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卷 第 1期2010年 2月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X I NZHOUTEACHERS UN I VERSI TY Vo. l 26 No . 1Feb. 2010从 世说新语 文学 !论魏晋学术之嬗变周丽芳, 秦跃宇(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25)摘 要: 世说新语!作为汉末魏晋时期众多文献资料汇总的集大成之作, 仅仅研究 文学!篇的前半部分从 ∀郑玄在马融门下#起至桓玄∀ 自叹才思转退#65条, 就可以具体而微地发掘出这一时期经学衰落转型、 玄学方兴未艾和佛学后来居上的学术嬗变轨迹。这样新颖而有限的观察视角, 说明 世说新语 !文本对于学术思想研究的真实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掘。关键词: 世说新语; 经学; 玄学; 佛学中图分类号: I20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1491( 2010) 01- 0027- 03 世说新语!由南朝刘宋时期的临川王刘义庆聚集其周围文士共同编撰而成, 然其并非完全出于刘义庆等人之新创, 更多是在汇编此前各家相关文献资料。
鲁迅于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 ∀ 世说 !文字, 间或与裴郭二家书所记相同, 殆亦 犹 幽明 录! 宣验记 !然, 乃纂 缉旧文, 非由 自造#。探讨成果以王能宪先生世说新语研究!为代表, 可以发现世说新语!的材料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前代记载人物逸事的小说, 如西晋郭颁的魏晋世语!、 东晋裴启的语林!、 郭澄之的郭子!等。二是当时的史书, 如魏书!、 魏略 !、 蜀志!、 吴书 !、 晋阳秋!、 续晋阳秋!以及各种晋纪!、 晋书 !等。三是当时的杂史, 如多种 名士传!、 高士传!、 逸士传!、 列女传!, 以及一些名门旺族的别传!、 家传!、 世谱!, 还有 高僧传!、 神仙传!等也是世说新语!的材料来源。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它涉及了经学、 玄学及佛学等诸多学术资源, 其中以道玄方面为主。就某种程度而言, 世说新语!是在汉末魏晋时期众多文献资料汇总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 对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学术思想颇有参考价值。仅仅研究文学!篇的前半部分, 包括从∀ 郑玄在马融门下#起至桓玄 ∀自叹才思转退#共 65条, 就可以具体而微地发掘出这一时期学术嬗变的轨迹。
1 经学衰落转型清代学者皮锡瑞对 ∀经 #的定义说: ∀孔子所定谓之经,弟子所释谓之 传, 或谓之 记; 弟子展 转相授谓 之说。惟诗!、 书!、 礼!、 乐!、 易 !、 春秋!六艺乃孔子手定, 得[1: 45]关于世说新语!的专书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众多[ 2: 45]由此可见世说新语!材料来称为经。 #[ 3 : 39]西汉中期以后, 中央朝廷采纳贯彻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经学便成了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儒家经典文本得以广泛传播。然至西汉后期, 外戚、 宦官交替专权执政, 封建集权统治所依凭的天命神授意识形态根基动摇, 今文经学已找不出可以解决社会危机的灵丹妙药, 其解说经书日趋烦琐化和谶纬神学化的导向, 也逐渐腐蚀了其自新发展能力。与此同时, 古文经学却有了相应的发展, 新的古文经中似乎可以找到解决社会危机的典章制度与改革模式。东汉建立之初, 今古文经学在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不过在如何为日益膨胀的世家大族统治提供经学义理这一点上, 双方还是取得了不少彼此接受的共识, 这就为经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例如, 其中 白虎通德论!就是今古文走向统一的初步成果。
东汉末年, 政局紊乱,加之今文经学的谶纬化和烦琐说经积重难返, 直接导致了经学的衰亡。随着今文经学的日渐衰微, 古文经学却日益兴盛, 最后终于由郑玄以古学为宗, 兼采今学, 融通今古文统一了经学。从此, 郑学大兴而两汉今文经学遂告终结, ∀郑君徒党遍天下。即经学论, 可谓小统一时代 #[3: 103], 经学本身基本完成了转型。经学的这一衰落转型过程, 正好可以从深入探究世说新语 文学!前四则条目略见一斑。世说新语 文学!前四则条目, 故事内容均与大儒郑玄有关。第一则 ∀郑玄在马融门下#条记载, 马融曾召集诸生考论图纬, 听说郑玄擅长算术, 便召见他。郑玄∀ 一转便决, 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 马融便有∀ 礼乐皆东#之叹。郑玄学问极为深博, 大至天文历法, 小至草木虫鱼, 无不了然于胸。 他曾作驳今文经学收稿日期: 2009- 11- 02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马克思主义休闲文化研究#( 20080034)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周丽芳 ( 1984- ), 女, 安徽蚌埠人, 鲁东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