中的成语不仅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始秀美的自然风光,也体现了时人对于自然景物的发展和欣赏,更着时人的精神风采。

自然之美的发现虽然《世说新语》中专门描写自然之美的语句较少,但是透过人物的语言,可以发现当时的士人对于自然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审美能力。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山川本是自然之常景,安静地伫立一隅,为什么会令人应接不暇呢?这就涉及到自然在魏晋士人内心的独特意味——在自然的宁静之中,去探察自然深处的内涵。当人以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力量去观望原本没有生命力的山川时,他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色。这里的山川“自相映发”便是在诉说这样的感受。山川自然与人的内心息息相关。因而,魏晋对自然美的发现将山川河流之美以及人对自然的亲近、追逐融入语言,拓宽了语言的内涵。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不仅体现了时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发现和欣赏,更是在自然中融入了他们的某种情感倾向与寄托。“枕石漱流”一词出自《世说新语·排调》,枕着小溪边的石头,伴随着溪流潺潺入眠,抑或是枕着树下的石头,在荫凉下小憩,一种美好静谧的隐居生活就这样呈现在读者眼前。

世说新语_语世新说二则_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以得知士人对于自然之美在诗境中的表达非常重视。在魏晋南北朝那样一个战乱的时代,自然风光势必也会受到破坏。可是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纯然秀美的自然世界,这之中当然体现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自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代表了对俗世利益、荣辱的超越,代表了从容、自如和富有深邃的诗意的一种生命状态。

也就是说,通过《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寄情山水的避世态度。

人与自然精神之关联《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成语,看似描写自然景物,实则是在以这种景物喻人。

《世说新语·赞誉》篇写王衍“太尉神知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瑶林琼树一词,本是指林木的美妙,在此语境中便引申为人的容貌智力出众。而“道边苦李”一词,字面意思只是道路边的一株李子树,其味甚苦。但由于《世说新语》中所记录的典故,“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道边苦李一词便以庸才、无用之才的含义所固定下来流传使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苗而不秀”、“南风不竞”、“芝兰玉树”、“栋梁之材”、“壁立千仞”等,都是用自然之景来喻现实之人,用自然之物的某种突出特征来形容人的品格优劣。这样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借物喻人的例子也有许多。将人的个性品质与自然之物相关联,这样的成语简短凝练而又生动形象。

语世新说二则_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_世说新语

此外,《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成语寄托了人们各种精神与情感活动,它们以自然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内核却是人的情感。“目送归鸿”让人有了无限的归思;“年在桑榆”不免产生一种垂垂老矣的感叹;“兰摧玉折”多了几分哀悼;“望秋先零”所带来的未老先衰的遗憾……自然之物的兴衰引发了人对自身的感叹,而这些成语则记录并固定了这种充满诗情的精神畅想。

在《世说新语》的成语中,自然是德性与美感的结合。魏晋名士们“与物徘徊”,把自己的精神投射至外界,从而使自然的风物披上美的意趣。同时,这也是他们洁净心灵的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

宗白华先生在《论和晋人的美》中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成语展现的是魏晋士人的自然观。人类自身总是面对着这样的困惑:从很多个角度看我们的生命转瞬即逝,似乎渺小而无意义。而魏晋名士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将生命与永恒而伟大的东西联系,生生不息的自然会滋养生命,从而焕发出伟大而永恒的生命力。因此,对自然美的追逐,其实也是名士们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寻。

世说新语_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_语世新说二则

《世说新语》成语中的人物之美

《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人物的言谈举止,据统计,约有45%的成语都是用以形容人物的言行、品德、才华等特质。在这些成语中,既有“芝兰玉树”、“栋梁之材”这样的溢美之词,也有“怅然若失”、“一恸几绝”这样描述人的情绪状态的成语,还有“绝裾而去”、“东床袒腹”这样概述人物行为的成语。大量的成语以一种简练的方式传神地记录下时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人物之美熠熠生辉。

成语体现了女性美《世说新语》中不仅展现了士人的品格与气度,许多女性的风采也跃然纸上。对于女性美的展现主要集中于《贤媛》篇。这里的“贤”不止于道德意义的考量,也将女性的才智纳入考虑,体现了封建时代对于女性少有的尊重,也是这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一方面,《世说新语》中的成语记录了许多“贤媛”的言谈举止,与时下的名士可相提并论。如“柳絮才高”一词由谢道韫咏雪时“为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而成,体现了其超凡的文学才能,“林下风气”一词用以描述王夫人态度文雅、举止大方。这些成语本是用以记录品评某一女子的才智品德,经过流传和使用,现已成为对女子的赞叹之词。

另一方面,《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成语则是直接出自女性之口,或是由女性的行为流传开来。《世说新语·贤媛》篇记录:“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锉碎草荐以供其马。”陶侃的母亲湛氏“截发留宾”传为一时佳话。

