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资料与工具书·字典、辞典类

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资料与工具书·字典、辞典类

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资料与工具书·字典、辞典类先秦两汉文学的文献·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资料与工具书·字典、辞典类

先秦两汉文学的文献·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资料与工具书·字典、辞典类

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释字原的著作。所收文字以小篆为正体,共有9353个;重文(不同于小篆的古文、籀文等异体字)1163个(据今本《说文解字》统计,有篆文9420个,重文1280个)。许氏首创部首排、检字法,部首与同一部首内的字“据形系联”。每字先说解本义,再分析字形,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说明字的意义来源,有的字还有读音说明(今本《说文解字》中的反切注音是宋代徐铉加的,非许书原有)。全书正文14篇,后叙1篇,共15篇。许氏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文字的本义,揭示了汉字的构成与意义的关系,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阅读古代典籍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考释古文字,均离不开此书。

《说文》原本不可见,今传《说文》有两种,一是南唐徐锴所著的《说文解字系传》,一是由南唐归宋的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徐铉、徐锴为兄弟,世称兄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为“大徐本”,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为“小徐本”。后人研究《说文解字》,一般是以大徐本为主。比较重要的研究著作有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等,世称《说文》四大家,其中又以段玉裁、朱骏声二家著作最为著名。近人丁福保编《说文解字诂林》,收录历代《说文》研究成果,甚便参考。今人张舜徽的《说文解字约注》,以《说文解字诂林》为基础,取其精华,并吸收了甲骨文、金文等的研究成果,成一家之言,简明扼要,便于参考。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在原来的反切注音之后再加注拼音,注用语体文,并附译文,甚便初学。

2.《玉篇》

梁顾野王编。《玉篇》收字以楷书为正体,部首以《说文》为基础而又有所增益。原书收字头16917个,有解说,有书证,有顾氏按语,内容十分丰富。今仅有残卷流传,中华书局1985年有影印本,名《原本玉篇残卷》。今本名为《大广益会玉篇》,为宋人陈彭年等重修,字头增至22561个,但将原书书证、案语等删削殆尽,已非顾书原貌。这是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对阅读古代典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类篇》

宋司马光等编。此书在《玉篇》的基础上增修而成,共收字头31319个。基本上沿用了《说文》部首及其排列次序,各部中的字又依韵排列。释义着力于探讨字原,分析古音古训,阐明古今字音的演变,并将文字的异读和异义附于字义解释之后加以说明,是阅读和整理古代典籍的重要工具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汲古阁影宋抄本和中华书局影印的姚刊三韵合编本。

4.《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编。本书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全书按214个部首编排,收字47035个。字头下先音后义,注音引《唐韵》《广韵》《集韵》等五部韵书的反切,释义先本义后引申义和别音、别义,博引古籍文句为例证。有所考辨,加按语说明。每字的古体列于该字头之下,重文、讹体则列于最后。由于《康熙字典》收字多,释义也比较全面,清代又作为标准字典,因而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很大的影响,今天也仍有参考价值。但本书缺点也很多,尤其是引书错误较多。王引之作《字典考证》,指出其引文错误2558条;日人渡部温《康熙字典考异正误》有考异1930条,订误四千余条;王力的《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专考其注音失误。使用时应注意参考。

《中华大字典》,近人陆费逵、欧阳溥存等编。本书是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增补删订而成,收字四万八千余个,并校正了《康熙字典》的多数错误。注音、释义、例证分条排列,条理清晰,便于使用。时至今日,它仍是阅读古籍有价值的参考书。但本书义项罗列过于繁琐,往往转抄古训;引证过于简略,释义的观点和科学性也时有问题。

5.《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编委会编,徐中舒主编。收字54678个,在楷书字头下收录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反映汉字的形体演变;注音用汉语拼音,并加注中古音反切,标明上古音韵部;释义古今兼备,除常用的本义、引申义、通假义之外,还收录了较生僻的义项和词素义;例证较完整,避免随意删改。虽有一些不足,但这仍是目前收字最多、释义齐备、较为科学规范的字典。

