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如何精读《战国策》各注释版对比

如何精读《战国策》各注释版对比

如何精读《战国策》各注释版对比最近阅读《战国策》,原先计划只是当作一个故事书来看,但是架不住好奇心太重。为了更加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找个多个注释版本进行对比。后面发现很有意思的

最近阅读《战国策》,原先计划只是当作一个故事书来看,但是架不住好奇心太重。为了更加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找个多个注释版本进行对比。后面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注释内容观点各不相同。部分版本注释者引用古人的注释,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部分注释有错误的,对比甄别。)

以开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为例,关于“周君”的注释分为了三个派系:引用派、论证派、模糊派。

一、引用派

上海古籍《战国策》(南宋 姚宏、鲍彪注释)(有简体横排、繁体竖排两个版本)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注释内容:

姚本续:周显王,《后语》。

鲍本闵。正曰:《大事记》云,姚氏考《春秋后语》,周显王、齐宣王也。今附载于显王三十三年宋太丘社亡之前。

备注:《春秋后语》为失传古籍,无从考证。这个版本只是单纯引用了古人的注释,进行对比,真伪需要自己辨别。

二、论证派

中华书局《战国策注释》(何建章 注释)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注释内容:

引用多人的注释:

1、姚宏(南宋):引春秋后语说是周显王。

2、金正炜(清)《战国策补释》:此“周君”当谓成周之王(周天子)也,鼎在郏、溽,策不属之西周者,以九鼎为周之重器,非王城周君(西周君)得主之,故秦求之成周。严率称为“大王”,非两周之君可知。

翻译过来就是:这里周君意思是周天子,九鼎在郏(洛阳西北)、溽,这篇文章没有归到西周策。九鼎属于周朝重要器物,不是西周国君可以拥有的。秦国攻打的应该是周天子所在的成周。严率称呼的大王,也不是东、周君可以用的。(实则不然,下文严率谓齐王语句中就有:“愿大王图之”,所以可见大王并非周天子独有的称呼。)

3、于鬯(清)《战国策注》:“‘君’非东周君,此策既在赧王元年,则‘周君’即王赧。”

这篇故事发生在周赧王时期,这里的“君”指的是周赧王而非东周君

注释者自己观点:

1、九鼎和周赧王都在西周,为何秦国舍近求远攻打东周国?(赞同了于鬯的观点,认可当时就是周赧王,有待商榷)

2、齐策二讲到张仪对秦武王建议“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可出,而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出兵函谷关,悄无声息靠近西周国,挟持周天子,掌握地图和户籍,成就王业。)这个也印证了九鼎就在西周国内的观点。

3、不认可金正炜(清)所说的“大王”是天子独享观点,整本战国策内诸侯国君称之为大王的举不胜举。(这篇下文就出现了)

结论就是这篇文章应该归于西周策,而“周君”应是西周君(具体是谁没有写明)。

注释者个人注释部分有两处错误:史厌(应是史黡)谓周君曰,索隐:“周君”,西周武公也(应是东周武公)。

这个版本特点是,先是引用古人的注释,提出自己的观点前会对古人注释中明显错误提出纠正,方便读者阅读对比。

上海古籍《战国策笺证》(范祥雍笺证、范邦瑾协校)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和中华书局《战国策注释》(何建章 注释)一样,里面不光收录了很多古人的注释,还有注释者个人的见解。同时对一些内容真伪进行了考证,非常难以辨别也会加以说明。注释者自己的注释前,都会有“按”加以区分。

其中引用古人注释,关于齐国要将九鼎运回两条路线进行考证,有两种观点:

1、根本不会去楚国

不需要经过楚国运回齐国,直接途径郑国、鲁国就可以到齐国。(齐威王(前356—前320)在位时,宋、鲁还未灭国,若是从楚国借道去齐国必然会经过宋或鲁国。)

2、从楚国去齐国的先决条件

那时候楚国迁都陈,夺取徐州,宋(前286年被齐灭)、鲁(前256被楚灭)相继灭国,那时候九鼎要不北上魏国到齐国,要么拿下楚国去齐国。

注释者总结:宋、鲁灭国之时,在位的是齐闵王(前300—前284),与田忌时代不符合。加上本文大概率为后人虚构,不用强行解释。

三、模糊派

中华书局三全本《战国策》(注释没有《战国策注释》(何建章 注释)多),《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内的周君没有注释,译文中直接直译为周君(周国翻译为东周),结合上下文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东周君。本文归属于东周篇就有争议,但是对这个争议,注释没有说明。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的文学成就_战国策

最近又买了一本《战国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古籍影印本,相比其他用宣纸做的影印版便宜不少。还未细细阅读,书内的注释部分多与中华书局《战国策注释》(何建章 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的《战国策》、《战国策笺证》重复,不会细读,收藏为主。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的文学成就_战国策

最后总结就是,准备先拿中华书局三全本《战国策》粗略读一遍,然后就是对照中华书局《战国策注释》(何建章 注释)、上海古籍《战国策笺证》细读。

上一篇: 司马迁认定的好官是怎样的?
下一篇: 怎样读经典之《战国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