《世说新语·惑溺》篇:“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卿卿我我”一词就由此而来。魏晋时期的“卿”有对比自己身份地位低之人的指称的意思,因此安丰不愿妻子称自己为“卿”,然其妻一口气吐出八个“卿”字,使安丰没了办法,只得由着她去。这里展现出了女子的活泼灵动,一改从前文学作品呈现的女子迁就、柔顺的形象,个性显著。

从《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对女性有了更多的关注,女性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界限之内也可以拥有更多的自我,言行卓越者也可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地位和赞誉,体现了封建时代少见的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注。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世说新语》中所记录和赞扬的女性特质,大多还是围绕“才”、“德”两个方面展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语在这里并没有得到突破。

语世新说二则_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_世说新语

成语体现了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玄谈,喜好以品格为标准臧否人物,故而《世说新语》在记述人物言行时也充满了对人物品行的评判,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成语的使用。成语体现了《世说新语》所代表的魏晋士人所推崇和贬抑的品格特征,尤其体现了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

《世说新语》中存在大量褒义层面的体现人的品行特征的成语:钩深致远、圭璋特达、后进领袖、芝兰玉树、琼林瑶树、放纵不拘、宠辱不惊、金玉满堂、神色自若、处之泰然、名士风流、松柏之志、超超玄著……

这些成语呈现出跳脱俗世而投身自然的旨趣,反映了当时士人超越凡俗的普遍追求。借大自然的博大深邃而要求自己、期许自我。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的精神内核也被纳入了当时的生活之中。通过分析这些成语,可以发现涵盖了外貌、谈吐、出身、志向等多个方面。概括来说,善言辞、美风仪、有雅量、高情操等特质是备受推崇的,也体现出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

此外,苗而不秀、前倨后恭、志大才疏、拾人牙慧等贬义的成语虽不多,但通过分析此类对人物持否定意见的成语,也可以看出时代风气的好恶。缺乏主见、不够坦诚、没有才华、品行不端的人,在这个时代是不受到欢迎的,自然也是魏晋士人所贬抑的人格。

语世新说二则_世说新语_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体现了人的自觉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称魏晋时代表现了“人的自觉”。这主要是基于魏晋时期对人的高度关注,品评时人成为风尚的时代背景,重情和爱美是两个重要的表现。《世说新语》全书都是用于志人,表现出了对于人的关注,大量品评时人的成语的使用体现出了“人”的觉醒。

首先,《世说新语》中的成语体现了对个人情感的重视。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维系其社会属性和个体生存的重要支柱。《世说新语》记录下了魏晋时代的个性张扬,也书写了时人的重情和多情。

《世说新语·雅量》篇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泫然流泪。” 桓温这样一个铮铮铁骨的将领,面对一老树却至垂泪。“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充分表现了其内心对于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无限唏嘘和慨叹,也成为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此外,“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体现了人生的洒脱之意,“怅然若失”表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哀愁,“之痛”道尽了丧子的悲伤,“一恸几绝”将深沉的哀痛之情囊括其中……

世说新语言语是什么意思_世说新语_语世新说二则

这些成语展现了人的真实性情,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将一群真实的人呈现在我们面前,人生命力的体现就在这情绪的一张一合之间。

其次,《世说新语》中的成语体现了一种对美的发现和肯定,而在一定意义上,审美恰恰是人觉醒的一种标志。童庆炳在《审美是人生的节日》中提到:“审美活动与人性的觉醒密切相关。审美是人的一种对象性的心理活动。”

《世说新语》对于人的谈吐、外貌、风仪以及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进行了记录,着重表现其美的一面。“凝脂点漆”是欣赏其仪容美,“带金佩紫”是欣赏其服饰美,“烂若披锦”是欣赏其文字优美,“超超玄著”是欣赏其言辞美……各类审美的成语体现了魏晋时期对于美的追求,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更高层次的生命体验的追逐和向往。

结语

成语的存在为《世说新语》的“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贡献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世说新语》中成语的收集、分类、溯源与内涵研究,可以发现,成语不仅体现了魏晋时期语言上的通俗化和简约化转变,也充分展露了清谈风气下魏晋士人对自然等超俗之物的向往与精神连结,对于自我、女性、审美的关注使得“人”的觉醒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精神风采。在成语所体现的机警、隽永和趣味中,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和精神价值跃然纸上。

我是月酿酒,月光酿酒,请君共饮。持续输出专业高质量、有趣有想法的文化内容,欢迎评论、点赞和关注。

上一篇: 从《世说新语》窥探魏晋时期儒释道思想的发展
下一篇: 《世说新语》:魏晋自由世界里的不自由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