6.《中华字海》

冷玉龙,韦一心主编,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该书收录单字85568个,包括历代辞书收录的字、辞书未收而见于典籍的字、简化字以及类推简化字、古文字的隶定字、碑刻中的异体字、地方文献和方言词典中的方言字、近现代出现的科技新字、当今还在使用的人名地名用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流行于港、澳、台的汉字,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使用的汉字也酌量收录。此外,还收录了历代文献中的新旧笔形字和讹字。注音用汉语拼音和直音。一般典籍中出现的字,基本上均可查到,但释义较为简略。

7.《经典释文》

唐陆德明撰,30卷。这是一部六朝音义体注释的集大成著作,书中对《周易》《毛诗》等儒家12部经典和《老子》《庄子》共14部先秦典籍,广泛采集各家的音义注释,并考证文字异同、章节差异等。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字典,但它通过注音来训释和辨别典籍中文字的意义,间接揭示了文字的音义关系,对于研读先秦典籍,研究唐代以前汉字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其“叙录”中的“注解传述人”,对于了解各家传授和代表人物,有很大意义。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元递修本,中华书局影印通志堂刊本。中华书局还出版了黄焯的《经典释文汇校》和黄焯、武华编的《经典释文索引》与影印本配套,便于使用。

8.《经籍纂诂》《故训汇纂》

《经籍纂诂》,清阮元等编。本书汇集唐代以前训诂专书和经、史、子著作中的古注,每个义项下,列出见于何书或何书之注,不避重复。全书按平水韵排序,一字数音的分别列入不同韵部。后又编《补遗》,体例与原书同。本书集唐以前训诂资料之大成,对阅读先秦两汉典籍极有帮助。但该书所录尚有讹误和遗漏,使用时应注意。有中华书局影印琅嬛仙馆原刊本;成都古籍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世界书局本。以上各本均附有单字索引,上海古籍本附有校勘记,最便使用。

《故训汇纂》,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本书汇集先秦至晚清二百余部经、史、子、集著作中的训诂材料,编纂原则和方法略仿《经籍纂诂》,但在编排方式上作了较大的改进。单字按部首笔划排序,每个义项以数字标注,再引典籍的文句与古注材料作为例证。书前附《单字汉语拼音索引》《难检字笔画索引》等。这部书涵盖了《经籍纂诂》的内容,且取材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编排合理,眉目清晰,便于使用。

9.《尔雅》与《尔雅义疏》《尔雅诂林》

《尔雅》是中国最古老的百科性词典,约编成于西汉时期。这部书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增补而成的。本书按所释词语内容编排,共19篇。其中释诂、释言、释训三篇解释一般字义和普通词义,释亲以下16篇,是对于各类名词的解释。这部书被列入“十三经”,主要是保存了先秦典籍的古训,对阅读先秦乃至两汉典籍很有帮助。汉代有许多人为之作注,晋代郭璞的《尔雅注》是流传至今最完整的古注。宋代邢昺为郭注作《尔雅注疏》,清代邵晋涵作《尔雅正义》,郝懿行作《尔雅义疏》。《尔雅义疏》是比较完备的注本,分别有北京中国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今人徐朝华的《尔雅今注》是比较简明的注本,便于初学,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周祖谟的《尔雅校笺》对《尔雅》和郭注作了全面校勘,是比较好的版本,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朱祖延等编的《尔雅诂林》,收录了历代《尔雅》注释成果,比较便于参考,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0.《广雅》与《广雅疏证》《广雅诂林》

《广雅》,魏代张揖编。此书为续补《尔雅》而作,内容分类和排列全按《尔雅》,辑录先秦两汉古书中的训诂材料二千三百余条,涉及典籍比《尔雅》广泛,内容比《尔雅》丰富,对阅读先秦两汉典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隋代曹宪撰《博雅音》(因避炀帝杨广名讳而改称《博雅》),这是流传至今最完整的音义体古注。清代王念孙作《广雅疏证》,该书不仅校订《广雅》讹误,而且“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在探讨语源、疏释词义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很大,但仍有失当之处。王氏晚年又有订补,罗振玉辑为《广雅疏证补正》。王氏《疏证》和《补正》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王氏家刻本。除上海本外,均附有《博雅音》。清人王士濂、王树枏、俞樾,今人蒋礼鸿、刘泽民等均有订补王氏《疏证》之作。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影印的《广雅疏证》,底本为畿辅丛书本,除附有王氏《补正》,还附有王士濂、王树枏、俞樾等的补正。清人全面注释《广雅》的还有钱大昭的《广雅疏义》,质量不及王书。今人徐复等编为《广雅诂林》,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历代的注释成果,较便参考。

