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河山之阳:拜谒韩城市司马迁墓和祠

河山之阳:拜谒韩城市司马迁墓和祠

河山之阳:拜谒韩城市司马迁墓和祠在韩城市芝川镇东南的黄河岸边,有一座不高的山岗,却令人“高山仰止”,因为这里埋葬着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迁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由此可见

在韩城市芝川镇东南的黄河岸边,有一座不高的山岗,却令人“高山仰止”,因为这里埋葬着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迁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由此可见,司马迁出生在韩城,生长在韩城——

司马迁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四始

这里的司马迁墓和祠修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宋、元、明、清均有修葺,坐西朝东,自下而上,依山就势。1982年2月23日,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_司马迁四始

穿过牌坊,走进大门,迎面是一条凹凸不平的石道,上面有车轮碾轧和风雨侵蚀的痕迹。这条大道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乃连接秦国和晋国的交通要道,后来司马迁祠修建在道路北侧,当地人便称这里为“司马坡”。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四始_司马迁

沿着司马坡向上,有一条岔道,立着木牌坊,上面书写着“高山仰止”四个大字,歌颂司马迁德高如山,为世人敬仰。由此向上,便进入了司马迁祠的范围内,顶部的祠堂和古树依稀可见。

司马迁四始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

通往司马迁祠的这条砖石小道,共有九十九级台阶,俗称为“朝神道”。1668年,韩城县令翟世琪率领芝川民众大规模扩建司马迁祠,把有数丈深的沟填平,修筑了这条上祠之道。

司马迁四始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

快要到达司马迁祠的正门时,台阶中间出现一座砖砌牌坊,上书 “河山之阳”,两侧是一副对联:“圣人光道统,汉史竟经文。”将《史记》与儒家的《诗》《书》《礼》《义》《春秋》相媲美,表达对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赞誉。

司马迁_司马迁四始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

走完九十九级台阶,祠堂大门赫然呈现,上方所书的“太史祠”三个大字,为韩城县令王增琪在清光绪十二年(1886)题写,字迹工整,端庄雄健。这座院子里是司马迁祠的主体建筑,由献殿和寝宫组成。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_司马迁四始

走进司马迁祠,迎面便是献殿,古柏参天,环境优雅。献殿是司马迁后裔祭祖的地方,两侧竖立着众多的石碑,南北山墙上镶嵌着碑碣,内容多为历代重修祠堂的碑记和吟咏司马迁的诗词。

司马迁四始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

献殿中央摆放着一件清同治年的石供桌,底部雕刻有琴棋书画和二龙戏珠图案,用来放置供品。上方悬挂着“文史祖宗”横匾,两侧的对联为:“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献殿的后方是寝殿,修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正中供奉着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司马迁_司马迁四始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

绕过献殿和寝殿,后方便是司马迁墓,外观好像一个蒙古包。在墓冢顶端,有一棵古柏,共分为五枝,被称为“五子登科”。在墓冢前方,有一块石碑,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太史司马公墓碑”。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_司马迁四始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经来过司马迁墓,并且在《水经注》中记载:“墓前有庙,庙前有碑。西晋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公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由此可见,司马迁墓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司马迁_司马迁是哪个朝代_司马迁四始

司马迁(前145年——?),字子长,司马谈之子,担任太史令。因为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所以受宫刑,后任中书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上一篇: 【部编版·选必中】《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二)(含答案)
下一篇: 《野马,尘埃》:为历史题材小说写作开辟了新的生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