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东周列国志》(青少年阅读版)|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上)

《东周列国志》(青少年阅读版)|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上)

《东周列国志》(青少年阅读版)|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上)词曰: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东周列国志是谁写的_东周列国志_东周列国志是明代作家谁写的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的公元前840年写起,一直写到秦统一六国的公元前221年,时间跨度长达600余载。

全书洋洋洒洒108回,70余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恢弘壮阔、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演绎了一曲曲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民族交响,描摹了一个个乖张多舛、生动鲜活的生命形态。

春秋群雄起,战国一秦收。也许正是有了这数百年的混乱纷争,才有了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精神大解放,最激烈的思想大碰撞,最深远的文化大繁荣。春秋战国,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朵最瑰丽的浪花……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这里所说的北邙,也叫邙山,地处河南西部崤山山脉东侧,北临黄河,南拥洛阳。相传此地风水绝佳,盛有龙脉之气,自古就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讲究,是周、秦、汉、唐时最著名的亡者天堂。开篇词寥寥几句,先从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三皇说起,历经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五帝,再过夏、商、周三代,直至乱世春秋,纷纷扰扰数千载,英雄豪杰匆匆过,争什么龙强虎威,到头来皆是北邙山无数荒丘!】

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王)、康(王)继之,那都是守成(有作为的)令主。又有周公(旦)、召公(奭shì)、毕公(高)、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是)文修武偃,物阜民安。自武王八传至于夷王姬燮,觐礼不明,(朝纲紊乱),诸侯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姬胡,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乃千百年民变之始。【冯氏梦龙笔下所谓“民变”,其实就是史载的“国人暴动”:厉王姬胡,宠信佞臣,强推专利,巧取豪夺,暴虐无道,最终导致国人暴动,数千人围攻王宫欲刺杀厉王。厉王姬胡连夜逃出宗周镐京,一路向东落荒而走,约在今天陕西大荔以东的朝坂古渡渡过黄河。渡河后翻越河东峨嵋岭继续往东北进入汾河谷地,在今天山西霍州(古彘zhì地)落脚,并一直在此苟延残喘,直到驾崩。在周厉王姬胡流亡彘地,宗周王室王位空悬以后,一直由周定公(其名失载,周公姬旦后裔)、召穆公(名姬虎,召公姬奭后裔)联合代为执政十四年之久,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和时代”,直到厉王姬胡驾崩才告结束】。又亏(得)周、召二公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是为宣王(周宣王姬静,一作靖。在其父周厉王姬胡死在流亡的山西霍州后,联合执政的周定公、召穆公主动结束十几年的“共和”体制,还政于太子姬静,是为周宣王。

史载:在“国人暴动”中,当大量暴民攻进王宫发现周厉王已经逃脱后,便转而围攻太子太傅召公虎的府邸,一定要追杀太子姬静。在情势万分危急之时,召公虎把自己与太子姬静年龄相近,长相相仿的儿子换上太子的衣着,推出府门被愤怒的暴民当作太子处死。太子得以保全,这才有了西周历史上最后一次中兴)。那一朝天子,却又英明有道,任用贤臣方叔(西周时周宣王卿士贤臣,曾率战车三千辆南征荆楚,北伐猃狁xiǎn yǔn,为周王室最后的中兴做出巨大贡献。《诗经·小雅·采芑qǐ》对方叔作了全面颂扬)、召(公)虎、尹吉甫(姞姓,西周畿內封国尹国国君,周宣王时期的重臣,文韬武略,功勋卓著。其中流传百世的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诗经》据传就是由其编纂,其中许多“雅”、“颂”类诗篇也是其具体创作的)、申伯【姜姓,名字失载,宗周畿內申国(即史料中的西申)国君老申伯之子,为周厉王妻兄,周宣王的母舅。《古本竹书纪年》:宣王七年,王赐申伯命。也就是说在公元前821年前后,周宣王加封其舅父申伯于淮河上游地区的古谢邑,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建立诸侯级的申国(即史料中的南申),以防御荆蛮,拱卫南疆】、仲山甫(即樊侯,西周畿內樊国国君,周太王亶父之子虞仲的后裔。最早封国在今陕西长安县樊川一带,后随平王东迁至太行山南麓、黄河以北的阳邑,今河南济源西南)等,复修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之政,周室赫然中兴。有诗为证: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自打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克商灭纣起,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以后,大周朝才算彻底消亡。周王室前后历经西周、东周两大历史时期,共存续了800余年)