11.《方言》

全称为《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汉扬雄撰。 原本15卷,今本13卷。这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俗语词汇的著作。按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俗语的原则,对所收先秦至西汉方言俗语词汇进行训释,编排体例上略仿《尔雅》。晋代郭璞作《方言注》,这是最完整的古注。清人戴震的《方言疏证》、钱绎的《方言笺疏》是清人注释《方言》的代表作。近人丁惟汾的《方言音释》从语音上研究注释《方言》,虽有一些缺点错误,但方法比较科学。今人周祖谟的《方言校笺》是一部集校勘、注释为一体的善本。

12.《辞通》《联绵字典》

《辞通》,近人朱起凤编。本书主要收录古代典籍中的联绵词和其他双音节词,利用音同或音近通假、义同通用、形近而讹等条例,对这些同义词进行归纳整理,常见常用的居前,异形词列于其后,博引书证进行疏释,有些词后加按语阐明其形音义关系。全书按平水韵编排,卷首有《检韵》,书后附四角号码和笔画《索引》。这是一部专门阐释古汉语双音节词通假、通用现象的词典,是阅读唐代以前典籍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极为有用的工具书。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和长春出版社印本。

《联绵字典》,符定一编。这部书性质与《辞通》相近,收词范围比《辞通》更宽,内容也更丰富。但在编排上依部首笔划排序,忽视了联绵词的主要特点,同义异形词往往分见各部,难以体现联绵词音义之间的关系,亦不便使用。但本书对每一词所涉及的六朝以前典籍不避重复,详加引证,例句又比较完整,因此还可用来检索含有该词的句子出处。中华书局1954年出版。

13.《经传释词》《词诠》等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该书搜集先秦至汉代典籍主要是经书中的虚词160个,说明其意义和用法,并举例证。王氏于每词均追溯其原始,阐明其演变,多精辟之见。但本书收录虚词比较少,取材范围比较狭窄。清孙经世有《经传释词补》《经传释词再补》,吴昌莹有《经词衍释》,对此书有所补充。有1956年中华书局附孙氏《补》《再补》本,1984年岳麓书社附杨树达、黄侃批语本,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词诠》,杨树达著。本书收录先秦两汉典籍中的虚词五百余个,先注明词性,再释义、举例。收录虚词多,注意从语法的角度解释虚词,是其特色。有中华书局1965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杨树达文集》本。

《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编。该书吸收了清代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经义述闻》、俞樾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杨树达的《词诠》《高等国文法》《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章炳麟的《新方言》等著作的虚词阐释成果,并补其不足,共收虚词293组495个。采诸家之说,以《经传释词》为主,凡诸家解释正确或已完备的,本书仅列义项,注明出处,不再重复申说举例。其中有不少创见。可与《经传释词》《词诠》等配合使用。今有中华书局1980年重印本。

《虚词诂林》,谢纪峰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本书全部收录了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经词衍释》《词诠》《古书虚字集释》五部虚词著作的内容,又吸收了《经籍纂诂》《说文解字注》《尔雅义疏》《广雅疏证》《马氏文通》五部书中有关虚词的内容,各家训释,原文照录。共收虚词639个。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本书是在北京出版社出版、何乐士等编的《古代汉语虚词通释》的基础上编纂的,共收单音节虚词、复合虚词、惯用词组和固定格式1855条。本书注重从汉语史的角度反映虚词的历史演变,并从语法上阐释虚词词义。虽有义项琐细,以今律古之弊,但仍是目前较好的一部虚词词典。

