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是不存在记录,学者质疑夏朝的存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夏朝在《史记》和很多古代典籍里是有明确记载的。司马迁写《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除了讲述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之外

不是不存在记录,学者质疑夏朝的存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夏朝在《史记》和很多古代典籍里是有明确记载的。

司马迁写《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除了讲述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之外,还讲述了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禅让制度就是君王并不把天下国家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是在临终前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通过考察众人的才能,把王位传给最有品德、最有能力的人。

尧把天下传给舜,舜又把天下传给禹,用的都是这套方法。尧、舜、禹这三位古代圣王之间,并不是父子、祖孙关系。这是《史记》第一篇的内容,但这篇内容越是时代靠前的部分,传说性就越强,很难验证是不是事实。《史记》的第二篇就是《夏本纪》,讲述夏朝的历史。

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但禅让制度到他这里也就结束了。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启了家天下的模式。所谓家天下,就是天下国家、以及王位,在一个家族内部世世代代相传。也就是血缘继承,代替了禅让制度。

这样,就开始有了王朝的历史。在《史记》和众多古代史书典籍中,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史记》记载夏朝传承,如果从大禹开始算起的话,一共十七位王,最终在暴君桀的手里灭亡了。另一本古代史书《竹书纪年》更是明确记载了夏朝一共统治了 471 年。

《史记》里这些关于夏朝的故事广为流传,在二十世纪以前,都没有人怀疑过夏朝存在的真实性。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学者们看待问题的态度越来越实事求是,越来越严谨、科学。他们发现,商代和周代的历史能够得到验证,是因为不仅有文献记载,还有很多实物,或是考古出土的甲骨文,或是流传有序的青铜器。

唯独夏朝,既没有出土过相关的文字,也没有一样流传的实物,是可以被确切证明是夏朝的。再加上人们发现,关于早期的历史记载,往往夹杂着很多神话故事,哪些是史实,哪些是传说,很难区分清楚,比如大禹这个人物的事迹,的确有很多神话色彩。

另外也有学者指出一个怪异的现象:《史记》记载夏朝的王一共十七位,而传说商朝的建立者成汤的祖先是黄帝,从黄帝到成汤也是十七世,中间十几代人物到名字《史记》中也有记载,如果把夏朝的王的名字,拿来和商朝祖先的名字拿来对比,你会发现发音、文字重合的很多,怎么会这么巧呢?

商朝的祖先,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被甲骨文证明了,有很大的可信度。那要有问题的话,应该就是夏朝的谱系有问题了。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你们家有世代相传的家谱,可以往上追溯几十代,可以证明你的祖先在明朝当过大官,在清朝也当过大官。

你的一位邻居对这件事很羡慕,觉得一个家族有这样的历史是非常光荣的事,也很想证明自己的家族同样是具有悠久的光荣传统的。但他们家又没有这样世代相传的可靠的家谱,于是他就参考了你们的家谱,捏造了自己祖先的名字和官位,炮制了一份他们家的家谱出来。

夏朝历代王的谱系,这么像商朝祖先的谱系,会不会也是这个情况呢?会不会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那些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就已经有很多不可靠的成分在里边了呢?

上一篇: 同样都是记录史实,《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更高?
下一篇: 什么叫野史,详细回答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