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明朝皇帝都按照谥号称呼是什么感受?

明朝皇帝都按照谥号称呼是什么感受?

明朝皇帝都按照谥号称呼是什么感受?自唐代以后,因为谥号贬值,一般都用庙号乃至于年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朱元璋为洪武大帝,朱棣为永乐大帝等等。但是他们依然都是有自己的庙号和主谥号的,在这里我把他们辑出来

自唐代以后,因为谥号贬值,一般都用庙号乃至于年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朱元璋为洪武大帝,朱棣为永乐大帝等等。但是他们依然都是有自己的庙号和主谥号的,在这里我把他们辑出来,和前朝的庙、谥对比一番,聊以为乐,感谢 @三种不同的红色 授权的『药丸』图。

前两位是最熟悉的: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_史书的作者

太宗文皇帝朱棣

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的作者_史书

首先,明朝是长乐久安的王朝的标配——开国太祖高(武)皇帝,二代太宗文皇帝。基本上反应了一个国运长久王朝前两代人应该做的事情,高皇帝以武开国,马上得天下;文皇帝以文定国,马下治天下。当然,明朝的这位文皇帝,可是武的很,不但自己的这个帝位是靠武力夺了侄儿的天下,继位之后还五伐大漠。

当然,唐太宗,宋太宗在位的时候都发动过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所以朱棣的武功并不会访问他获得『文』的谥号。

第三代是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史书的作者_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

宋仁宗是某种程度上的千古一帝,汉昭帝也是一代明主,可惜英年早逝。明仁宗在位时间不长,不到一年。但是就在这不到一年期间,他整体的作为还是和宋仁宗类似,把朱棣做的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罢掉,优待士大夫,虚怀纳谏。按照谥法解:

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

仁宗是个大胖子,肯定不算是容仪恭美,所以这个昭基本上是圣闻周达、圣问达道的意思。

第四代是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_史书的作者

传说当年朱棣就是因为皇太孙聪慧可人,才果断选择了明仁宗继承大统。这位皇太孙的谥号和庙号也没有让人失望,唐之宣宗,汉之章帝都是还不赖的中兴之主。至于唐朝谥号为孝章的皇帝,更是元和中兴的”第三天子“——唐宪宗李纯。按照谥法解:

文教远耀曰章,法度明大曰章

宣宗和仁宗统治时期,被称为”仁宣之治“。宣宗虽然有个斗蟋蟀的习惯,被后世称为蟋蟀天子,但是宣宗的文治武功,公允的说还是颇有可以称道之处的。作为承平年代的天子,依然能够亲自披挂率领将官追击蒙古兵。如果说有争议之处,就是其主动放弃了很多领土,比如交趾和开平卫,实行了战略收缩。

宣宗之后,就是土木堡之变的主角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宋英宗体弱多病,任内还闹出过濮议之争,按理说和活的忒长,还两次上位的明英宗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而唐孝睿帝,则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唐代宗。无论怎么比,英宗的所作所为,似乎是配不上自己的谥号的。

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_史书的作者

英宗之后是宪宗纯皇帝朱见深。说到宪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万贵妃的专宠善妒和宦官汪直的横行。但是能拿到宪宗这个庙号和纯这个谥号。朱见深整体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宪宗朝是承前启后的时代。明朝自朱元璋、朱棣以来,整体的环境是肃杀的,包括皇帝对官员的高压政治,对臣民思想和行为上的限制和禁锢等等。宪宗朝晚期包括之后,明朝开始逐渐的宋朝化——世风奢靡,民风开放。而宪宗基本上是小事随便,大的军事和政治上从来不糊涂。宪宗朝一扫英宗朝的颓废,大破蒙古收复河套,剿灭了大藤峡,确实类似于唐宪宗朝的扫清四方。而谥号为纯,是乾隆皇帝的谥号,自然极美:

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明宪宗虽然比之唐宪宗或有不如,但是还是配的上宪宗纯皇帝的称呼。

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的作者_史书

宪宗之后是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号称明朝第一明君。宋孝宗基本上也是南宋第一明君。特点第一是孝,第二是明,第三是优待士大夫。明孝宗这一点和宋孝宗是一样的。美中不足的是,『敬』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谥号,从历史上看,谥号为敬的只有南朝梁的末代皇帝萧方智,在位两年,退位后被杀,而唐敬宗也是死于非命。

史书的作者_史书_史书必读十大经典

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受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