却说宣王虽说勤政,也到不得武王丹书受戒,户牖(yǒu)置铭(此典故出自《大戴礼•武王践祚》。丹书:用朱红色的笔书写的天书,讲的是周武王为求治国之道,斋戒三日,虚心恭敬地面东听取师傅姜太公讲述丹书所记的治国之策:“凡为君者,敬畏胜怠忽,国毕兴昌;怠忽胜敬畏,国必灭亡;公义胜私欲,事必顺从;私欲胜公义,事必逆凶。”武王敬而信之,遂于几桌殿柱,杖履觞豆,门窗枪矛之上镌刻为铭,以日日为念,代代相传);虽说中兴,也到不得成(王)、康(王)时教化大行,重(chóng)译献雉【重译,意为辗转翻译,多次翻译。《尚书·大传》卷四:“成王之时,越裳重译而来朝,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恐使之不通,故重三译而朝也(至少带了三个不同语言的翻译)。”《汉书·平帝记》:“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黒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颜师古注曰:“译为传言也,道路绝远风俗殊隔,故累译而后乃通。”雉(zhì):长尾野鸡,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为吉祥瑞鸟】。至(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姜戎【也叫姜氏戎,西周初年被周武王迁封于陇山以东的泾河上游地区,今陕西长武以及甘肃平凉南部一带。西周末期追随犬戎一并攻袭宗周,并在关中东部,今华县以东瓜坡(故称瓜州)落地筑城。

约在春秋中早期(公元前638年前后),受秦人驱赶,被迫迁入晋国南部边地,今河南西部南洛河中游一带,后与同时期迁徙的陆浑戎一样都成为晋国的附庸】抗命,宣王御驾亲征,败绩于千亩(“千亩之战”是周宣王时期重要的一次战役,也是其“中兴时代”开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而“千亩”的具体位置却一直没有确切公论,有山西之说,亦有河南之说,莫衷一是。近年来,有研究解读“清华简”的学者在《从清华简看“千亩之战”及有关问题》一文中提出,“学者普遍认为,千亩之战的地域应在宗周与‘申戎’之间,且离宗周王畿不远的地方”。此分析和结论比较符合历史的本源:周时设“千亩”,就是周王室留作专门用于供奉天帝的“帝籍”之地,要求每年春季都要由周王亲自前往耕耨nòu莳种,并举行盛大的“耕籍礼”,此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千亩”所产粢盛用于王室祭祀天地社稷。所以周王室“千亩”之地不可能远离王畿,具体位置约在今陕西关中西北部的乾县、礼泉之间),(致使)车徒大损。思为再举之计,又恐军数不充,(便)亲自料民于太原。那太原,即今固原州(宁夏固原),正是邻近戎、狄之地。料民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粮草)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进谏不听。后人有诗云:

犬彘(对戎狄部落族群的蔑称)何须辱剑铓?隋珠弹(tán)雀(隋珠,传说中的夜明珠。比喻用夜明珠去弹射鸟雀)总堪伤!皇威亵尽无能报,枉自将民料一场。

再说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离镐京不远,催趱车辇(催促赶路),连夜进城。忽见市上小儿数十为群,拍手作歌,其声如一。宣王乃停辇而听之。歌曰:

月将升,日将没。檿(yǎn)弧箕箙(fú)(用桑树木做成的弓箭和用箕草编成的箭袋),几亡周国。

宣王甚恶(wù)其语,使御者(驾马车的)传令,尽拘众小儿来问。群儿当时惊散,止拿得长幼二人,跪于辇下。宣王问曰:“此语何人所造(是何人教给你们的呀)?”幼儿战惧(恐惧战栗)不(敢)言(语),(再三追问),那年长的答曰:“非出吾等所造。三日前,有红衣小儿,到于市中,教吾等念此四句,不知何故,一时传遍,满京城小儿不约而同,不止一处为然也(不光是我们几个说唱的)。”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宣王嘿(mò)然(沉默)良久,叱去两儿。即召司市官(专门管理街市的官员,最早的城管)吩咐传谕禁止:“若有小儿再歌此词者,连(坐)父兄同罪。”当夜回宫无话。

