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司马迁是太监吗?

司马迁是太监吗?

司马迁是太监吗?公元前99年,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在浚稽山被匈奴八万人围攻,双方血战八天,李陵部箭矢射完,死者过半,在粮草耗尽又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李陵选择了投降

公元前99年,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在浚稽山被匈奴八万人围攻,双方血战八天,李陵部箭矢射完,死者过半,在粮草耗尽又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李陵选择了投降,只有四百余名汉军逃回了汉朝。

匈奴对于出身于名将世家的李陵还是很看重的,再加上李陵作战确实很勇猛,匈奴单于将李陵召为女婿立为右校王。

相比李陵还算不错的安排,为李陵说话的司马迁就凄惨得多,可以说司马迁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因为他给李陵做了辩护。

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祖上出过为秦惠文王平定巴蜀的名将司马错,司马迁的父亲也曾做过汉武帝的太史令。

司马迁史记_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删

司马迁从小就跟随名师伏生、孔安国学习,也曾经四处游历增长见闻,再加上深厚的家学渊源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司马迁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公元前110年,父亲司马谈病重,司马迁赶回了父亲身边,并且根据父亲的遗愿,继承衣钵继续担任史官,整理古籍编撰史书。

我们都知道“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的说法,史官因为接触的历史典籍多,往往能够从古人身上汲取经验教训,想问题看事情也更深刻。

李陵投降匈奴对于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来说实在是奇耻大辱,当时的朝臣对于李陵的投降也都予以谴责,汉武帝这时又招来司马迁听听他的看法。

司马迁的观点却特立独行,他公允地指出李陵以五千人被数万匈奴人围困,虽然战败但杀伤大量敌军在绝境下投降情有可原。

薄情寡恩的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对李陵的刻意维护贬低了没有战功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外戚,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战绩平庸,后来更是与宰相刘屈牦合谋立储,最后事情败露投降匈奴被杀),再加上他原本就反感居然有人敢为叛将辩护,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将司马迁打入大牢交给廷尉治罪。

不久,边境又传闻李陵带着匈奴人进攻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李陵父亲李当户早年去世)、妻子和儿子。第二年,武帝又杀了李陵全家并判处司马迁死刑。

司马迁_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史记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删

汉朝的死刑有两个免死办法,要么交50万钱买命,要么接受宫刑(也就是阉割),交不起钱的司马迁只能选择了宫刑。

对于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人来说,宫刑是奇耻大辱,遭受宫刑的司马迁又遭到了亲友们讥讽,从受人尊敬的博学史官,到遭受阉割的囚徒,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司马迁想到了死亡。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拖着残缺的身体,背后又有乡党戳脊梁骨,辱没先祖,没有脸去给父母上坟,想到今后永久的骂名,内心煎熬,肝肠寸断。

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司马迁在心里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他的一辈子似乎就这么完了,就这么因为仗义执言说了几句公道话就完了,想着没有希望的未来,看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死亡不过是一种“舒适”的解脱。

幸好他博览典籍,脑海中那些受难的古人给了他活下去的意义:周文王被关押在羑里写出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陈蔡,编辑了《春秋》;被放逐的屈原写下了《离骚》;失明的左丘明写下了《国语》;孙膑被挖掉膝盖骨写下了《兵法》。

那些被命运残酷对待的古人没有乖乖束手就擒,重新振作留下了那些名篇从而青史留名被后人歌颂,尤其是孙膑,成了残废虽然永远不能驰骋疆场,但他靠着谋略成为齐国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败仇敌庞涓,奠定了齐国霸业。

司马迁简介_司马迁史记_司马迁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删

活着就能做些什么,活着就能努力,活着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死亡不过是最容易的解脱,任何人都可以。还没有写完的《史记》成了司马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坚强地活了下来。

命运也没有抛弃司马迁,赶上汉武帝大赦天下,司马迁获释出狱并且还出任了中书令再次成为天子近臣。

出狱后的司马迁继续着他的创作,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的《史记》,这部书对华夏文明的深远意义无须赘述,无愧于鲁迅先生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总会经历困苦,被苦难浸润的人生却也更显丰富深刻,伤痛如果不能忘却,那么就始终铭记,把磨难化作凤凰涅槃的动力,浴火重生去写就自己的壮丽诗篇。

上一篇: 读懂司马迁
下一篇: 中国上古洪荒神话一(开天-五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