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共同举办的“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中美上海抗战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近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云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各自所长,就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的基本情况、史料发掘、重大事件的解读和考证等等多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交流了研究心得,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现状
复旦大学余子道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抗战史研究的一些回想》的主旨发言,从思想的解放、政策的调整、地位的提高、成果的涌现、宣传的普及5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抗战史研究的历程。上海大学忻平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抗战史研究出现了新局面,呈现出立体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放度更大,与国际史学界联系国家广泛;二是成果更新,很多专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三是史料更加多元,除了我国外,包括日本外务省档案、英美外交档案和俄罗斯档案外,还有如荷兰档案等也不断得到发掘。上海师范大学洪小夏教授对中国大陆抗战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两次淞沪抗战研究的新进展,强调我们应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史研究的重要指示,探讨抗战史研究的新领域,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广泛发掘海内外各种资料,促进自己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接近抗战史的真实面貌,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多出精品,达到研究的新境界。
法国档案馆中存有大量中国抗战史料
郭岱君教授作了题为《西方对淞沪抗战的观察和研究》的主旨发言,她从西方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各国观察家的备忘录、各国档案及西方近几年来对淞沪抗战的研究等3个方面对西方学术成果加以梳理,并对现有研究作出评价。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蒋杰详细介绍了他在法国新发现的大量上海抗战档案,他认为这些资料不仅内容详实、种类丰富,而且数量十分庞大,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不可忽视的史料基础,同时有助于弥补抗日战争史研究档案资料不足的缺陷。上海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段炼研究员对近年来松江史志办所做的情报资料的搜集工作作了介绍,认为加强史料收集工作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反映松江抗战这段悲壮惨烈的历史。
新四军八路军中的犹太人战士
上海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军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作为一个弱国的中国之所以能在“二战”中成为战胜国,除了本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不懈意志并付出了重大牺牲外,还在于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力作战的结果。这应该是考察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基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通过考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躲避德国纳粹迫害,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罗生特、傅莱、汉斯•米勒等难民加入我们的新四军、八路军的历史史实,提出民族间的互帮互助,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空立体作战
东华大学廖大伟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淞沪会战是抗战期间第一场真正意义的大会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空立体作战,尽管迄今为止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还不够,需要重新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幼炯认为目前上海抗战研究还多为学术角度和宏观层面,与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实物文献展示的结合度还不够,研究成果转化为对社会、公众宣教支持度有待强化,建议上海抗战研究要更加关注实物文献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并对上海抗战整个过程中一些重要节点方面(如四行保卫战、孤军营、宝山城血战等)更加深化细化研究。
会议最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作了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对推动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的重要意义,对与会专家踊跃参会并在会上提出真知灼见表示了谢意。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沟通和交流,推动上海抗战史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