次日早朝,三公六卿齐集殿下,拜舞(古代朝拜天子帝王时叩头结束还必须手足舞蹈着后退)起居(完)毕,宣王将夜来所闻小儿之歌,述于众臣:“此语如何解说?”大宗伯(周朝官职名称,春官之长,掌管国家祭祀、典礼等)召(公)虎对曰:“檿,是山桑木(之)名,可以为弓,故曰檿弧。箕,草名,可结之(编织)以为箭袋,故曰箕箙。据臣愚见,国家恐有弓矢之变。”太宰(周朝官职名称,天官之长,也是百官之首)仲山甫奏曰:“弓矢,乃国家用武之器。王今料民太原,思欲报犬戎之仇,若兵连不解,必有亡国之患矣!”宣王口虽不言,点头道是。又问:“此语传自红衣小儿。那红衣小儿,还是何人?”太史(周朝官职名称,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伯阳父奏曰:“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儆戒人君,命荧惑星(相传为火星,为南方赤帝之子,行踪不定,忽明忽暗,象征战争、灾祸)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惑火星,是以色红。今日亡国之谣,乃(上)天所以儆(戒君)王也。”宣王曰:“朕今赦(免)姜戎之罪,罢(去)太原之兵,将武库内所藏弧矢,尽行焚弃,再令国中不许造卖。其祸可息乎?”伯阳父答曰:“臣观天象,其兆已成,似在王宫之内,(并)非(相)关外间弓矢之事,必主后世(将)有女主乱国之祸。况谣言曰‘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象,月乃阴类,日没月升,阴进阳衰,其为女主干政(之相已非常)明显了。”宣王又曰:“朕赖姜(王)后主六宫之政,甚有贤德,其进御宫嫔,皆出选择,女祸从何而来耶?”伯阳父答曰:“谣言‘将升将没’,即非目前之事。况‘将’之为言,且然而未必之词。王今(日)修德以禳(ráng,本为祭祀之名,此处意为大修德政以消除邪恶,避免灾祸发生)之,自然化凶为吉。弧矢(弓箭亦)不须焚弃。”宣王闻奏,且信且疑,不乐而罢,起驾回宫。

姜后迎入。坐定,宣王遂将群臣之语,备细述于姜后。姜后曰:“宫中有一异事,正欲启奏。”王问:“有何异事?”姜后奏曰:有先王手内老宫人,年五十余,自先朝怀孕,到今四十余年,昨夜方生一女。”宣王大惊,问曰:“此女何在?”姜后曰:“妾思此乃不祥之物,已令人将草席包裹,抛弃于二十里外清水河中矣。”宣王即宣老宫人到宫,问其得孕之故。老宫人跪而答曰:“婢子(听)闻夏桀王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为二龙,降(落)于王庭,口流涎沫,忽作人言,谓桀王曰:‘吾乃褒城之二君也。’桀王恐惧,欲杀二龙,命太史占之,不吉。欲逐去之,再占,又不吉。太史奏道:‘神人下降,必主祯祥,王何不请其漦(chí, 涎沫,传说中龙或鼋的涎沫)而藏之?漦乃龙之精气,藏之必主获福。’桀王命太史再占,得大吉之兆。乃布币设祭于龙前,取金盘收其涎沫,置于朱椟(朱红色匣子)之中,忽然风雨大作,二龙飞去。桀王(遂)命(将所收之物)收藏于内库。自殷世历六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主,至于我周,又将三百年,未尝开观。到先王(周厉王)末年,椟内放出毫光,有掌库官奏知先王。先王问:‘椟中何物?’掌库官拿来簿籍献上,具载藏漦之因(簿籍内详细记载了收藏龙漦的来龙去脉)。先王命发(打开)而观之。

侍臣打开朱椟,手捧金盘呈上。先王将手接盘,一时失手堕地,所藏涎沫,横流庭下。忽化成小小元鼋(yuán,鳖的一种)一个,盘旋于庭中,内侍逐之,直入王宫,忽然不见。那时婢子年才一十二岁,偶践鼋迹,心中如有所感,从此肚腹渐大,如怀孕一般。先王怪婢子不夫而孕,囚于幽室,到今四十年矣(周厉王崩于公元前829年,周宣王姬静继位于公元前828年启元,至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整整40年。而历史的真实是厉王姬胡在死前的十几年一直在彘地,也就是今山西霍州流亡。所以以上情节纯属虚构)。夜来腹中作痛,忽生一女,守宫侍者,不敢隐瞒,只得奏知娘娘。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宣王曰:“此乃先朝之事,与你何干?”遂将老宫人喝退。随唤守宫侍者,往清水河看视女婴下落。不一时,侍者回报:“已被流水漂去矣。”宣王不疑。(冯氏梦龙笔下此段完全虚构的神话描述,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浓厚的天命因果观,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为褒姒灭周铺垫好因果的根源。而细究其深刻的含义,就是要明白地告诉世人,周王室巨大的灭国之祸的种子,在一个小宫女怀孕的那一刻就一同种下了)‍

上一篇: 揭秘人类最早的历史记载:神秘的起源与传承
下一篇: 历史上有1500年的空白期,几乎无文字记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