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明朝伪书流传范围极广,而尊古卑今思想和政治因素催生了伪书诞生

明朝伪书流传范围极广,而尊古卑今思想和政治因素催生了伪书诞生

明朝伪书流传范围极广,而尊古卑今思想和政治因素催生了伪书诞生说起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那绝对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然而在这些流传下来的书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就是成书年代和作..._新浪网

说起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那绝对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然而在这些流传下来的书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就是成书年代和作者都是假造的伪书。

不得不说明代就是造伪最混乱的时代,视为学术堕落的标志。

明代伪书出现的背景

伪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之前,我国历朝历代均有伪书的出现,其中比较疯狂的几个时代分别是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在科举制度上采取了八股取士的方式,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对百姓的思想控制,这就导致了许多文人为了逃避现实在学术上漠视经世致用,大谈心性义理。

伪书是什么意思_靖康稗史伪书_伪书

明中叶以后,不少学者意识到这种空谈义理的弊端,企图通过复古之学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却走上了偏路,竟然开始以博杂相尚,疑经改经风气渐盛,利用名人效应制造了许多伪书来哗众取宠。

在这件事上最为疯狂的就是杨慎、丰坊等人。要论明代著述之丰富,杨慎绝对排行第一,著作有400多种,但是他很多著作都喜欢假托古人之名,以此炫耀。

伪书产生的原因

伪书的出现与所处的社会环境脱不了关系,总结起来,其产生的原因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世人尊古卑今、贵远贱近的心理

崇尚古人一直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风气,这对于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伪书的作者就是利用大众这种厚古薄今的心理,假借古人之名来提升自己著作、观点的知名度和可信度。比如道家喜欢借托老子之名,医术喜欢借托黄帝、神农之名,儒家则喜欢借托尧舜之名,这些都是托古自重的例子。《淮南子》就指出过这种思想在中国的存在:“故有符于中,则贵是而同今古;无以听其说,则所从来者远而贵之耳”,“夫项托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以年之少,为闾丈人说,救敲不给,何道之能明也?”美国人布赖恩·克罗泽也指出:“在中国,年纪大的人比年轻人更受尊敬。”

2、古代出版业不发达,造假空间大

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代书籍大多记载在兽骨、竹、帛等材料上,不仅成书困难而且难以保存。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古代交通也非常不便利,书籍难以流通到其他地方,其中的信息也就有了很大的隐蔽性,给后人造假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3、帝王以辑佚救亡,被有心人利用

由于各种原因,古代书籍散落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明朝开始,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书厄频发。为了古籍的完善和留存,帝王往往都会广开献书之路,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古籍。但是正是因为古籍散佚真伪难辨,就有一些人为了邀功取赏,专门伪造了一些古籍来充数。

伪书是什么意思_靖康稗史伪书_伪书

《孔子家语》

4、为赢得政治或学术之争,造伪书增加砝码

在政治斗争中,伪造古籍的现象也是不少,大多是为了打击对手或者提高自己家学渊源。比如丰坊,在家族失去政治地位之后,就开始拼命标榜自己的家族学术,伪造了近百卷经书假托于先父先祖之名,以示家族辉煌。因为学术之争伪造的古书更是不胜枚举,比如王肃为了和郑玄争胜,就假借孔子后人的名义创作了《孔子家语》等作品。

对《孔子家语》,历来颇多争议。宋王柏《家语考》、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均认为是伪书。宋朱熹《朱子语录》、清陈士珂和钱馥的《孔子家语疏证》序跋,黄震《黄氏日抄》等则持有异议。然而一千多年来,该书广为流传,《四库全书总目》曾精辟论述说:“其书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晚近以来,学界疑古之风盛行,《家语》乃王肃伪作的观点几成定论。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家语》相近。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也出土了篇题与《儒家者言》相应的简牍,内容同样和《家语》有关。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今本《孔子家语》并非伪书,更不能直接说成是王肃所撰著,确系孟子以前遗物。应当承认它在有关孔子和孔门弟子及古代儒家思想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明代伪书的特点

有明一代,在文化发展上已然远超前代,明清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落日余晖”,随已逐渐开始出现新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的生产力,但不能否认,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发展依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仅在伪书这一个方面就十分丰富,明代的伪书由于政府管理与社会主流观点等因素,主要是存在于私人藏书中,而且数量极为可观,据后人统计,仅种类就存在有130种左右。

1、流传范围广,明代伪书由于数目众多,版本繁杂,所以考订起来较为吃力,但另一方面也由于此所以很多书目流传较广,比如《箓竹堂书目》无论真伪两个版本皆被学者传抄研读。

伪书_靖康稗史伪书_伪书是什么意思

《伪书通考》

2、影响范围大,由于明朝政府对于书籍文化管理并没有一个十分严苛的法律规定,所以有些学者文人在勘定书目的时候,并没有十分考究,所以在增订书目时就容易出现错将重要的人物、所引内容等方面写入新书中,而后人并未辨其真伪而继续使用,当然这其中有作者故意为之的现象,但无论怎样,伪书的影响范围,不可低估。

3、涵盖内容多,在古代的中国对于书籍印刷技术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就导致了,在印刷上存在误印、漏印、错印等现象出现,这在客观上也使得大量伪书的出现。

伪书的影响

后世对于古人的考据多从史实资料出发,而古籍就是一项重要的资料来源,伪书的存在就影响到了后人的研究,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材料之前先辨别古书的真伪。

伪书_伪书是什么意思_靖康稗史伪书

《古今伪书考》

当然,辨别古书的真伪并不就是说伪书就没有价值。有些书虽然是真的,但是其内容却是荒诞不经的,那这样的书也算不上是优秀的文化遗产。而有些虽然是伪书,却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学术发展等方面,那它就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比如假托周公旦的名义而作的《周髀算经》是一部专业的数学书籍,是后世数学的源头,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有明一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上也逐渐开始走向平民化,大量文学典籍不再是高谈阔论而是关注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许多文化的传承不再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而逐渐向私人著述上倾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伪书的大量传印无疑是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的现象之一,伪书的存在并不是文化的糟粕,如果经过自己研究的话,恰恰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补充,中国自古就有“伪书”的历史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发展,在明代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成为考察明代文章典籍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的来说,明朝伪书泛滥主要是因为学术界尚古、好奇、求异之风盛行,为了博得眼球时常有人假托古人的名义取信于读者。这中间固然有部分伪书内容不足为信,但是那些能够流传下来的伪书大多具有一定的价值,其内容也具有可鉴之处,所以说需要辩证地去看待伪书。

上一篇: 中国著名的四大伪书,虽然是假的,依然影响中国两千年
下一篇: 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编纂出版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