《古汉语虚词词典》(增订本),王政白编,黄山书社2002年出版。本书收词范围广及小说戏曲,共收录单字虚词和多音节虚词3105条,并有《古汉语虚词常见用法简表》《古汉语特殊句式》等附录,分别从词性和语法等方面揭示虚词用法。这是目前收录古汉语虚词最多的一部虚词词典。

14.《古字通假会典》

高亨纂,董治安整理,齐鲁书社1989年出版。本书主要取材于先秦两汉典籍及少量后世典籍,广罗其中的通假文字,按古韵19部的顺序编排;在每条通假字下,详列例证,按经、史、子、集、小学的顺序,依时间先后排列。本书既是解决古籍文字通假的工具书,也是查考通假现象的资料书。对阅读先秦两汉古籍极有参考价值。本书附录引用书目、以声系编排的条目索引和以笔画编排的单字索引,使用极为方便。

15.《辞源》(修订本)《辞海》(修订本)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此书是在商务印书馆百科性旧《辞源》的基础上修订的一部专供阅读古代典籍的工具书,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前。全书收单字12890个,复音词84134条,按部首笔画编排。

《辞海》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之后按国际惯例,每10年修订一次,至今已有1989年版、1999年版。本书是一部百科辞典,古今兼收,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事件、地点、团体流派和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内容丰富。对阅读古今典籍和学术研究,有其它各词典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16.《大辞典》

《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出版。此书收录字头15106个,古汉语词汇127430条。释义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引证较为丰富可靠。这是一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17.《大汉和辞典》

日人诸桥辙次编,1955-1960年日本东京大修馆书店出版。本书以《康熙字典》为基础,参考了五十余种字书、辞典编纂而成,收字48960个,附有篆文10100个,复词、成语共526500条,插图三万余幅。全书单字按部首编排,附有小篆及其他古文字字形,注音有日文字母、注音符号、拉丁字母等形式,并加注古韵反切和韵部。字头下的词语按日文平假名音序排列,注释内容比较丰富。这是一部兼具字典和词典功能的综合辞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唯以一人之力编成此书,故多转抄他书,失误之处不少。

18.《中文大辞典》

台湾《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文化研究所1962—1968年印行。本辞典是按台湾编纂《百科全书》的计划编的第一部书,以字带词,共收单字49905个,词语三十七万余条。单字字头下列甲骨文、金文和有代表性的隶书、行楷、草书等字体,然后是注音释义和词语解释。这是一部兼有字典和词典功能的综合性辞典,较有参考价值。但由于编写仓促,往往有转抄他书、立目不当、释义错误、例证不确之处。

19.《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编,罗竹风主编。第一、二卷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自第三卷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词性词典,收词三十七万余条。本书充分吸收了古今辞书的编纂成果,在义项的编排、例证的引用上都后出转精,释义注重对词语的历史作全面准确的反映。受客观条件限制,偶有失当之处,但仍是目前比较规范、质量最高的一部汉语词源词典,是阅读古今典籍的重要工具书。

20.《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谢寿昌、臧励龢等编,商务印书馆1931年初版,1935年第二版,1959年重印。本书收录中国古今地名及相关名词近四万条,对其地理位置、古今名称变化等加以说明,资料丰富,解释详尽。全书按笔画编排,卷首有笔画检字表,卷后有四角号码索引,使用较方便。但这部书出版较早,资料已较陈旧,地名也已有了较多变化,使用时应注意。

21.《中国人名大辞典》(附《古今人物别名索引》)

臧励龢等编。商务印书馆1921年初版,1949年第九版,1958年重印。本书收录上古至清代人名四万余条,包括一些少数民族人物。一般见于史料上的名人大都可以查到。人名下列出人物的字号、籍贯、主要经历和事迹。人名按笔画排序,书前有笔画检字表,书后有四角号码索引,另有三种附录,比较便于使用。

