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上海抗战研究会、上海市历史学会、淞沪抗战纪念馆等联合举办的“上海抗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来自中共市委党史研究室、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会议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云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余子道教授在发言中,从四个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抗战研究的发展与进步:一是逐步确立起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导向,推动上海抗战在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二是研究领域和门类不断扩展,日益丰富和趋向完备;三是逐步打开封闭状态,建立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展开充分的学术交流;四是研究形式丰富多元,数量质量不断创造新高,史料汇编、研究论著成果丰硕,纪念场馆建设成绩斐然。上海抗战研究要有大视野,既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也要研究全民族抗战的悲壮历史,还要把握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还缺乏在国内外真正产生影响力的精品力作,这也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同济大学唐培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上海抗战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特别是上海抗战研究会成立短短一年多,至少在三个方面大大推动了该课题研究的进展:一是推出了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丛书,尤其是以10卷本“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和《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等为代表的学术著作;二是组织召开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同时与海内外学术界联系密切、交流深入;三是整理出版了4辑132册的淞沪抗战史料丛书,这也是研究会最大的成绩。今后深化上海抗战研究,要注重把微观研究与宏观概括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进一步搜集史料,加强具体问题的研究探讨,同时要争取早日写出一部高水平的上海抗战全史。
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在发言中,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和体会,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包括上海抗战研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可喜成绩,指出上海抗战研究是一门实证科学,要扎扎实实下苦功夫,争取在各个专题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比如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和重要成果的“苦难史”研究,包括关于上海慰安所、上海集中营、上海难民区等问题的考证,都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上海抗战研究要借鉴重庆、南京等兄弟城市的经验,找准发展定位,深入挖掘史料,扎实推进研究,形成有影响力的成果,并以此争取创造出更好更有利的风气、环境和条件。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韩洪泉副教授结合自己编纂《上海抗战论著目录》的体会,介绍了上海抗战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脉络,指出80多年来上海抗战研究积淀了十分丰富的成果,其中1931年至2018年间共出版相关图书1200余种,1949年至2018年间共发表相关文章9900余篇,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上海抗战研究要取得更大突破,应准确把握上海抗战的特殊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以小喻大、以碎立通、以学致用、以外辅中等方面下功夫,稳扎稳打,常研常新,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推动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新进步。
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军研究员、段炼副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吴海勇处长等在发言中,也都围绕上海抗战的地位作用、上海抗战研究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张云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对会议进行了点评并做学术总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