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相康 实习生 蔡苗苗
日前,光明日报“光明学人”栏目刊登了张闻玉教授和马明芳(执笔)的文章,全面介绍张汝舟老先生天文学说。文章说,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文献涉及天文,例如在《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如何解释呢?历代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各自的看法,其中《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是古天文学的专门著作。
张汝舟通过对古籍的大量阅读和对古天文历法的运算,成功的释读了《史记历术甲子篇》所记载的古代数据,使古老的四分历法重见天日。四分历是一种以365又1/4为一个回归年长度,以29又499/940日作为一个月的长度,十九年置七闰的阴阳合历。由于古人没有现代化的计时手段,只能靠观测日月星辰的变化确定时日,这就是所谓的“观象授时”。这种历法是以地球和月球之间自转和公转为基础的。在解读古四分历成功的基础上,张汝舟还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历法规则,使它可以成为独立运算的系统。我国著名近代学者王国维曾经提出“二重证据法”。1964年张汝舟完成《西周考年》。在书中,他进一步拓展了“二重证据法”提出利用天上材料(实际天象)、地下材料(出土文献)与纸上材料(典籍记载)相结合的“三证合一”的系统方法论,最终得出了武王克商的年代为公元前1106年,西周总年数为336年的结论,为史学界破解了困扰多年的史学难题。张汝舟早年师从著名国学大师黄侃,是黄侃的嫡传弟子,不仅在天文历法方面造诣颇深,同时发扬了章黄学派的声韵训诂学成果,汉语语法研究也有完备的体系。
张闻玉现任贵州大学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20世纪70年代末到安徽滁州张汝舟门下问学,得汝舟先生学术之真传。他在新时期根据新出土的铜器,进一步验证了四分历的正确性,同时发表《小盂鼎非康王器》《西周王年足征》等多篇学术论文。近年又主持出版《夏商周三代纪年》《夏商周三代事略》,享誉学林。张闻玉教授说:“汝舟先生1957年至1987年,三十年才创建出完备的天文学说体系。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汝舟先生《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是其明证。又经三十年检验,2017年6月始见光明,一代学人得到学术界认同。六十年风风雨雨的学术历程,倍感艰辛,倍受鼓舞。汝舟先生的学术成就我们后学应当发扬光大之。”
星象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