在查考古今人物时,往往有以字、号相称的情况,就要利用《古今人物别名索引》之类的工具书。《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德芸编。本书收录古今人物的姓名、别名、别称等共七万余条。古人称说人物,往往不称说姓名,而是称其字、号、室名等以示尊重,故一人数称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了解这一点,往往会发生误会。本书可供由人物别名查检原名之用。但本书材料下限为1936年,且收录并不全面,编排亦不够科学。属于这一类的工具书还有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乃乾的《室名别号索引》,但本书仅收录唐代至清末的室名、别号,范围窄,材料亦不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杨廷福、杨同甫的《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内容丰富,材料非常全面,但又是断代的。因此,《古今人物别名索引》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2.《古今同姓名大辞典》

彭作桢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印行。本书收录上古至近代同姓名人物五万六千七百余条,姓名上列数字,表明该姓名相同的人数,名下注明出处,间有简单的考辨文字。人名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是同类书中较好的一部。

23.《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部分)》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印行。收录春秋战国至1929年的文学人物六千八百余人,依时代先后排列,所引资料大都注明出处,书末有笔划索引。

《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部分),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文学家辞典》编委会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分册收录先秦至隋代作家724人,以时代先后排序,介绍其字号、生卒年、籍贯、生平事略、文学活动和作品存佚情况,并注明资料出处。对重要作家有较详的评述。附有人名音序索引。

24.《十三经辞典》

《十三经辞典》编纂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起陆续分卷出版,已出《毛诗卷》《孟子卷》《春秋谷梁卷》《论语、孝经卷》等。每卷之前有概述,对该卷典籍的成书、内容、历代研究情况等作较全面的叙述;次有部首检字表、音序检字表、四角号码检字表。“辞典正文”和“语词索引”是全书的主体,以中华书局影印世界书局本《十三经注疏》为依据编制。正文列出某字词在该书中出现的次数、义项及例句;“语词索引”则列出该字词在该书中出现的次数与所有包含该字词的句子。书后有附录,包括该经典的原文、历代研究书目,并附唐开成石经拓本缩印件。这部书既是专书辞典,又具有引得单字检索之功能,非常便于使用。但此书既以《十三经注疏》为依据编写,书后又附经典原文,似嫌赘疣。而附录的历代研究书目和开成石经拓片,很有价值。

25.《先秦要籍词典》

董治安主编、王世舜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学苑出版社等出版。这套丛书已出版《诗经词典》(万祥春编著,袁梅审订)《老庄词典》(王世舜、韩慕君编)《楚辞词典》等多种,均属专书词典。这套系列词典除具备一般专书词典功能外,还具有“引得”性质,能以单字全面检索原文,功用全面,非一般专书词典可比。

26.《诗经词典》

向熹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将《诗经》中出现的二千八百余个单字作为字头,对该字与以该字组成的词逐一进行解释,选附例句与出处。另附录有关《诗经》研究的术语三百余条和305首诗的题解,以及历代《诗经》研究的重要著作目录。属专书词典。有初版本和修订本。

27.《楚辞通故》

姜亮夫著。该书汇集《楚辞》中的词语,分为天事、舆地等10类。除“书篇”1类为《楚辞》各篇的题解外,其他9类都是对《楚辞》词语的考辨训释,并对大多数词语出现的频度作了统计。有齐鲁书社影印手写本与云南人民出版社排印本。属专书词典。

28.《春秋左传词典》

杨伯峻、徐提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本书收录《春秋》《左传》中各类词汇一万余条,每词先释义,后列例句,并注明例句在中华书局出版、杨伯峻编著的《春秋左传注》中的页码。一词多义者,分列义项;对同名异人、同人异名进行了归纳;古地名指出今地名。人名、地名均注明出现次数和出处。这是一部比较好的专书词典。

29.《史记辞典》《汉书辞典》

仓修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二十五史专书辞典丛书》中的两种,是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汉书》为依据编写的。收录其中难懂词语、成语典故、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历史事件、天文历算等方面的词汇进行解释,释文之后标明该词在点校本《史记》《汉书》中的页数,难字、冷僻字、异读字加注汉语拼音和直音。对阅读《史记》《汉书》很有帮助。

上一篇: 三国时期蜀国为何没有设置专门的史官?
下一篇: 先秦文学 | 中国文学的源头,六大名著囊括了一个时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