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二十四史最好的版本是百衲本,是民国时候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整理的。中华书局曾经出过一套标点本,北大的郭锡良先生认为不是太好,但如果看白文有困难的话还是看中华书局那套比较好。新出的那套所谓收藏本的《史记》我保留意见。
这里其实有个问题,就是我不清楚君所说的“注释”是什么意思?是说训诂还是今人的注解?这点不清楚我也不敢贸然推荐什么书。不过如果君想要通过读史籍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的话,可以看”前三史“。《史记》130卷,每天1卷也就4个月(按照王力先生当时定下的标准,学过一年古代汉语的学生,其合格标准就是可以看懂三家注史记,君说自己有文言文功底,可以尝试从史记看起。)《汉书》100卷,其难度超过《史记》,可以尝试和《史记》对照着看,很有趣。注本可以看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后汉书》比起史汉来说比较文一些,毕竟不是战争年代,讲的很多事世家大族之类的故事,很适合作为文言文的初级读物,陈寅恪先生曾赞其为良史。至于注本,最好的当属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但120卷的规模实在是有些大,可以选择惠栋的《后汉书补注》。
至于版本嘛,我建议去下载白文版,因为标点符号真的会影响理解。如果不好取得的话,就去找中华书局的版本,没有的话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
至于二十四史里面的其他二十一部,我个人是没有完整看过的,建议可以纵向看,把里面的各个志抽出来做一个专门史的阅读。
其他的书呢,个人认为还是找今人著作比较保险,虽然是二手史料,但找个负责的作者还是可以学到很多的。推荐先看两套书:一是钱宾四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一是杜维运院士的《中国史学史》(全三册)。前者基本上是传统史家体系,后者则融入了西方史学思想。
其他的历史类书籍就看君之喜好了,通史可以看吕思勉先生的两部(《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钱宾四先生的《国史大纲》。至于断代史,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比较好的著作,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要想比较全的书单可以到网上搜索。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每一部都值得一看,而且个人觉得君如果想学文言文的话,看诚之先生的书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先生在其著作中引用一手史料甚多。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全集,可以一看。辽宋夏金元的历史我个人完全不懂,这里就不胡说了。至于明清史,个人实在是不感兴趣,只是看过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和《清史讲义》,内容丰富,文笔也好,中华书局、上海古籍都出过,可以任选;萧一山先生的《清史大纲》也不错,有上海世纪出的本子。
最后想说一下外国人的著作。最近外国中国学昌隆,很多人便想看外国人的著作,觉得其公正客观。这话逻辑上来说不假,但操作起来确实是有问题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些洋人很多都不懂中文或是对中文一知半解,导致把自己的错误当成重大发现,出的书评论多史实少,言出无据,很多都不足为训。另外就是西学本身重理论,大多学者轻考据,导致很多书缺乏一手史料,转引甚至编造史实的比比皆是。总之,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好书不是没有,但真的是凤毛麟角,与其去大海里捞针,不如好好读读先人留下的东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