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共有36篇1130则故事,所记载的人物和故事,上起于秦末的陈要和他的母亲,西汉的东方朔和京房,下至南朝宋文帝时的谢灵运和孔淳之。但是,其中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直到刘宋初近三百年间的人和事。因此,说到《世说新语》的时代背景,就从东汉末说起。
东汉王朝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进入了他的王朝末期,此时的土地兼并严重,大官僚地主依靠政治、经济上的特权,逐渐形成为大姓豪族,称为士族或世族,也称高门。除此之外的人,被称为庶族,又称寒门。土族和庶族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相互间不能通婚,甚至不得平起平坐。庶族出身的人,即使做上了高官,自视也不敢与士族相较量。一部《世说新语》,这种士庶之别的事状,几乎比比皆是。
因而实上定东汉末的大姓冠族的代表人物还有能力组织武装队伍。大姓的武装队伍是由宗族成员和收纳庇护的宾客组成的。大姓冠族控制地方,成为东汉末割据政权的基础。
曹操掌握事实上的汉朝大权之后,为了恢复统一和实行集权,需要人才。提倡“唯才是举”,主张“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这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之前选举制度的打击,但是,曹操用人,仍然只能从大姓、名士中选用他所需要的人小,也仍然需要名士们推荐他所需要的人才。
后面的事情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上台,代汉自立,为了取得世族大家的支持,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士族形成于魏晋,九品中正制保证了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实质上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特权。
这些拥有的特权的阶级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张扬他们的名士做派,个个标新立异,显得与众不同。那到底怎么样才能成为名士呢?东晋的名士王恭给出了答案:“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于是清谈,饮酒,服药便盛行于当时......
发表评论