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逝世,对于他你有哪些了解?

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逝世,对于他你有哪些了解?

著名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逝世,对于他你有哪些了解?一位匿名用户邀请我回答此题,那就据我的阅读谈下自己有限的了解。读罗尔纲《师门五年记》的时候,注意到黎昔非这个人。他与罗尔纲、吴晗都是胡适在中国公学时的学生。

一位匿名用户邀请我回答此题,那就据我的阅读谈下自己有限的了解。

读罗尔纲《师门五年记》的时候,注意到黎昔非这个人。他与罗尔纲、吴晗都是胡适在中国公学时的学生。后来读《黎昔非与独立评论》才知道,他是黎虎先生的父亲。

阅读黎虎的著作,主要是吏民问题。为此,我专门听了他的公开课——《汉唐时期的吏民》。黎先生的口音,实在不方便我的学习。但基本上,把他对吏民问题的主要学术观点讲清楚了。在讲这个课时,黎先生的《先秦汉唐史论》一书尚未出版,我花费了很长时间搜集他关于吏民问题的论文。

了解吏民问题对黎先生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整体把握黎先生的学术特色。在我看来,黎先生的学术特色可以概括为3点:

在研究时段上贯穿先秦至隋唐,以通识把握断代。在研究领域上以社会经济史为主线。在研究材料上以传世史料为主、出土材料为辅。

吏民问题正好是这3个特点的交集,因而也可以说是黎先生的学术研究中最有分量的作品。他晚年发布的最后一篇长文《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也是以吏民问题为分期核心展开的体系。

对黎先生吏民问题研究的评价,李文才已有专文。就我自己的认识来看,黎虎的吏民研究与阎步克的文吏与儒生的研究共同让我们认识到秦汉至隋唐期间刀笔吏地位的崛起与衰落。其区别在于阎步克在士大夫的的整体框架中理解文吏或刀笔吏,黎虎则是在吏民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士大夫。

令我意外的是黎先生晚年刊布的最后一篇长文,即《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这篇文章不仅仅是黎先生治学追求的体现,还是其对中国史整体理解的结晶。在史学史的意义上说,它更是使黎先生区别于当代史学家的标准。尽管黎先生的学术爆发期在改开以后,但是其关怀和追求却属于上个时代。亦可以说是上个时代的袅袅余音。

上一篇: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不哭呀
下一篇: 同样是避实击虚,为何邓艾就能够成功,魏延的建议就不被采纳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