在明武宗实录中,有孝宗的谥议,想来应该是因为:

内远声色,掖庭无歌舞之娱;外绝游畋,苑囿无车马之迹

让孝宗最后有了一个以警惕、夙兴夜寐为特点的谥号吧。孝宗治理期间,也被称为“弘治中兴”。

孝宗的儿子,就是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的明武宗毅皇帝朱厚照。这个武宗的庙号,谥议里面全部是高级黑,什么:

顾命之言仿佛轮台之诏

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至于武宗的庙号,谥议里面说的很明白就是比照汉之武帝,唐之武宗来的。至于毅皇帝,谥法曰:

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用在武宗身上,也算合适吧,毕竟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到处打仗,没有仗打还会在宫里进行战争演习。

史书的作者_史书_史书必读十大经典

武宗无后,于是大臣们议立了兴王的儿子,世宗肃皇帝朱厚熜。也就是神仙一般的嘉靖皇帝。嘉靖给自己老爹立了世庙,后来觉得世庙毕竟不是太庙,还占了一个“世”字,于是说:

而『世』之一字,来世或用加宗号。今加於考庙,又不得『世宗』之称,徒拥虛名。

史书的作者_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

把老爹抬进了太庙,而省下来的这个字,后来果然给了自己。获得了『世宗』的庙号,世者,言世代祭祀也。谥号中的肃字:

正己摄下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

二十多年不上朝,而能牢牢的控制朝局,在仙凡之间来回无缝切换,称之为“肃”也无不可。

嘉靖身后,传给了裕王,穆宗庄皇帝朱载坖。谥议上说:

盖惟敬以作所,故执要而百事自详;庄以临民,故笃恭而天下自理。臣等窃惟天道太虗,故名于穆;周文敬止;斯曰同天。

就是穆宗庄皇帝的由来。不过历朝历代的穆宗都是个比较怂的货色。唐穆宗败坏了元和中兴,清穆宗同治皇帝没太大存在感。明穆宗虽然政治上还算清明,但是统治时间太短了,并且性格柔弱,也符合“怂”的大体观感。而谥号为庄,则可能有点可惜穆宗年寿不永的意味,因为庄有武而不遂,死于非命的意思,比如魏孝庄帝等等。当然如果看谥法解,庄也有类似恭的意思:

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曰庄;

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的作者_史书

穆宗之后,就是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神宗这个庙号,说名褒实贬是不对的,因为尚书里面就有『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同为宋人的苏轼也说过『尧之所从受天下者曰文祖,舜之所从受天下者曰神宗。受天下于人,必告于其人之所从受者。』所以神宗其实是尧的意思,是非常高的评价。

史书的作者_史书_史书必读十大经典

在明朝的谥议里面:

尧运乃神之德,爰号神宗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至于显皇帝,谥议里面也有:

惟显之天,尤称显行。简编具载,轨迹可循。

都是很好的意思。

万历皇帝大行之后,继位的老太子光宗贞皇帝朱常洛一个月之后就因为红丸案去世。宋光宗在宋朝的口碑非常的差,因其父子失和,这一点倒是和明光宗颇有类似。可能因为继位时间实在太短了,所以谥议没什么好说的,就给起了一个光宗贞皇帝。贞的谥法是:

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平淡无奇,这个谥号一般很少给予皇帝。

史书_史书的作者_史书必读十大经典

光宗之后继位是兄弟俩,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和怀宗端皇帝朱由检。这个我们就没有谥议可以看了。因为大行皇帝的谥议都是在新皇帝的实录里面,而崇祯实录是后来人写的,里面没有谥议。所以这个我们只能靠猜了。

史书_史书的作者_史书必读十大经典

熹在谥号里面是有功安人曰熹,是挺冷僻的一个庙号,而悊应该是通哲,

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知能辩物,应该是夸熹宗的木匠做的好吧。

朱由校的弟弟,便是大名鼎鼎而又充满争议的崇祯皇帝。

史书_史书必读十大经典_史书的作者

谥号有很多,这里取实录里面的怀宗端皇帝:

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崇祯皇帝绝对算的是严恭莅下曰端和圣修式化曰端,这个谥号倒还算贴切,怀宗的怀字做庙号非常少见,但是做谥号的时候有:

慈仁短折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相比就是借用了这个意思吧。

上一篇: 古代人们乐衷的神话故事-从葬礼到娱乐
下一篇: 朱标父子嫡庶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